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孙云晓说,读到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后,深受震撼。待到读过《智能的结构》、《多元智能新视野》和《重塑真善美》等书,孙云晓深信,多元智能是关于人,尤其是关于青少年的解放与发展的重要学说和指南。为此,孙云晓与加德纳就一些教育问题展开了对话。 习惯与成功 “我是一个非常好的学生,从来不会为学习所困,直到1961年我进入了哈佛学院。” 孙云晓:我大概了解了一些您的经历。您1943年出生于美国,是德国移民的后代,1961年被哈佛学院录取。您怎么评价自己中小学时代的发展状况? 加德纳:我非常幸运。我的父母都是非常有爱的人,给我和我的姐姐一个很温馨的家。我是一个非常好的学生,从来不会为学习所困,直到1961年我进入了哈佛学院。 孙云晓:家庭对每个人的成长都有重要影响,您事业的成功是受母亲的影响大还是受父亲的影响大? 加德纳:我的父母对我的影响不同。我从爸爸那里学到了工作习惯,从妈妈那里学会与人为善。他们都是具备超高道德标准的人,我也希望自己没有辜负他们做出的榜样。他们同时也具有非常的勇气,尽管表现方式不同。 孙云晓:养成良好习惯对于人的发展意义重大,您认为最重要的习惯是什么? 加德纳:我认为最重要的习惯有五个方面,即计划你的时间,并善加利用;合理分配做事情的时间,有序、有截止时间,并要监控哪里做得好,哪里有问题;善于聆听,如果你不明白别人在说什么,直接提问要求解释;努力说清楚你的期待,鼓励他人说出他们对此的理解;对每个人都要公平,如若不能,则要道歉并尝试弥补错误。 智能与创造 “我不认为所有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可能,但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项。” 孙云晓:我完全没有想到,您在2007年新年前夜会参加一个合唱团的公开演出。您说:“如果没有对艺术长期的兴趣和研究工作,我是绝对不可能提出多元智能理论的。”这是不是说,对音乐等艺术的深度体验,使您坚信音乐智能是智商之外的一种特殊智能,同时还有绘画、舞蹈、体育等多种智能? 加德纳:由于我本人对艺术的热爱和专注,我意识到大部分心理学家对艺术并未提起注意。所以在我学术生涯的初期,我试图去寻找关于艺术的研究成果,而后当我发现在这方面并无多少研究时,我和其他学者共同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所以在我总结跟多元智能理论有关的材料时,我会对各艺术形式中思维的运用更敏感。 孙云晓:日本的铃木教学法创造了令人震撼的效果,但是,您尖锐地指出,“这种教学法培养的音乐技巧、音乐知识都缺乏个性”。“更严重的是,孩子们因此得出一个印象,认为在音乐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复制自己听到的音乐,而不是设法对这些音乐做任何改变。”在中国,铃木教学法被奉若神明。您的观点是否说明,在任何专业领域,尊重个性与创造是更为重要的发展? 加德纳:从个人的角度来讲,我很欣赏铃木教学法,有很多原因,尤其是在训练倾听方面很是有效。但是就像您提到的,本质上这只是一种“模仿”的方法,但是我们最终想要寻求的是原创的而不是模仿的。 根据我在中国多年前的一个研究得出的结论,一个人可以先学习特定的技能然后再开发创造力,也可以从一开始就练习激发创造力,然后再学习特定技能。这两种形式都是可行的。但是如果只关注技能或只关注创造力,都是不对的。 孙云晓:70%以上的中国中小学生被父母送进各种各样的技能培训班。您对此有何建议? 加德纳:我记得30年前,在中国,孩子们放学后被送到少年宫和文化宫,去学习一项或多项技能。我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但是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学习他们感兴趣和擅长的事情,而不是随便学学。 孙云晓:您认为,儿童博物馆比学校更适合儿童的大脑发育,也更有助于培养儿童更多的智能。为什么? 孙云晓:您认为,儿童博物馆比学校更适合儿童的大脑发育,也更有助于培养儿童更多的智能。为什么? 加德纳:我在书中提到博物馆,是因为在美国,博物馆提供给孩子们很多玩耍和激发创造力的机会,这比大多数学校做得都好。所以一个人可以从动手实践中吸收智慧并进一步培养它们。当然,一个好的教师或家长也可以提供这些观察的机会,只要孩子是在一个有丰富知识的环境中就可以了。 孙云晓:您在研究中还得出一个结论,即大多数儿童都显示出至少在一个领域内的智能强项,至少有一个智能领域是弱项。强项有助于他在其他领域的表现。这些发现是否可以说明,大多数儿童都具有某些天才的潜质? 加德纳:我不认为所有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可能,但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项,家长们应该挖掘他们的长项并加以鼓励和培养。学校在这一方面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家长和社会活动者相比于学校应该更容易注意到这些智能。 孙云晓:您是否主张在教育中注意性别的差异?或者说既要因材施教也要因性别施教? 加德纳:在教育中,我们需要注意所有这些不同点,包括不同的智能结构,还有如您所说,性别。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因为一个人是女人或中国人或犹太人,就用特殊的方式来教育他。地理及性别因素有时会对教育产生影响,但它不能成为我们判断某人行事方式的根据。 孙云晓:某机构曾经设计潜能测试的方法,用以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您是否赞同这样或这一类的方法? 加德纳:给大学生一定的职业评估当然是有用的,但是大家绝不应该听从职业专家的建议草率地选择个人的职业。