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是学校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最主要的课程。但是如何把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呢?笔者进行了这样一些创新探索。 借助音乐导引,激发爱国情感 俄国著名文学家托尔斯泰说:“音乐的魅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受的事有所感受,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在执教七年级下册第五课第2节“培育高尚情感”时,在张明敏的歌声——《我的中国心》烘托下,笔者深情地讲述了“胸怀家国,心系黎民”的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的事迹。笔者饱含真情、抑扬顿挫的语调触动了学生的心灵,他们深深为英雄的精神所感动,爱国情感油然而生。此时,歌声再次响起,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的节奏齐声唱起了《我的中国心》。 爱国行为绝非外在强迫和规制,而是建立在个体对祖国深厚的情感基础之上,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既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目标,也会成为促发爱国行为的强大情感动力。因此,在教学中,联系课文中的有关内容,借助音乐背景和故事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有利于达成教育目标。 创设教学情景,拨动学生心灵 创设教学情景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有助于在教学中拨动学生心灵,引发学生思考。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理解老师——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时,笔者用PPT(演示文稿)展示了《最美乡村教师——谭建平》。谭建平是湖南郴州市安仁县人,一位右腿残疾的乡村教师,39年一直坚守在偏远乡村小学的三尺讲台上,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从教以来,没请过一次假,更没缺过一节课,教学成绩在全县始终名列前茅。他数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的妻子,坚持背着妻子去上课,一路风雨无阻……谭老师就这样默默地以一位乡村教师的铁骨柔情,为我们生动诠释了什么是“敬业”,什么是“友善”…… 一幅幅扣人心弦的画面,一句句声情并茂的解说,让很多同学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理解了教材中的理论内涵,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亲师、爱师、尊师的情感,同时也传递了核心价值观。 要提高教学吸引力,关键是创设知识与情感结合的美妙境界。这种境界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教学情景。成功的情景创设,会使教学跌宕起伏,充满情味,不仅能使枯燥的知识鲜活起来,更能让学生于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核心价值观的熏陶。 开展实践活动,促进观念内化 课堂教学是形成道德认知的主要途径,主体参与的实践活动则是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积极开展行之有效、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将核心价值观引导蕴含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中,才能让学生深刻体味并感同身受。笔者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的: 一类是课堂内外的实践活动设计。这类活动,既可以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设计,也可以延伸到课外活动。例如,在执教七年级下册“共同责任”的“集体”部分时,笔者设计了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活动,分组竞赛,使学生明白在集体生活中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是取得胜利的保障,也是构成一个和谐集体的重要因素。在讲授“我们生活的地方”的“感受社区”部分时,笔者设计了一个延伸到课外的实践活动——“走进社区,寻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人好事”,时间是在学校放假的两天。两天过后,同学们返回学校,兴致勃勃地展示了自己寻找的好人好事:有坚持20年义务清扫小区垃圾的退休老工人,有悉心照顾多年瘫痪在床的婆婆的好儿媳,有拾金不昧的出租车司机,有诚实守信的社区商店的老板……这次活动,既让同学们感受和体验了社区的生活,更让同学们受到了一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另一类是积极参加学校德育实践活动,实现课程教学与学校德育的教育合力。 每学年,学校都会组织一系列不同主题的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活动、感恩活动、艺术节、运动会等。对于这些活动,笔者都动员学生积极参加并有机地结合教材内容,灵活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设计活动内容。如志愿者活动,通过给福利院孤寡老人、智障儿童送温暖,使学生懂得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好形式,能够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是社会责任感的具体表现。感恩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继承发扬并学会感恩,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努力。 学科课程是学校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作为核心价值观教育最主要的依托——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师,更应该不断探索在教学中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能力,通过点点滴滴的教育行动,真正将核心价值观教育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作者单位:湖南省郴州市苏仙中学)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08 , Processed in 0.058220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