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教育新闻 查看内容

转型正当时 振翅始高飞

2016-1-14 12:59|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10| 评论: 0

摘要: 沈阳工学院,一个透着浓浓东北老工业基地味道的高校名字,就像对一个老工程师的称呼,认识的人都亲切地叫他“沈工”。 对于“沈工”而言,2015年又是一个硕果累累年: ——学校被辽宁省确定为转型发展10所试点高校之 ...

沈阳工学院,一个透着浓浓东北老工业基地味道的高校名字,就像对一个老工程师的称呼,认识的人都亲切地叫他“沈工”。

对于“沈工”而言,2015年又是一个硕果累累年:

——学校被辽宁省确定为转型发展10所试点高校之一;

——6个专业参加全省本科高校综合评价,其中4个专业位居同类高校之首,2个专业评价成绩排序第二;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和市场营销两专业获得了“辽宁省首批100个优势特色本科专业”称号;

——金融学专业获批成为国家留学基金委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项目;

——2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和1个虚拟实验中心获批成为省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

——创新创业中心荣获“辽宁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称号;

——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项目获得国家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获得省级一等奖38项、二等奖48项、三等奖71项,竞赛总成绩位居全省65所本科高校前列;

——学校机器人研究所被列入《中国制造2025抚顺市实施方案》重点发展领域“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依托单位;

——学校获批建立“沈阳工学院院士专家工作站”;

——学校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

……

接连不断的喜人佳绩,既是对学校多年来坚持“应用为本、学以致用”办学理念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沈工”创特色、提质量、全面实施深化转型发展战略实践探索的回报!

创业艰辛百战多

“沈工”从来不缺创业精神,事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是对“沈工”创业精神的极好诠释。从1999年开始创建、到2004年完成转制、再到2013年实现转设,“沈工”的创业者们,怀揣着建百年高校的梦想,在原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和原沈阳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的办学资源基础上建立了沈阳工学院,谱写了一曲创业的歌。

如今的“沈工”,昂首屹立于辽沈大地,已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专业涵盖工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农学的颇具实力的多科性大学,现设有53个本科专业和11个专科专业,在校生规模超过1.6万人。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沈工”正向着应用技术大学发展方向全面深化转型,在历经了转制、转设的发展蝶变后,展翅欲高飞!

大刀阔斧搞改革

“沈工”从来不缺创新理念,改革实践与成果取得也从未停止过。办学伊始,学校就确定了“应用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把“让学生成才、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应用型大学”作为办学宗旨,以“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作为发展目标,致力于“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一切改革围绕着应用型人才培养,大刀阔斧,披荆斩棘,奋勇前行。

学校改革传统的四年一贯制培养方式,探索形成了“1234”的“校企融合、学用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了“3 1”的教学模式,构建了“满足学生就业、升学、个性化发展”的分类培养、分级教学的课程体系。大力推进考试改革、顶岗实训、项目教学、订单式培养等教学改革尝试。这些举措强化了实践教学,突出了技能培养,教学改革的探索先后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

依托先进的办学理念、改革传统的专业建设思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植物生产类专业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获批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电子信息工程、市场营销专业获批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获批省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

通过改革,学校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升。自2012年辽宁省教育部门组织开展专业综合评价工作以来,“沈工”参评的25个专业在同类本科院校中有16个名列首位、8个排名第二、1个为第三名,综合成绩位列首位。

专业建设改革引领了实验中心、实践基地、精品课程建设。几年来,学校获批省级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虚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省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1个;获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大学视频公开课1门;启动校级项目教学示范课建设项目26项,评选项目教学示范课17门。

围绕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学校在各专业深入实施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自“十二五”开始,学校获批国家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7个、省级项目70个;学生在国家各类竞赛中获得一等奖8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8项,在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一等奖79项、二等奖177项、三等奖292项,总成绩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

国际化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学校坚持开放、合作的办学方针,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办学项目,获批成为接收外国来华留学生资格的学校,与国外9所大学成功地实施了国际合作办学,成功申办了金融学ISEC国际学术本科互认课程项目,在国际化的平台上,“沈工”师生们正昂首阔步,一展奕奕风采!

