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教育新闻 查看内容

那些与学科知识有关的课外书

2015-12-29 22:11|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35| 评论: 0

摘要: 德国少年儿童百科知识全书“什么是什么”系列(共120册 (德) 雷纳·科特等文 (德)埃贝尔哈尔德·埃曼等图 湖北教育出版社 海豚传媒科学馆出品 “可怕的科学”之“妙趣科学课”系列(共6册,包括《可怕的世界地理 ...

德国少年儿童百科知识全书“什么是什么”系列(共120册 (德) 雷纳·科特等文 (德)埃贝尔哈尔德·埃曼等图 湖北教育出版社 海豚传媒科学馆出品

“可怕的科学”之“妙趣科学课”系列(共6册,包括《可怕的世界地理》、《可怕的历史人物》、《可怕的圣诞节》、《可怕的数学》、《可怕的人体游览》、《疯狂的宇宙旅行》) (英)尼克·阿诺德等著 接力出版社

“数学故事专辑”(共5册,《奇妙的数王国》、《爱克斯探长》、《荒岛历险》、《哪吒大战红孩儿》、《非洲历险记》) 李毓佩著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历史不可戏说”丛书(共6册,包括《刘备:“常败”的英雄》,《孙权:半生明主》、《曹丕:文豪天子》、《吕布:“无敌”的失败者》、《袁绍:庶出的盟主》、《司马懿:谁结束了三国》) 方北辰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小小科学家幼儿百科丛书”(共16册,包括《动物的家》、《雨林中的动物》、《海底世界》、《昆虫世界》、《植物》等) 教育科学出版社

小学阶段,教师和父母都希望孩子的学习既有趣味又有所收获,借助课外书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它比做大量的练习有效得多,这才是遵循学习的规律,对孩子的长远发展是更有益的。但是环顾四周,学生们常常陷在培训班和教辅书里,难得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其实,课外书不仅包括儿童文学,还有一类与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紧密联系的书,它以儿童文学、漫画、绘本等形式出现,能让学生在兴趣中爱学习、会学习。

方法是打开学习之门的钥匙

■本报记者 却咏梅

怎样才能让孩子轻松学习、主动学习?其实,找到正确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日前,人民邮电出版社生活出版分社邀请了在语文、数学和英语等学科领域长期研究和探索“学习方法”的几位专家,与教师和家长们相聚一堂,共同分享自己的所思所得,期望帮助寒窗苦读的孩子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用字词敲开作文的大门

现在有一个不争的事实:语文学习成了最花时间、最费精力,收效最低也最让人头痛的课程,小学生对于作文,普遍恐惧。据开卷公司2012年的销售数据统计,作文类图书的销售码洋是教辅类图书中比例非常大的一个板块。但我们发现,市面上虽然也有一些不错的品牌,但多数还是低水平重复的模仿,读者面对众多的图书,无从选择,或是选择了,却少有收获。

“作文,多大点事儿”系列丛书的作者非常老师说,小学一二年级时,孩子们学了很多字词、诗歌,要弄明白字词与作文之间的关系,比如要引导孩子体会“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诗所蕴含的颜色美、动静美、构图美。他建议,要用文字启迪孩子的灵性和智慧,引导孩子写出好的作文。为此,他提醒教师要特别关注小学三年级这个阶段,因为这个时期是孩子写作文的关键期,很多观念会在此时固化下来,错过了就很难再改变。

“这本书的启蒙是一粒种子,希望把这粒种子转换成孩子心中的一棵嫩芽。按时浇水,然后静等花开。”非常老师希望教师和家长引导孩子多阅读,比如《三字经》、《千字文》等蒙学读物,以及唐诗、宋词的简单读本,从国学经典中去汲取营养。

以数学为载体培养思维方法

数学一直是传统的基础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衡量智力发育的一个重要标准。所以目前国内大量学前潜能的开发,实际上就是针对数学潜能的开发,奥数的火爆便是一个很好的延伸旁证。

