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节,送她“健康大礼”
俗话说,“女人能顶半边天”,然而,现代社会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女性过早出现亚健康状态:体力不支、疲惫不堪、失眠、内分泌失调。时逢“三八妇女节”,丈夫疼惜妻子,儿女孝顺母亲,送金送银不如送份健康体检套餐。 在三八妇女节之前,记者采访了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李清秀主任,请其为30-50岁不同年龄段的女性推荐健康体检套餐。李主任指出,一份较为有普遍意义的常规健康体检和常见病筛查的体检套餐,起码要有如下基础体检项目: 1.一般常规检查(身高、体重、腹围、血压、脉搏)。 2.内科、外科。 3.眼科、五官科常规检查。 4.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红细胞计数、血色素、血小板等。 5.尿常规:尿糖、尿蛋白、尿红细胞、白细胞等。 6.肝功能:肝功三项、乙肝两对半。 7.肾功能检测:肌酐、尿素氮。 8.代谢性疾病的筛查:空腹血糖和尿酸。 9.血脂分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如果明显增高,应3-5个月内复查。 10.胃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检测(HP)。 11.心电图12导联。 12.腹部及泌尿系B超(肝、胆、脾、胰、双肾)。 13.X光胸片。 30’S 30岁的女性,在职场上充当着“主力军”,同时,大都已为人妻、为人母。此时,开始面临一大问题:各种妇科疾病。 李主任说,宫颈炎、盆腔炎、子宫肌瘤、尿道炎等是都市女性常见的疾病,而且这些疾病如宫颈炎、慢性盆腔炎等在非急性期没有明显症状,不容易被发现,一些女性即使出现轻微出血、腹痛等,也因为工作忙,没有及时检查治疗,往往耽误病情。建议除了做基础检查项目,30岁的女性应着重在体检中做以下检查: 1、有性生活史女性每年应进行一次常规妇科检查,其中包括白带常规、宫颈刮片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及妇科B超检查等。这些检查对于子宫肌瘤、阴道炎、卵巢肿瘤、宫颈癌等疾病的排查具有较大的意义。 2、每年进行一次乳腺检查,排查乳腺疾病。 3、长期伏案工作者应当增加颈椎摄片检查,了解有无颈椎病。 4、怀孕前的孕前检查。 点评:结婚后,性生活频繁,很多时候妇科病就会找上门来,专家建议,已婚女性至少每年应进行一次常规妇科检查。 40’S 步入不惑之年,女性的卵巢功能将从鼎盛状态走向衰退,由此带来一系列内分泌和生理变化。年过40岁的女性要开始面临更年期的提前、骨质疏松甚至恶性妇科肿瘤等问题。李主任介绍,对于年过40岁的女性,以下四项检查值得重视: 1、每年进行乳腺检查,排查乳腺癌。 2、性激素六项的测定、骨密度检测、骨代谢三项。因为处于更年期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如果腰部、骨盆、背部持续性疼痛,就需要检查骨密度,提早防治骨质疏松。 3、眼底检查:早期发现血管硬化。不少疾病可通过眼底检查而得以及时发现,如观察视网膜动脉是否硬化,可知全身动脉硬化至脑动脉硬化的程度。 4、肛门指检:排除大肠肿瘤。 点评:40岁以后,女性更需关注乳腺。在经济发达的城市,乳腺癌的发病率处于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所以,女性可以1年半至两年做一次乳腺X线照片检查和乳腺B超,筛查早期乳腺癌。 50’S 有资料表明,50岁的中年女性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因此,50岁以上的女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年最好做一次有关癌症的检查。 1、血液流变学检测、心脏彩超+心功能测定、颈动脉彩超、颅内多普勒血流图(TCD)。 2、便常规+潜血:排查肠道疾病。 3、肿瘤标志物检测:如甲胎球蛋白(AFP)———肝癌,癌胚抗原(CEA)———肠道肿瘤,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宫颈癌,EB病毒抗体检测———鼻咽癌等。 点评:日常生活中,早期脑梗的患者只是觉得胸闷、头晕、睡眠不好等,人们多以为是亚健康的表现,一般不会太在意,事实上,经常头晕、头痛、胸闷的人,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条件下,可以做一做脑部CT检查,帮助排查早期疾病。 参加体检,你准备好了吗? 春季万物复苏,人体的组织和器官功能活跃,是体检的最佳时节。由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主办的2009年“健康体检宣传周”将于3月21日至27日在全国各地开展,主题是“科学体检 理性消费”。“健康体检宣传周”期间,将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普及健康体检知识。专家指出,在体检前应做好以下准备——— 1、体检前三天:尽量保持正常清淡饮食,不要饮酒,避免剧烈运动。 2、体检当天 ①体检前保持空腹8至12小时,抽血、B超、耳鼻喉科等项目需要餐前检查。 ②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等慢性病患者要按时服药,不要停药。用少量水送服药物,不会影响检查结果。 ③计划在半年内怀孕的夫妇,不要做X线、骨密度检查。 ④已经怀孕的体检者,要预先告知体检医生,不要做X光、骨密度、腔内B超及宫颈涂片检查 。 ⑤月经期间,暂时不做尿液和宫颈涂片检查,等经期结束后再进行补检。检查前三天阴道不上药、不冲洗,不过性生活。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