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绝经也会出现更年期症状 女性年届45岁应做“内分泌体检” 更年期症状只有在绝经后才会出现?未必!在近日由广东省优生优育学会主办的“女性更年期生殖健康知识讲座”上,专家指出,随着现代都市生活节奏的加快,职业女性更年期出现提前趋势,没有绝经的四十多岁女性也会出现潮热、心慌、失眠、情绪失控等症状。专家建议,年届45岁的都市职业女性不妨做“内分泌体检”,了解自身是否已接近更年期,为这段特殊的身心变化时期做好应对措施。 大龄晚育女性 更年期提早报到 有些职业女性突然出现多疑、悲观、遇事不冷静、易慌张、激动甚至动辄暴怒的症状,办事能力、工作效率下降。但她们往往认为自己才四十出头,还没绝经,拒绝承认上述情况与更年期提前有关。 “更年期症状并非绝经之后才有,临床上常发现有些女性还未绝经,已出现潮热、失眠、烦躁、情绪容易失控等更年期症状。” 广东省优生优育协会女性生殖健康分会主委、广州市妇产科研究所副所长孙筱放教授指出,更年期包括绝经前期、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通常女性是四十八九岁左右进入更年期,但有些女性42岁甚至更早,已经出现了症状。 一些女白领晚结婚,晚生育,35~40岁才当妈的情况并不罕见。孙筱放指出,将来进入更年期后,她们面对的问题可能更为棘手,因此,大龄晚育女性以及管理层女性应更加重视更年期前以及更年期时的保健。 近五成更年期女性遭遇情绪问题 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王芳副教授指出,工作压力、生活变故以及生理的变化,都会增加绝经妇女的心理负担和情绪的改变,主要为焦虑、悲观、情绪消沉,怀疑自己有严重疾患。“约75%的更年期妇女会出现情绪和神经精神症状,严重者可发展为更年期抑郁症等精神疾病。” 她指出,绝经后,约有46%的妇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 导致抑郁症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是生理性因素,即雌激素水平的下降使脑内的兴奋物质分泌减少。另一方面,这和性有关。从生理上讲,妇女性能力衰退早于男性。在围绝经期,雌激素的下降,不足以维持生理需求,女性会出现没有性欲、性反应力下降、性满意度减少,性生活质量下降,而不和谐的性生活一旦导致夫妻关系失和,更会增加妻子的心理负担。 应对更年期:培养工作以外的爱好 进入更年期该怎么办?王芳建议,一是不要讳疾忌医,正确认识更年期是女性的必经生理阶段,争取早日平稳度过。应坦然面对更年期的身心变化,因为越遮掩越糟糕,反而加剧心理负担;二是要对自己有信心,给生活树立新的目标。特别是职业女性,应多培养工作以外的爱好。女性如症状已经影响到生活,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此外,从预防疾病角度着眼,更年期女性应控制体重,合理安排饮食结构,适当控制食量。适当锻炼,有意识地增加运动量,必要时可接受药物治疗。 孙筱放建议,出现了出汗、心慌、办事能力下降、遇事惊慌、失眠等症状的“四零五零”女士,应到医院检查内分泌激素。“内分泌体检”通常有四至六项,包括FSH黄体生成激素、LH促卵泡激素、P黄体酮、E2雌激素等项目。 留意更年期“警报” 常见症状:潮热、心悸 最明显的症状之一是潮热,即感到自胸部向颈项及面部扩散的阵阵热浪,可有皮肤发红,出汗和畏寒。发作多在下午、黄昏或夜间。在活动、进食后或穿衣盖被过多等情况下容易发作。80%的患者此症状可持续1年以上,有些还持续到绝经后5年左右。 在围绝经期,特别容易出现心悸症状,表现为自觉心跳发慌,心前区疼痛等类似心脏病的症状,常伴有情绪异常、潮热、出汗、失眠等更年期症状。许多女性以前没有心脏病的历史,但在绝经前就开始出现症状,而且多为自己的主观感觉,从病史和各种检查中找不出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 隐匿症状: 尿路感染、阴道炎反复发作 在围绝经期,过多骨的丢失会导致骨质疏松和骨折的发生。因此,积极预防骨丢失比补钙更重要,不恰当的补钙是没有治疗作用的。 此外,更年期症状还包括围绝经期妇女的尿路感染、阴道炎反复发作,表现为尿频、尿急和尿痛,阴道表现黄水样白带增多,严重时呈脓性,有臭味,同时有外阴痛痒不适。单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需要使用雌激素辅助治疗和预防。尿失禁也是绝经妇女的常见病之一,常在咳嗽、弯腰、屏气用力、追赶公共汽车时尿液不由自主地流出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绝经是重要因素。 不典型症状: 伤口难愈、食欲突增 更年期妇女易患糖尿病、抑郁症、更年期肥胖等疾病。不过,王芳指出,糖尿病初期常不具备典型症状,具有隐蔽性,因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尤为重要。其表现包括疲倦无力、久治不愈的伤口感染、顽固性皮肤或外阴瘙痒、皮肤感觉异常、视力异常、食欲突然增加、易饿等。上述症状只要有一二种,就应去医院检查。 “更年期发福”也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现象。王芳说,绝经后妇女体内能量消耗减少,即使在保持原有饮食结构的情况下,也可能出现“发福”。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精神抑郁,对外界没有兴趣,以及遗传因素等,都是“更年期发福”的原因。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