从国内的出版市场来看,学前数学潜能开发的图书受到了家长的热捧。韩国的《阶梯数学》、《我的第一本数学启蒙书》,国内的《阶梯数学》、《好宝宝阶梯数学》等,以及《创意阶梯数学》、《受用一生的数学启蒙》、“全家玩”数学系列、《“摸”出来的数学——神奇的四巧板》、《奇遇数学——儿童数学潜能开发》等,甚至还引进了不少以绘本故事的方式促进数学智能开发的图书,比如《数学绘本》、《从小爱数学》、《数学游戏故事绘本》等。

学而思旗下的摩比思维馆总经理宁柏宇认为,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两个特点:一是爱探索,要对这个世界有着充足的好奇心,愿意去感受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情;二是会思考,当接受到信息之后,能够积极地处理信息,这也是善于思考的表现。

“目前市面上缺少完整的学龄前儿童数学教育体系理论,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学前数学教育的时候,往往不知所措,不知道孩子在各个阶段能够学什么,能够学会什么。”在谈到培养孩子“爱探索、会思考”的具体方法时,宁柏宇特别强调了一个理念,叫“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于3-8岁的孩子来说,此时的思维处于一个剧烈变化阶段,应着重学习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到了8岁,孩子的80%的智力已经完成了。此时,他们的思维变化快,接受能力强,是最好的启蒙教育时期,所以应从直觉行动开始,通过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一些直觉的形象思维,然后再帮助孩子把直觉的行动思维变成形象思维,最终变成抽象思维。

通过阅读让孩子爱上英语

“语言是一种思维模式,是孩子后天学习的一种技能。在学习非母语语言时,只有在大脑中积累一个语音信号与多场面结合的关系时,才会形成一个英语思维的前提。所以在现实当中,当人的反射积累越来越复杂时,这些内容就会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语言思维的能力。”121英语学校的课程研发顾问郑懿介绍了一些英语的学习方法,她认为,学习英语最好的办法是通过阅读让孩子爱上英语,体会英语之趣,并进而悟出学习英语的规律。

在研讨会上,《如何说孩子才肯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的译者安燕玲认为,只有家长保持好的心态,与孩子有畅通的交流,才能借助好的学习方法,让孩子爱上学习,轻松学习。

“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养成一个爱好阅读的习惯,因为书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成绩,更能滋养孩子的生命。”《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的作者刘称莲说:“家长的责任在于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把孩子学习的任务交给老师去做,要相信老师,相信孩子。”

一位孩子已经上了大学的家长对此深有体会:“一是帮孩子树立成就感;二是千万别给孩子讲题,不懂得问题要让孩子去找老师、同学问;三是培养孩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认真做笔记、口述习题等;四是要帮助孩子从小塑造良好品德,包括诚信、勤奋、专注和坚持等。”

科学阅读对于引导孩子对相关科目的兴趣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就像文学阅读之于孩子语言、写作等能力的熏陶和提升一样,不可小觑。

学习兴趣源于好奇心

■余耀

我们常说“阅读优秀,成为优秀”,这个“优秀”里不仅有文学,还有许多文学以外的东西,比如科学阅读。身为一名儿童阅读推广人,我并没有因为是语文教师,就对儿童文学阅读特别偏向。对于目前国内比较薄弱的科学阅读,我反而更加重视。

曾经,在我的课堂上,总有那么几个学生会突如其来地抛出一些与“语文”不沾边的问题给我,诸如埃及金字塔是如何建起来的、人怎么进到电视机里去、古代人没有手表如何知道具体时间……他们的问题天马行空,涉及了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仔细回味,无不与科学关联。更有趣的是,其中一个学生每一次都像恶作剧般地带头“捣乱”,第一个提“怪问题”的他,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自然,我不能一一给他们满意的解答,但我可以建议的是,去科普书里寻找答案。后来,我注意到,那个领头“捣乱”的学生在我的课堂渐渐变得安静,课间时间他还主动与我分享他的探奇成果,脸上的神情十分自豪。显然,他的注意力已转向能为他解疑答惑的图书上。更令我惊奇的是,语文学习成绩平平的他,科学课成绩异常优秀,后来还成为了学校小有名气的发明家。

