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教育新闻 查看内容

教师也要上学

2016-2-29 18:56|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25| 评论: 0

摘要: 据《麦可思研究》报道,斯坦福大学在其发布的《斯坦福本科教育研究》报告中《本科的教与学》一章中表明这样一种观点:教学能力不是天生的,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持续改进的;教学改进的两大利器是学生反馈和同行 ...

据《麦可思研究》报道,斯坦福大学在其发布的《斯坦福本科教育研究》报告中《本科的教与学》一章中表明这样一种观点:教学能力不是天生的,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持续改进的;教学改进的两大利器是学生反馈和同行学习。为此,他们特别设计了教师大学,自2011年以来,已“培养”了100多名教师,完成了28个教研项目。

笔者以为,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这高校四大功能中,人才培养处于基础性决定性的地位,因为人是社会创造的主体,我们的民族复兴能否成功最关键的也在于我们人才质量如何。人才培养所产生的放大效应决定了大学必须将其放在首要位置。北大教授姜伯驹院士曾说过:学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没有学生,大学的门就开不了。那么对于如何重视教学,如何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斯坦福大学的举措给我们很大的启迪。

举办教师大学意在改变一种观念。在社会上和学生的眼中,教师是知识的持有者和传授者。教师的知识库如大海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韩愈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确实,一般意义上讲,教师应当知识更丰富,学识品味更高,但不应对此作绝对化理解。事实上,知识是在实践中生成。特别是在知识创新时代,知识的更新周期加快,新知识对社会治理的渗透和影响也在提速,在这样一个新背景下,教师上学当然就应当是新常态了。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创造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思考。从另一方面,在现代教学中,观测教学成功的评价标准当然不是教师本人的个人总结,而是需要通过学生和同行的反馈,因为学生的学习视野和人生职业预期决定了他们对知识学习的独特需求,这一需求在老师教学中绝不能是可有可无的。

举办教师大学意在对人才培养方式进行深化。在大学讲坛上,不乏这样的教师:一个讲稿,一个多媒体课件几年或数十年不变,或者有所变化也只是几个数据微调;也不乏这样的教师:理论与实践脱节,忽略学生需求,只顾自说自话。这样一种教学方式会严重阻碍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展和创新需求。斯坦福大学的教师大学,就是要求教师以教学中重大问题为导向,以团队的方式,支持跨学科共同研究,在多学科融通中提升教学的质量。北京大学综合改革的三大重点是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和治理体系。林建华校长在讲提升人才培养的重点时,就提到要在多学科融通中,创新知识体系,将最前沿的学术创新成果教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对世界和知识的好奇心和持久的兴趣。确实,最核心的是应当让教师在团队切磋中,以重大问题为导向,在跨学科的探讨中吸取教学营养,进而在课堂中将这些知识创新的成果传送出来。成功的大学教育不是现代化工厂大规模生产标准统一的产品,而是要培养出善于质疑、勇于批判的创造者、实践者,将知识创新的教学方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就需要我们的教师要在更开阔的视野中,更复杂的系统中,更敏锐的现实问题中,开启问题导向型、学科交叉型、现实针对型的教学历程。

举办教师大学需要制度保障。斯坦福大学举办教师大学时,在项目申报、团队组建、时间安排、资金支持等方面都有细化的管理设计。对于我们国内大学来说,应将教师大学纳入到大学综合改革的大盘中来统筹考虑,特别是要注意对中青年教师“再教育”。一些高校教师接受“再教育”的动力不足,他们的兴趣点大都在于拿到科研项目。这种想法和诉求当然无可厚非,并且这也是教师成才的必要过程。但问题是,教师别在“教”字上丢了看家本领。

分析上述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制度政策特别是评价体系标准上,尚没有刚性地对教师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独特创造性,有一个权重很大的评价,这也就要求我们高校要通过深化改革,真正破解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机制体制,要象对待科研项目一样对待教师的教学,从学校学科实际出发,合理地推出学科教学的前沿问题,统筹各类资源,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在考核和评估中,更要对教师上学高看一眼,真正调动教师上学的积极性。

(作者为石河子大学党委副书记、北京大学教授)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03 , Processed in 0.069313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