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11岁小学生40分钟写的600字文言文作文在网络上走红。近年来,类似报道并不少见,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用骈体古文、古白话写作文,甚至用甲骨文答卷。对此,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宁提醒,“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优秀文学遗产,不是为了仿古,学生写文言文作文不值得提倡”。 在去年12月一次考试中,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白鹤小学六年级学生余晗睿写了一篇名为《父母之教》的作文,通篇仿文言文写成,叙述身边发生的日常小事。“孩子之美,源父源母。父母之教,最为重。”该文开头这样写道。一名阅卷教师拍照上传,在网络上广泛流传。 “媒体争相报道,但少有真正分析这篇作文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研究所孟琢博士认为,这篇作文模仿《三字经》《弟子规》等童谣的句式,实际上还是用现代汉语词汇写成,“一个孩子阅读蒙学读物,形成这样的语感并不难。这篇作文有很强的模仿性,但很稚嫩”。 “如果有个别孩子从小有条件,自己又喜欢,能写文言文,这对产生文言阅读语感是有促进的,老师和家长都无须禁止。”王宁表示,但这不意味着用文言文写作可以推而广之,“文言不是现代人的口语,没有足够的词汇量来表达现代的思想”。王宁认为,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一致,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体现,“如果给一篇浅显文言文作文高分,同时大肆炒作,这无形中是在提倡,是有害无益的。” 孟琢认为,学习经典要带着现实生活和情感的体验,融入对现实的思考,才能让经典更有生命力。如果一名小学生学习了经典,就使用并不能充分言情达意的文言文写作,对孩子的天性是一种戕害。 2010年江苏高考,江苏如皋中学考生王云飞通篇用骈体古文写了一篇作文,也曾引起大量关注。据报道,该卷在阅卷时被视作“怀疑卷”提交给专家组,古典文献学专家在评阅时用了4页纸对其进行注释。这篇作文大量使用生字、僻字,20%的字需要查字典才能明义。 “语文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准确优美地使用汉语。”孟琢认为,现在真正会使用文言文写作的人并不多,如果教师看到模仿性很强的文言文作文就盲目鼓励,可能会起反作用,“如让一些学生产生投机心理,认为用文言文写作文就能取得高分,或者鼓励学生在写文章时炫耀自己知道的生僻字词,这些都背离了语文教育的本质”。 “继承传统不是复古,学习古代不是要现代人去模仿古人。”王宁认为,学习文言文、提升古文素养真正的科学方法是让孩子在14岁以前,在背诵能力最强的时候多背一点文言文,“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但可以贮存语料,形成语感,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09 , Processed in 0.056886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