“沈工”发展迸发出的激情与活力,与他们不断完善学校治理结构、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创建出灵活的管理运行机制密切相关:建立健全了以激发动力、保障质量为导向的目标责任与绩效考评机制;持续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发挥二级学院的办学实体作用;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充分调动教职工履职尽责积极性;实施“执行”与“监督”并行的督导工作机制,提高了学校决策与制度的执行力;坚持“依法行事、规则操作”的方针,重视完善与优化工作流程;发挥学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增强“推动发展、服务师生、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健全教代会制度,坚持了教代会代表对学校管理工作状况开展评议制度;增强主人翁意识,畅通师生诉求渠道,实施了教职工代表提案办理工作制度……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改革,沈阳工学院在社会上的声誉显著提升,在国内两家高校评价机构推出的民办本科院校排行榜中位次逐年提升。2015年,在322所民办本科高校和130余所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排行榜中,学校均位居全国同类高校的前30%,被评价为“中国知名民办大学”,列入东北地区最佳民办高校前五强之一的学校。

振翅高飞勇图强

“沈工”从来不缺创梦实践,图强的梦想在“沈工”人的笃实奋斗中逐一实现。全面深化转型发展工作已然启动,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已经呈现在全校师生面前,学校“十三五”规划中已经明确,未来五年,学校将以坚持“4个核心”为引领、实施“3大战略”为导向、建设“7个体系”为主体、完善“2个机制”为羽翼,全力推进深化转型,助力“沈工”振翅腾飞。

4个核心——坚持以“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为核心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工作,以“应用为本、学以致用”为核心理念,以“提高办学质量”为核心任务。

3大战略——全面实施“特色发展战略、开放办学战略、创新突破战略”,更加注重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

7个体系——构建以高层次职业教育为主体的办学体系,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完善应用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高素质“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体系,打造优质高效的管理服务体系、凸显“沈工”精神的学校文化体系和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转移体系。

2个机制——完善“与地方发展高度融合的办学机制”和“与企业深度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为深入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学用结合、理实融合”的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坚实基础。

为实现发展目标,“沈工”正在着力落实以下工作:

一是融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构建高层次职业教育办学体系。遵循“中高职对接应用技术本科、应用技术本科对接专业硕士”的要求,主动适应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辽宁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势。根据专业(集群)人才培养特点,制定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多元化的自主招生方案,探索招收中高职院校毕业生、优秀在职技术技能人才和校企订单联合培养生的机制。申请恢复举办招收中、高职院校毕业生(中职升本、高职升本)的应用技术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探索实施基于专业衔接、课程衔接、学分互认的联合培养人才模式,与有关中高职学校联合申请举办对接高职“3 2”和对接中职“3 4”的应用技术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教育,形成学校本科职业教育与中职、高职学校教育的有机衔接机制。创建积累条件,积极筹备申办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着力形成学校举办高层次职业教育的办学优势。

二是着力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

——改革学期制度,打破传统的春秋两学期制束缚。从今年开始,实行“两长一短”(春季、秋季两个长学期和一个夏季小学期)的三学期制,以适应强化实践实习、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教学改革措施的落实和促进师生参加国内外交流访学活动的需要。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按照“三个相符合”的原则(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就业创业需求相符合、人才培养过程与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相符合、毕业生质量与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相符合),以突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组织教学单位与企业共同修订符合应用型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人才培养目标实现需要为依据,按照真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和流程构建知识体系和技术技能体系,设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创新创业普及化教育为基础,以创新创业精英化教育为牵引,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以创意思维、创业意识教育为基础、创新精神教育为支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通过第一、第二课堂全面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竞赛项目、学术科技活动、实验室开放项目等工作,以百余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和各类校内竞赛为引领,积极引导学生老师在训练和竞赛中学习、训练、提升,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

