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在精神文化领域汇集了众多知识分子。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和多元价值思潮不断冲击,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可谓事关宏旨,任务艰巨。为了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的战略部署,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应进一步在实效性上下功夫。 深入研究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宣传思想工作更是如此。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具有极强的实践操作性,尤其应重视开展面向广大师生群体的实证调查研究,及时追踪并深入研究宣传思想工作新动态新问题。只有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进行认真细致的实证研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系统的设计,才能制定出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工作方案。一是研究多元化思想对本校师生的影响和冲击,制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二是研究高校师生平时阅读关注的问题,掌握其思想动态和价值追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普遍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三是研究师生的实际需求,把宣传思想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四是研究高校师生喜闻乐见的宣传思想内容和传播方式,理论宣传教育与情感激发教育相结合。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意识形态教育方式。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有效性与传播的形式直接相关。尽管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目的和性质存在着原则上的对立,但并不妨碍我们以开放的胸怀,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具体做法。例如,美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十分注重以间接渗透途径达到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美国大学里并没有设立相对独立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而是把教育内容巧妙地渗透在专业课、德育课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之中。在涉及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主题时,预先给学生布置阅读资料和思考的问题,让学生结成课题研究型的学习小组,而且,在课堂上采取师生对话的研讨形式,并以提交研究报告为考核依据。美国大学还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意识形态抽象的理论、价值观融化在日常具体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中。 西方发达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要在宣传思想工作的“渗透化”上多下功夫。要不断探索以师生为本的教育途径,不断激发受教育者的参与热情。要将宣传思想工作渗透到专业课教学、教学管理、日常服务、媒体宣传和社会环境中。要多采取心理暗示、感染启发、参观调研等隐性教育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在自主钻研中,充分体验和深刻了解国情社情,感受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魅力并提高认同度。 采取更有文化意蕴的语言表达方式。语言是宣传思想工作重要载体。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不仅需要拓展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更新宣传思想工作的内容,更需要实现政治化的语言向学术化、生活化语言的转化,贴近师生心灵,打动师生感情,使宣传思想教育的内容为广大师生所容易接受。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语言具有鲜明的,政策导向性。因此其语言的表述方式往往是结论性的“宏大叙事”。为了显著提升高校宣传工作的实效性,面对具有较高思想文化素养的广大师生,一方面,我们将意识形态的语言转换成学术语言,阐释背后的学理依据和逻辑关系。另一方面,要将这些结论性的语言转换成具有感染力的人本主义语言,阐释出党的方针政策背后的感召力。 此外,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时代,多样化、娱乐化、网络化、随意化的大众文化话语,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话语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应当与时俱进,积极吸收新媒体的新话语,不断丰富高校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使宣传思想语言更加形象生动,增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亲和力和吸引力。(作者系东北林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09 , Processed in 0.064880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