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说:“生活在教育中,就是生活在美好中。也只有让教育始终朝向美好,所有生命才能如其所是地吐露芬芳。”教育与生命、与美有着天然的联系。引领生命去发现美、欣赏美、追寻美、创造美,是教育的应有之义。正是基于对自身责任与使命的清晰认识和正确定位,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清怡小学徐金青校长带领师生踏上了“用美浸润童年、让美照亮人生”的希望征程,为童年涂抹最美丽的色彩,让生命的潜能与活力得以最大限度地迸发与张扬! 清怡小学成立于2014年8月,前身为滨城区第六中学小学部。现有62个教学班,3706名学生,210名教职工。《易经·蒙卦》有言:“蒙以养正,圣功也。”自建校以来,清怡人就以“一切为了生命的成长与丰盈”为旨归,确立了“美以养正”的办学理念,即以“美”浸润童心、点亮童年,让儿童在“美”的规范和“美”的引领中,怡养“正”能量,成为具有赤子之心、强健之身、智者之识、君子之行的清怡美少年。播洒美,传递爱,一幅以美育人、涵养正道的教育画卷在鲁北大地铺展开来…… 徜徉艺术殿堂,书写花样年华 ——涵养学生“赤子之心” “赤子之心”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对世界好奇积极、纯真向善的一种朴素情怀,是走向成功的人生底色。而艺术能给人心灵上真、善、美的最高享受和潜移默化的引领。基于此,学校建设了专用音乐、舞蹈、美术教室,配备了多种中西乐器。艺术教师全部实现了专业化,其中多名教师执教过省市级优质课,为学校艺术教育的特色发展提供过硬的师资保障。 学校进行了艺术课程建设体系化的有效探索。一方面,开足开齐美术、音乐课程,并重视艺术教育在相关学科中的渗透以及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研究。另一方面,深入进行艺术教育课程校本化的实践,研发、开设了6项艺术教育必修课程,包括纸艺、书法、腰鼓、陶笛程、口琴、动漫设计,还开设了23项艺术教育选修课程,包括彩工坊、数字油画、民乐、风雅陶笛、少儿健美操等。学校一直坚持“乐器进课堂”,陶笛和口琴是学生的必修乐器。学校每学年举办校园“艺术节”、小小书画家作品展、毕业生音乐会等艺术展示活动。 “民乐团为喜爱音乐的学生营造了充分的音乐选择,从而更准确地找到自己的音乐坐标,释放最大的音乐空间。”学校民乐团艺术总监、滨州学院音乐系教授牟新钟情地说。学校民乐团现有团员150多人,规模之大创全市之首。在“齐鲁情”山东省校园学生才艺展示大赛中,连续两年有一百多人次获奖。2014年10月,在山东省中小学生器乐大赛上,学校民乐团演奏的《赛马》,一举夺魁,荣获全省小学器乐组第一名。2014年12月,学校被授予“滨州市新艺术教育实验基地校”称号,树立了滨州市艺术教育的一面旗帜。 “我的课余时间大多在音乐中度过,那里有我很多爱好相同的同学,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民乐团就是我的乐园。”四年级的李育涵同学参加了民乐团后,性格变得开朗了很多,学习成绩也随之有了很大的跃升。 放飞绿茵梦想,激扬生命活力 ——练就学生“强健之身” “我们爱足球,更爱我们的学校和老师!”学校足球队代表滨州市参加中央电视台“谁是球王”2015年青少年校园足球山东省选拔赛,获得第四名,在接受滨州电视台记者采访时,队员们难掩内心的激动和感激。 在这样一个全民追梦、筑梦、圆梦的激情年代,近四千名清怡师生也加入其中,“中国梦、足球梦、我的梦”在校园响唱。学校注重足球教育的基础性、育人性,使校园足球成为培养学生强健体魄、阳光心态和坚强意志的有力抓手。坚持“全员参与、分层培养”的思路,实行“金字塔”培养模式,实施校园足球运动普及与提高“双轮驱动”。学校分段设标,建立梯次推进的足球课程。从一年级开始每周每班开设一节足球课,教师按照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分段设计育人目标,并自主开发了校本教材《清怡快乐足球》。学校每年组织班级联赛、年级挑战赛,开展“校园足球榜·榜上有名”等特色活动,形成了“人人爱足球,班班有球队,年年踢联赛”的浓厚氛围。充分借力社会资源,建立了教体合作、家校互动、校企共建的校园足球运动共同体,为校园足球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今年五月,学校被评为首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并获“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称号。六月,在滨州市中小学体育联赛足球比赛中,学校一举夺得男子甲组和乙组双冠军。山东省足球管理中心副主任殷铁生、巴西国际足球俱乐部、西班牙皇家马德里足球学校等负责人纷纷来校参观访问,他们对学校的足球教育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学校以足球运动为主打品牌,整体规划体育社团活动。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抖空竹、跳绳、健美操……学生自由选择,定期训练,学生整体身体素质的普遍提高。在全区体育抽测中名列前茅,已连续两年蝉联滨城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冠军,校游泳队、羽毛球队代表滨州市参加省级比赛。