——改革课程教学模式,落实“工作过程系统化”要求。遵循“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的思路,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要求,在着重培养学生把理论转换为技术、把技术转换为产品的能力上深化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改革上,要面向职业和实践,及时增加行业企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主干专业课程用人单位参与率达到100%,实现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的紧密衔接;在教学方法改革上,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基础,突出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虚拟技术应用,重点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模块教学、工学结合、情景模拟等多样化教学法改革,专业课程运用真实任务、真实案例教学的覆盖率达到100%;在学习成果评价和考核方式改革上,采用“能力取向”的评价理念,推行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变末端考核为过程考核,变封闭考核为开放考核,变学校考核为校企共同考核,变单一理论考核为“理论 实践”和“知识 技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能力评价。

——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建立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促进与保障机制。按照“基地化平台、岗位化内容、项目化训练、协同化管理”的原则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校内省级实验示范中心、校企合作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建设为引领,进一步推进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践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等三大基地建设,加大投入,不断改善专业实践教学硬环境建设,实现实践教学环境企业化、实验实训设备先进化,建设满足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实践教学平台。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在过程上使课程实践、专业集中实践、综合实践等环节的实践教学相互衔接、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根据专业岗位需要设计实践教学内容,融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中。依托学校创新创业学院,全面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竞赛项目、学术科技活动、实验室开放项目等工作,完善校内外竞赛制度,以百余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和各类校内竞赛为引领,完善学生参加大创与科技竞赛活动的鼓励政策,让多数学生在参加训练和竞赛中拓展知识、增强能力、提高素质。

——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政策,促进教师向“双师双能”型转型。遵循“师资队伍建设对接职业教育要求、科学研究对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理念,适应学校全面深化转型发展要求,制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和“双师型”教师聘任管理办法,实施有利于实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求的倾斜政策,促进教师向教师、工程师兼具,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兼具的“双师双能型”教师转型,力争在5年内使“双师双能型”教师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60%以上。实施“外部引进、企业再造、国际化培养”三大工程,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职业素质。积极引进有专业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技能人才到校任教,加大行业企业专、兼职教师聘任力度,使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5年内达到40%。发挥学校“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作用,实施新进教师教学能力培训计划、青年教师学历层次提升计划、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鼓励教师到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进行培训再造。大力推进产学研协同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创新,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平台,提高应用技术研究与服务水平;鼓励教师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大赛,并将参赛成绩作为职称晋升和评优评先的依据。

——改进方式、创新模式,实现校地与校企深度合作。坚持“深度合作、资源共享、协同创新、互利多赢”的原则,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深入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全面深化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努力实现在治理结构、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地方企业的紧密结合。主动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需求合作,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在深化产学融合、校企合作上,要实现校企签订实质性合作协议的专业(集群)覆盖率达到100%;开展与行业企业共建共管二级学院或专业集群的试点工作,建立有行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扩大二级学院办学自主权,建立二级学院理事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赋予二级学院根据产业链的发展方向、行业企业合作伙伴的要求设置专业课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聘用兼职教师和统筹本单位经费管理的相关职权。

三是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进一步拓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实施“进、出”两种举措,加强与国外高水平院校开展交流合作,积极引进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通过与国外高校实施课程互认、学分互认、学历互认、学位互授等形式的合作项目,为学生接受国外优质教育创造条件;扩大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项目举办专业范围;搭建学生出国留学、交流和国外留学生来学校培养的教学平台,扩大双向留学生人数;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国外大学学习培养,借鉴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和国内与国际知名度。

振奋人心的“十三五”号角已经吹响。“沈工”在十余年的探索举办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实践基础上,正牢牢地把握国家作出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等决策部署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坚定不移地向应用技术大学全面深化转型、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在新的征程上砥砺奋进、振翅高飞!我们相信,未来的“沈工”将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杨 林 李康举 刘树民 韩紫平)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11 , Processed in 0.047933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