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教育新闻 查看内容

教授要敢于对学生说“不知道”

2015-12-28 08:35|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4| 评论: 0

摘要:   笔者在美国加州大学学习时,遇见一位学者,他让我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了全新体会。   他是伯克利大学校长的国际事务特别助理让·克罗斯基。克罗斯基教授是一名材料科学家,除了开设多门专业课程之外, ...

  笔者在美国加州大学学习时,遇见一位学者,他让我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了全新体会。

  他是伯克利大学校长的国际事务特别助理让·克罗斯基。克罗斯基教授是一名材料科学家,除了开设多门专业课程之外,他每年秋季都为伯克利的新生开设跨学科新生研讨课“音乐中的材料”。在研讨课中,他们一起拆开小提琴、钢琴……研究不同材质的琴弦、不同材料的琴身产生的不同声音,从物理学、材料学和音乐三个维度引导学生从中学过渡到大学的场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克罗斯基教授在教学方面投入很大的精力,一节课内容他的准备时间一般是10个小时。他曾荣获伯克利杰出教学奖。

  在谈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克罗斯基教授讲了他的教学故事。

  在他的专业材料科学课上,有一名优秀的学生课后找到他,跟他说:“教授,我要特别专注学习纳米科学,在我40岁时成为一名优秀的纳米材料工程师。”他的回答是:“孩子,在你40岁时,纳米科技的人才已经饱和,这门技术已经没有什么潜力了,你有可能找不到工作。”学生听到这个回答,沮丧地离开了。

  过了几天,那个学生又来找他,问道:“那么,在我40岁时,什么科技会比较有潜力,会更需要人才呢?我现在要更加专注学习那个领域的知识。”

  他认真地看着这个学生,慢慢地说:“孩子,我也不知道,你可以自己找到答案。”

  克罗斯基教授对“钱学森之问”的回答就在这个故事里,他的意思是要挑战学生,这样学生才能超越教授,超越既有的知识范式。笔者问克罗斯基教授,在伯克利大学有多少教授这样挑战学生?他的回答是,在伯克利大学的教师中这是常识。

  克罗斯基教授对“钱学森之问”的回答集中体现为一种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与孔夫子“因材施教”的传统呈现出不同。“因材施教”强调了“教”的因素,强调了既有知识的权威和束缚,但忽略了学习者要成为什么人。“因材施教”的基本逻辑是学生是一种木材,教师是雕刻者,教师在按照自己的构想塑造学生的未来,但我们很少注意到这样传统的教育观念所蕴含的问题:我们的学生是生机勃勃的人,他们自己会生长,会质疑,会超越教师。我们的学生身上,孕育着最大的可能。韩愈《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克罗斯基教授似乎在传道授业解惑之外,更加关注给予学生更多疑惑,以此成为学生的挑战者,启发他们超越教师。(卢晓东 作者系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兼元培学院副院长)

《中国教育报》2015年3月30日第9版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13 , Processed in 0.049491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