我年轻的时候也做过一系列这样的测试,职业专家给我的建议是做一名办事员,我很庆幸没有遵循他的建议。 智能与道德 “我们能否道德行事与我们的智力无关,而是我们所处文化环境的价值体系的体现。” 孙云晓:道德行为离不开道德判断,而道德判断不是一种智能吗?许多道德水平低下的人不也是道德智能低下吗? 加德纳:我们能否道德行事与我们的智力无关,而是我们所处文化环境的价值体系的体现。它取决于我们是否认同我们所处社会的价值观,以及我们可否一贯以这些价值观为准则。当然,不同的智能导致了不同的道德决定和举动。但是本质上,是否道德取决于性格和诉求,而与智能无关。 孙云晓:在《重塑真善美》一书中,您有一个独特的分析,认为环境影响着儿童真善美观念的发展,形成一致的道德判断标准是很重要的。显然,这需要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合作共育的模式,您对这个模式的建设有什么建议? 加德纳:我认为关于真善美的标准非常复杂,但是首先要认同的,就是蕴含其中的价值。美国一个重要的新教育理念就是“联系教育”(connected learning),就是要找到家、学校和社会(比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宫)的联系,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还包括通过数字媒介的联系(网络等)。我们还希望给学生的大脑和思想建立联系,很多学生可以自己建立联系,甚至是很适合的联系。但是大部分学生是需要家长和老师帮忙建立联系的,尤其是建立适合、有效、道德的联系。 孙云晓:您并不认为智能本身具有道德性,却特别指出,应该将智能与伦理道德、责任感结合起来,赋予智能以人性,即智能人性化。您甚至立下誓言:“只要我自己的职业生命存在一天,智能的人性化将一直是我的工作目标”。为什么您会如此强调智能与伦理道德、责任感的结合呢? 加德纳:大部分社会都有很多智商足够高的人。但挑战是我们要如何利用智商?如果我们不帮助学生们利用他们的头脑、智慧来建设更好的社会,建设更好的世界,那么谁都不会愿意生活在这个社会中。这也是为什么我在过去的二十几年中一直致力于建立年轻人的道德和伦理感。您可以在我最近的书中以及我的网站(www.thegoodproject.org)上读到这方面的内容。 智能与学校 “我们应该学得更少而更精,这样的知识才是你可以一生受用的。” 孙云晓: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就是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往往会导致太多青少年的失败。您如何评价这一现象? 加德纳:学校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生活也不仅仅是学校。如果家长希望全方位地开发孩子的智能,那他们就需要帮助发展孩子非学术性的智能。不管国家的政策或教师的认知是否肯定艺术、音乐、人际及内在知识的重要性。最重要的是,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有机会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孙云晓:您曾提出,最认真的决定就是彻底缩减课程,必须放弃教学“覆盖一切”的错误做法,而应该奉行“少就是多”的原则。为什么? 加德纳:我一直认为,我们应该学得更少而更精,这样的知识才是你可以一生受用的。尤其是现在有了各种便捷的发明和工作,就更没有必要让学生记住大量信息了。我们都可以在需要的时候用工具查找信息,所以现在教育应该专注的是如何深度理解,如何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如何回答问题或是怎样取得进步。 孙云晓:您主张把理解作为教育的第一目标,并学以致用,学生在第一次上课时就开始学以致用,这是否就是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加德纳:如果我理解正确的话,一个人只有在已经精通了某些知识和技能的情况下才可以创新。对儿童来说,我们应该告诉他们解决问题有多种途径,一个问题也可以有很多个正确答案。重要的是,要学会自己提出和解决问题,而不是鹦鹉学舌般重复别人的问题和答案。 孙云晓:您为优秀教师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标准,即“能就一个概念打开多扇窗户的人”。比如,任何值得教给学生的课程内容,都至少可以通过七种不同方式来切入。问题在于,在班额较大的教室,教师如何做到? 加德纳:我不认为所有课都应该用七种方式来教,这太傻了。多元化的意思是我们不要只用一种方式来教学生,而是要尽量找到多种合适的方式来解决难题。当然相比于五六十人的班级,十个人的小班肯定更容易实施这种方式。但是,一个好老师一定不会被学生的数量吓退,而是要为学生分组,让年龄大些的学生、父母或祖父母帮助孩子,并且采用可以自主学习的工具。 孙云晓:多元智能理论揭示的是一个世界现象,不同国家都在开展多元智能的教育实践。对于学校的实践,您有哪些建议呢? 加德纳:我认为多元智能理论比较好的使用包含了两个方面。首先是个性化,即尽可能了解学生的智能结构,用更适合他们的方式帮助他们学习;其次是多元化,分析什么是最重要的,并投入大量精力在重要的事情上,以帮助在这一方面激发更多的智慧和创新。即便他们可能从未听说过多元智能理论,但可以做到这两点的学校是好学校。那些做不到注重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学校,即便它们称自己为多元智能的学校,他们也不是好学校。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05 , Processed in 0.058855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