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教育新闻 查看内容

还原科学教育的人性之美

2016-2-25 13:10|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37| 评论: 0

摘要: 回归科学的本质和价值立场,让科学学习和科学探索呈现人性之美,使人在精神上找到“家的归属”,并由此唤起对科学的美好追求,这是科学教育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项课题。 科学是有生命的,科学的生命在于它的精神。科 ...

回归科学的本质和价值立场,让科学学习和科学探索呈现人性之美,使人在精神上找到“家的归属”,并由此唤起对科学的美好追求,这是科学教育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项课题。

科学是有生命的,科学的生命在于它的精神。科学的精神不是科学本身固有的,而是人为赋予的,是人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这是科学的核心品质,科学因这种“品质”的涵养而别具生气与活力,并由此焕发出特有的神采和魅力。

诞生于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神坛上的科学,自从与宗教剥离开来,便如暗夜里的一道闪电,划亮茫茫宇际,让人类开始走向通透和觉悟。哥白尼、牛顿、门捷列夫、阿基米德、诺贝尔、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瓦特、张衡、钱学森……这些响彻全球的名字,已然成了我们每个人心里抹不去的文化记忆。

不知从何时起,科学教育开始走向“人性”的退化和没落,并滑向“本本主义”的深渊。于是,本该非常有情趣、有意思的科学教育,变得异常单调、枯燥和乏味,学生的学习热情骤然变冷,并慢慢地远离科学。还记得2001年发生狮子座流星雨的那个晚上,南京紫金山上前来观看流星雨的孩子和家长漫山遍野。时至午夜,孩子们还不愿离去。据说,南京各地大大小小的天文用具店,一周前店里的望远镜就销售一空。时至今日,相隔十来年,其间发生的天文景观不在少数,但还有多少孩子去关注?当科学教育丢失了内在的“人文品质”,变得硬邦邦、冷冰冰,不光冷了学生的心,也让成人世界变得“忙碌和荒芜”,正如时下一些人感慨:“科技创造着我们的活动空间,却在压缩着我们的心理空间,让我们的视野开阔,却又让我们的灵魂孤寂。”

回归科学的本质和价值立场,让科学学习和科学探索呈现人性之美,使人在精神上找到“家的归属”,并由此唤起对科学的美好追求,这是科学教育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项课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现象,展开对科学教育的考量和重塑。

首先,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

中国科技馆原馆长李象益教授曾撰文《科学与文化:互动与融合》指出:“科学从来都是与文化相联,并以文化的生态发展的。”很多科学家都是文化大家,达芬奇文理兼通,是个文化全才;爱因斯坦文史政艺通达晓畅,被誉为文化领域的科学家。

“科学一旦失去了文化的内核,就会退却生活质感和心理张力,科学也就失去了光彩。”一味地突出科学,偏执于科学的物理性,使科学在过于窄化的孤立行走中渐趋异化和脆弱。长期以来,学校的科学教育往往只注重科学知识和技能两块内容,将科学的价值观和科学的精神排除在科学教育之外。有鉴于此,科学教育需要关注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价值观等精神层面的培养和提升,唤起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文化观照,让学生在科学的学习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态度观念、认知行为及精神气质。另外,要加强科学理论和科学史教育,揭开科学背后的面纱,呈现科学先驱们在科学探索中的精神境界和心理品质,引发学生对科学的积极情感和志趣。

其次,人文性是科学的核心要素和品质追求之一。

科学是在人的实践中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人”是科学的核心和一切价值所在。现代科学哲学研究认为,实验作为人们获取经验的一种方式,是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实验的结论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例如,“小孔成像”实验和“障碍物的阴影”实验是几何光学中“光的直线传播”假说的重要证据,然而,在这些实验中,“孔”和“障碍物”的尺寸大小是由实验设计者主观选定的。另外,科学的探索需要很强的意志品质。执着、坚定、恒心、毅力等这些非智力因素本身就是人文素养,需要人文学科的教育和培养。亚里士多德曾说:“科学的品质是人文性的,科学面对客观、追求真理,但如何面对、怎样追求却是由人的内心决定的。”

人文性的诉求和价值取向,亟需调整和改进我们的科学教育。首先,要杜绝过早的文理分科现象。好在这种局面将被很快打破,并走向文理融合的教学机制。其次,要加强科学教学的人文渗透。科学教学中要适时融入人文理念、情感取向和价值判断,使科学学习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导向。比如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我们可以从干冰降雨、舞台烟雾、灭火救灾等方面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再其次,要在科学教材中编入人文性的内容。目前,很多科学教材已考虑到人文性的要求,并编入鲜活的生活资源及以人为本的审美取向,这就使得科学学习有了一定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判断。

最后,科学与艺术是相融共生的。

为了寻求科学探索的更大空间,爱因斯坦曾与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进行过关于艺术与科学的对话。爱因思坦说:“量子力学”和“混沌理论”等很多领域的发现和探索都得益于艺术的启发和顿悟。

科学和艺术的相融共生,必然给我们的科学教育带来很多启示。将科学以艺术的形式搬到课堂上的,应首推居里夫人。面对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居里夫人以各种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故事,以及一个个精致的小实验,将一些深奥的科学发现和原理教给孩子,生动形象、浅显易懂,给孩子们带来美轮美奂的视听享受。这就是艺术之于科学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科学是理性的,但科学的进程却充满人的心智和感性色彩,唯其如此,科学才会释放出理性光芒。立足人的发展走近科学、理解科学、发展科学,让科学焕发出人性之美,这是科学的应有之义,也是塑造美好人格的必然要求。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05 , Processed in 0.063934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