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育投入“全浪费论”站不住脚 【原文摘要】 教育在缩小贫富差距上确实可以发挥巨大作用,但不能由此倒推出贫富分化加剧就是教育投入的过错的结论。一些专家对教育在改变社会不平等上寄予厚望,甚至有些恨铁不成钢,这可以理解,普通人也多有同感。但把因果关系搞颠倒,那就有负专业学养了。 当前中国的教育改革已步入“深水区”,各种矛盾错综复杂,问题也层出不穷。纾解这些矛盾,既要有静下来的耐心,也要有解难题的智慧。专家随口抛几个激起网络舆论的话题容易,但要真正解决教育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恐怕不是信口开河就能奏效的。2015年1月7日1版 顾骏 2. 请相信,这仍是一个拼能力的时代 【原文摘要】 消除“拼爹”成为社会主流的假象,必须封堵“拼爹”的各种制度漏洞,让大学生在更健康的环境中拼能力和汗水,真正还他们一个健康公平的竞争环境。 我们欣慰地看到,放肆的权力正被重新关回笼子,“拼爹”的空间也越来越小,有些“拼爹”成功的典型正成为“坑爹”的典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数据表明,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对国家有着良好预期,七成多对“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拥有信心。数字背后既有大学生对这个时代和社会的信任,更有对拼能力成为未来社会纯粹追求的期许。我们不可辜负年轻人心中的美好。2015年1月15日1版 张树伟 3. 别急着给高考改革定性 【原文摘要】 对于任何高考改革方案,不能只看它是否毫无瑕疵,而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其有没有进步意义。如果有积极意义,哪怕只是一点点,也应该给予足够的理解和包容,这是谈论问题的基本起点。否则,高考必然陷入一场困境。 坦率地说,目前的高考改革远非完美,改革方案还需要审慎实施,需要根据中小学和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高度关切公众心声,在改革过程中进一步优化。但是,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夜间或短期内成功,因此,不因噎废食,不过早地给教育改革定性,宽容地看待改革,给改革一定的时间,才是当下最需要的态度。2015年3月4日2版 别敦荣 4. 谁来捍卫儿童的“被遗忘权” 【原文摘要】 面对这些日后可能产生争议的“不雅画面”,如何让孩子忘掉过去,健康成长,这便涉及国际上一种非常重要的权利概念——“被遗忘权”。“被遗忘权”是指任何公民可以要求把网页上可能会令人尴尬的内容删掉。“被遗忘权”是人的一种权利形式,目的是保障每个个体自由地健康成长。在儿童缺少主体行为意识的前提下,这些画面被成人有意炮制并推向网络,这不就是对儿童的一种侵权行为吗? 如何从源头上回应儿童的“被遗忘权”困扰,还孩子们一个没有暴力伤疤的童话世界,这不单单是成人需要时刻反思的消费伦理问题,更是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需要迫切跟进的公共治理问题。2015年3月26日2版 刘涛 5. 过去的中师 【原文摘要】 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如果忽然消失,必然会在该系统中引起链式反应。中师作为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消失后,自然会对教育系统的结构及运行产生影响。 作为一名教育人,笔者对中师心有依恋。有依恋,就是不希望中师终结,不希望中师的办学特色断档。在这里只能提点希望:一是希望“后中师”在升格后不要丢了自己当年的看家本领,因为那些本领,是让几代中师人领业内风骚数十年的资本;二是希望“后中师”不要向高等师范大学靠拢,办有自己特色的学校,比如,按照中小学的实际需求制定教学标准,开设更多的选修课,培养农村学校急需的“全科”或“多科”教师。2015年6月18日2版 李曜明 6. 是大学让我们变得平庸吗? 【原文摘要】 进入大学的我,离之前那个构想中的自己越来越远,离那个曾经不屑和讨厌的自己越来越近。不是我,是我们。怪罪大学也许显得有点推脱责任。但大学就好比一个巨大的鸟笼。要想不被局限于这只鸟笼,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一个如果你挑战成功便可以为自己感到自豪的挑战。但事实是,大多数人并没有打算和意识去挑战,这样的消极和妥协也阻碍了那些积极的因素去感染更多的人。 最终,我会说,也许是大学让我们变得平庸。因为事实是,我们每个人的无形参与,造就了大学这样一只鸟笼。2015年6月22日5版 沈柯 7. 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也要向“钱”看 【原文摘要】 据调查,过去十年,教师工资绝对增长较快,但相对增长缓慢。特别是在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和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后,由于配套不力,不少地方出现了教师薪酬明增暗降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师信心和工作积极性,也削弱了政府公信力。另一方面,教师的工作压力和精神负担也远大于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教育观发生偏差,以及教育管理更加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压在教师头上的“大山”多了何止十座? 在无法有效减轻教师工作强度的情况下,实行教育公务员制度,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大幅度提高教师待遇,或许才是提升教师职业吸引力的良方。2015年7月3日2版 姚跃林 8. 免试入学不该有“特区” 【原文摘要】 在一些人看来,相对于“免试入学”,考试分数是一个更能体现公平的标尺。这样的说法似乎有一定道理,但将其置于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恢复义务教育招生考试,既不符合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也不利于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 写入义务教育法的“免试入学”是一个普遍和硬性的约束,不应有法外特区。如果有的免试,有的考试,素质教育、均衡发展、缓解择校等美好的愿望就可能沦为空谈,动辄“场面震撼”也有负面的舆论效应。今天的义务教育学校,如何更好地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一味地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这一点很值得学校管理者深思。2015年7月8日2版 汪明 9. 别被热点“舆情”牵着鼻子走 【原文摘要】 热点舆情事件经常能够挑动人们的敏感神经,但是一些所谓的新闻事实或舆情事件似是而非,背后是存在预设条件的。如果预设条件不成立或存在问题,整个新闻事实或舆情走向就失去或减弱了应有的传播价值。 预设是逻辑学的一个概念,又称前提、先设和前设,指的是为保证观点、事实的合适性、准确性而必须满足的前提。在舆论场纷繁复杂的环境中,看待一个观点或事实时,厘清其预设条件,对于认清事实真相,避免被“忽悠”,大有裨益。2015年11月9日2版 杨国营 10. 期待严肃而有含金量的教育批评 【原文摘要】 教育上连国运,下连每个家庭,只有尽力倾听各方批评和建议,不断吸纳更多智慧,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实上,这些年来,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正是在和社会舆论的良性互动中实现的。但对教育的批评,尤其是诉诸公共媒体的批评,最好是严肃的和有含金量的,才更有利于教育工作的改进,也更有利于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沟通和理解。那种随意性极大的、偏执的和情绪化的游戏式批评,不但降低了公共批评的品质,也对改进工作无益,甚至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负能量。2015年12月18日1版 张金岭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13 , Processed in 0.058334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