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无疑向我证明,科学阅读对于引导孩子对相关科目的兴趣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就像文学阅读之于孩子语言、写作等能力的熏陶和提升一样,不可小觑。同时,它也向我证明了,推荐学生阅读这套德国少年儿童百科知识全书“什么是什么”系列,实在是我“对付”他们的明智之举,这种明智不仅源于我对这套书的理解,更源于我对孩子们好奇心的把握。

科学,充满神秘感,让我们既熟悉又陌生。我们常常觉得科学有些冷酷,不近人情,除了心存敬畏之外,很难生出其他的情感来。但对科学的追求,人类却从没有放弃过,因为科学的探究源于对世界的好奇,而好奇的心,孩子是最强的。“什么是什么”系列的编辑理念即定位于“学习源于好奇心”,在此理念下,100余名科学家参与了编写,近半个世纪里,其120册的内容已经涵盖了自然、地理、动物、植物、天文、地质、科技、历史、考古、艺术和人文等多个学科领域,为孩子构建了一套庞大而恢弘的知识背景和体系。纵观书目,从《古代埃及》到《美国西部》,从《宇宙中的天体》到《月球秘密》,从《医学奇迹》到《电磁奇观》,从《大象王国》到《狼的故事》,从《邮票的故事》到《多媒体世界》……可以说,每一册48页的书里,都图文并茂地向小读者们展开一幅幅“发现之旅”的画卷,诠释了一个完整的世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并不是将现成的答案呈现给小读者,而是提供了知识架构和思维启迪,让小读者自己去探索和发现,从而不断地更新和创造。随着科技的发展,此套图书也与时俱进,创办者每年都邀请数位知名的科学家和科普作家,不断地修正认识上的疏漏与不足,将严谨与认真嵌入到言辞图画之中。

我们常说,一套合格的儿童科普读物首先要符合儿童的阅读习惯和认知水平。这套图书之所以吸引我的学生们,除了一张张引人注目的高清图片外,更重要的是它用文学的笔调,传递着科学的实质。没有故作高深的阐述,也没有居高临下的讲解,有的只是平实而又有趣的娓娓道来。我想,它就是能为孩子徐徐揭开覆盖科学之神秘面纱的科普经典,这样的一套好书,我没有理由不与孩子们分享,也没有理由不推荐给关心孩子成长的父母和老师们。当然,优秀的科普读物还有很多,这也需要老师们去发现和了解,然后在课堂上协助孩子去阅读去感受,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更轻松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科兴趣。

的确,文学阅读对于培养孩子对语文等相关学科的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很多老师和家长所重视的。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轻视科学的阅读。相反,我们应该更加重对科学的认同和普及。因为,孩子的成长需要在文学、艺术、科学等各方面吸收能量,而人类文明的进步,也同样需要科学与文学双翼发展,不可偏废。(作者系江苏省扬州市汶河小学北柳校区副校长)

“妙趣科学课”让你迷上科学

■王莉

新课程的实施让科学课成为中小学的重要课程之一,如何上科学课,一直是科学课老师关心的话题。践行新的教育观念,让学生主动走近科学,在科学世界里探索和冒险,才是上好科学课的有效途径。

英国经典少儿科普图书“可怕的科学”最新推出的“妙趣科学课”系列,正是一套吸引孩子主动学习科学知识的科普书。该系列中文简体字版近日由接力出版社出版,一共6本,每本一个主题,将知识点以通俗形式讲述,融合故事和游戏,让读者不仅看故事,而且积极动脑思考,主动参与到阅读中。“傻缺的圣诞老人”、“嗜血的虫子”……这些“可怕”、“古怪”的书目,会让孩子爱不释手。贯穿全书的爆笑语言、漫画似的插图,以及动画片场景似的故事、幽默好玩的互动,让小读者在捧腹中牢记科学定律和历史事件,在实验游戏中发现、探险。