孩子们在运动中,不仅锻炼了强健的体魄,更树立了顽强拼搏、公平竞争、团结合作的精神,这些,必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强化养成教育,注重实践体验 ——锤炼学生“君子之行”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清怡小学力求通过构建科学系统的德育课程,使其养成并践行良好的行为习惯,以此历练学生的“君子之行”,涵养君子之气、君子之风。 从细节入手,夯实养成教育。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学校从学生的着装、语言到读写姿势、文具整理和放学路队,都有细致明确的要求。讲解、示范、检查、评比,反复抓,抓反复,从看似琐碎的小事做起,规范孩子的言行举止。 实施自主管理,提升综合能力。学校积极为学生搭建锻炼的平台。组织各班建立自主管理委员会,实行“阳光少年督察队”轮流值勤上岗制度和卫生区“包班轮流责任”制度,班级内努力营造“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的氛围,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构建德育课程,形成教育序列。学校将各项教育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了德育课程体系,包括诚信教育、安全教育、普法教育、卫生环保、感恩教育等系列,每个主题都有丰富的活动课程、音像课程和文本课程作支撑。其中“仪式课程”“节日文化课程”尤其富有特色,充分利用“新生入学仪式”“入队仪式”“毕业仪式”“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仪式和节日,开展综合性活动,不断丰富、拓展德育的内涵和外延。 开展主题活动,打造行走课堂。学校坚持活动育人,开展了德育主题系列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清怡美少年”评选活动,旨在以榜样的力量提升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也是丰富多彩,临沂蒙山红色革命老区、曲阜儒家文化圣地都留下了清怡学子体验探索的身影。 关注学力提升,奠基终生成长 ——培养学生“智者之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清怡小学从为学生终生成长奠基的高度出发,倾力打造“三美课堂”,从而使学生形成“智者之识”——能主动地进行知识的积累、应用、重组和创新,化“知识”为“智慧”,在拥有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拥有宽阔的眼界和胸怀。 “三美课堂”即具有生命之美、学科之美、智慧之美的课堂。学校引导教师从学生活力、学科价值、思维导向三个层面去建构课堂,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为可持续发展奠基。 “三美课堂”遵循三大规律:身心成长规律、儿童认知规律、学科发展规律;体现三大原则:全体性、自主性、有效性;要达到四个标准:关注情感、培养习惯、展现思维、目标达成。各学科都积极探索体现“三美课堂”特征的教学模式。如语文构建了“单元导学 整体推进”教学模式,以语文实践活动为基础,以单元整体教学为核心,以童心阅读为辅线,突出语言文字运用,系列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凸显了整合性、实践性、高效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再如,数学形成了“九字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以“问—探(猜-证-辨-结)—梳—用—创”来概括教学流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交流等探究性活动,完成知识的自主建构,很好地体现了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学习要求。 清怡小学努力构建的“三美课堂”,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交流情感,碰撞思维,生成智慧,形成习惯,提升能力,自由地、最大限度地实现生命的价值。 “尽职尽责,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担当,成就卓越人生。崇尚美好,是一种追求,一种品质,一种修养,塑造高尚人格”。徐金青校长饱含深情的寄语,道出了全体清怡人的信仰与情怀。学校自成立以来,获得了全国新教育优秀实验学校、山东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滨州市规范化学校等30多项殊荣,显示出强劲的发展态势。《人民日报》《山东新闻联播》《滨州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冰心先生说,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清怡人正是这样,他们愿做点灯人,为孩子们照亮前行的路;他们愿如辛勤的园丁,助力生命之花灿然绽放! (赵海军 董 琨)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13 , Processed in 0.056974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