有老师担心科学能否以这种娱乐的方式传播,北大科学传播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华杰说:“科学传播的观念变化了,展现于公众面前的科学必须是有趣的、吸引人的,否则科学会失去越来越多的公众,而科学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今天能否吸引最有才华的年轻一代关注科学、从事科学。”

“可怕的科学”系列的主要作者是尼克和托尼,为了写这套书,他们拜访了无数的科学家,和他们一起做科学实验。有了科学知识做基础,两人想尽办法搜寻相关科学史上一切可怕的故事,附上插图。尼克说:“孩子是未来,他们不对科学感兴趣,我们就没有未来。我是这么想的,所以就这么做了。”

用“心里总想着孩子”的态度写科普书,把艰深的科学知识用孩子喜爱的方式讲述出来。这种颠覆了说教式的科普图书,拉近了孩子与科学的距离,让他们在轻松阅读中,好奇心和求知欲被触发,主动亲近科学、喜爱科学。

穿越,碎落一地

■刘熙

在新闻里看到,日本在中国的固有领土——钓鱼岛问题上歪曲历史事实,最近又修改教科书,胡说什么钓鱼岛是日本的领土,这种行为实在是令人气愤。以前还听爸爸说,日本有个叫藤村新一的考古学家把石头埋在土里的造假行为。看样子,有些日本人还真是不把历史事实当回事儿。

对于那些歪曲历史事实的人,我们必须进行反驳,指出他们的错误,这样我们就必须多读历史方面的图书,知道更多的历史知识。但是很多历史书要么是看不懂,要么是不爱看。特别是中国历史方面的书,有很多古文,让本姑娘如花容颜上黑线密布,我恨!实在不明白那些人为什么不写得简单些,让我们这些孩子也能看懂呢?毕竟我们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呀,让小孩子多学些历史知识,多懂些历史智慧,才能更好地建设祖国美好的未来呀。搬上那么多古文,那不跟抄作业一样吗?!那些能看懂的历史小说、电视剧又大秀“穿越”、“架空”的,有很多错误,对于学习历史知识不但没有帮助,还起反作用。

前不久,爸爸带回一套“历史不可戏说”系列,一看就知道这是我的“菜”。6本书,一本书讲一个人,分别是刘备、孙权、曹丕、司马懿、袁绍和吕布,看完这套书,三国时期的那些事儿全明白了。以前老师让看《三国演义》,说这是名著,必须看,可是我每次刚起个头就不想看了,太吃力了。这套书就不一样了,用的全是一般人能看懂的文字不说,还写得很生动。

除了讲故事——当然这套书讲的故事都是有依据的,不是作者自己编造的。这套书还讲了很多三国时期各方面的历史知识,比如张飞的字不应该是“翼德”,而应该是“益德”,意思是增益道德;那时候的官名是什么意思,都管什么事儿,诸如此类等。这下又有了在同学们面前显摆的新料了!哎,怎么这么热,原来是倾慕的眼光太密集;脚下黑压压一片是什么,竟然是“粉丝”云膜拜,哈哈……

再例如,以前流传的故事说刘备、关羽、张飞结为异姓兄弟,焚香、对天发誓要同年同月同日死,可是他们都没有这样做。刘备是个很重视道德的人,为什么会违背自己的誓言呢?看了这套书,才知道“桃园结义”不过是罗贯中等后世的人演义的结果,那时候关系好的异姓同辈人就可以称兄道弟,并不需要焚香、盟誓、结拜,正规的史书里也没有任何记载。

这样的错误虽然很美、很感人,但是会助长歪曲历史的风气。如果这样下去,那些想夺占我们领土的人只要使劲儿编造一些动人的传说和故事,到处传播,让全世界的人都相信那是真的,那这个世界还会有什么真理呢?!

真的要感谢方北辰这位历史学教授,写了这么一套让我们小孩子也能看懂的历史书。读这套书就像看到一位老人举起一把铁锤,对着那些“穿越”、“戏说”的“花瓶”横扫过去,“咣当”一片声响,碎片满地!(作者系北京市北达资源中学学生)

写给李毓佩爷爷的信

李毓佩教授:

您好!

我是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我书柜的顶格摞满了您的数学故事。只要新华书店出现您的新作,我总会第一时间买回家,细细阅读。

记得第一次读是在三年级,读的是《非洲历险记》:数学超棒的酷酷猴,受黑猩猩邀请,与花花兔一起,去非洲比聪明。说真的,刚读几页,我就被吸引了。在非洲的一片树林,酷酷猴向狒狒们打听这里有没有黑猩猩。一个说:“至少有一千只。”另一个说:“不到一千只。”第三个说:“至少有一只。”花花兔追问谁说得对,大狒狒提示:“只有一个回答是对的。”酷酷猴立刻得出结论:这里连一只黑猩猩也没有。

当时,我糊涂了。咋会这样呢?读着思考着才明白了。酷酷猴依据只有一个对的提示,先用排列法,列出“对错错”、“错对错”、“错错对”3种可能。又用排除法逐一论证:假若至少有一千只是对,那么至少有一只也是对(产生两个对),第一种可能剔除;如果不到一千只是对,至少有一只也应当是对(又产生两个对),第二种可能消号;倘若至少有一只是对,至少有一千只和不到一千只中,必然有一个也是对(同样产生两个对),第三种可能也不存在。于是,只有第四种可能:没有一只黑猩猩。

告诉您,李教授,酷酷猴解这道题的方法,让我受益匪浅。接连几个学期的语数英考试,但凡选择题,我都照此推理,基本上没出过错。

自从读了第一本,我就迷上了您的数学故事。您的《圆面积之谜》,让我对圆的解题得心应手;您的《奇妙的曲线》,使我对线条的千变万化产生浓郁的兴趣。您的数学故事确实把数学讲“活”了,把数学讲“火”了。可以这样说,我的数学热情就是被一个个好看、好懂的数学故事激发的。

告诉您,李教授,解方程的应用题,尤其是那些难缠题,原先是我的弱项。每当遇到,总是懵懂。后来,还是您的《爱克斯探长》帮了大忙。这位神奇探长每接手一桩案子,总要设定一个未知数X,而后列出方程,求出真相。书中的奇案越来越棘手,方程式也越来越复杂。就这样,我跟随扑朔迷离的故事,由浅入深,渐渐地知道该怎样解析、如何列式。

一般情况下,问什么就设什么。但有时也不一定,先得“旁敲侧击”,而后“一举全歼”。就如我在课外班做过的一道题:箱子里有红、白两种球,红球数是白球数的3倍多2个。每次从箱子里取出7个白球、15个红球,经过若干次后,箱子里剩下3个白球、53个红球,那么,箱子里原来红球比白球多多少个?如果直接设多多少为X,就没法算了,必须顺藤摸瓜,先设若干次为X。这样,以红球数为基准的等量关系就出来了:3×(7X+3)+2=53+15X,解得X为7。知道取了7次,多多少就好算了,红球数(53+7×15)减去白球数(3+7×7),答案是106个。

告诉您,李教授,我每学期都要写一篇您的数学故事的读后感。前不久,写了《爱克斯探长的X》,还被校讯通推荐了。这段时间,我正在读《有理数和无理数之战》,跟着主人公小毅,琢磨着整数和分数(有理数)怎么会同无限不循环小数(无理数)打起来的。

我知道,您是教授,是有名的科普作家。我想诉说一个心愿:长大后,去当您的研究生。这样,我就能“近水楼台先得月”,最先读到您的新作。哦,别见笑,真是这样想的。

问候您,我永远是您最忠诚的读者。

析析

2013年3月21日

(写信人系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一小学生康哲析)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上一篇:新书速递下一篇:消息树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13 , Processed in 0.059545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