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忍一忍就过去了”,目前有不少女性认为痛经不是什么病,常抱着挺一挺就好的心态。而事实上,这种想法是很不负责任的。痛经可能正是你的健康预警信号,如果不及时找到病因并加以治疗,可能会酿成大患。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后者指由于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宫颈狭窄等所引起的痛经。 原发性痛经多见于青少年期 多在初潮后6— 12个月发病 ,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 ,最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行经第一日疼痛最重,持续 2— 3日缓解 ,疼痛程度不一,重者呈痉挛性,部分在耻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 ,可伴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 ,腹痛剧烈时 ,面色苍白 ,手足冰冷、甚至昏厥。 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和经血中前列腺素含量明显升高有关 ,内膜中前列腺素浓度越高 ,痛经也越严重。前列腺素可使子宫平滑肌收缩 ,产生分娩样下腹痉挛性绞痛 ,子宫平滑肌的过度收缩又可造成子宫供血不足 ,代谢产物局部堆积 ,刺激疼痛神经元 ,也产生痛经。原发性痛经的发生 ,还受精神、神经因素的影响 ,精神紧张、忧郁、恐慌、情绪不稳定等 ,对疼痛的耐受力下降。月经剧烈活动、劳累过度、受冷或体质虚弱等也易引起痛经。 继发性痛经八大病因 1。子宫内膜异位症 痛经特点:最难忍受的疼痛 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表现为渐进性痛经。疼痛多位于下腹部及腰骶部,可放散至阴道、会阴、肛门或大腿部。常于经前1~2天开始,经期第1天最为剧烈,持续至经后逐渐消退,但随月经周期而呈进行性加重,且疼痛程度与病灶大小不成正比。当异位内膜累及子宫直肠陷凹及子宫骶骨韧带时,多有性交疼痛和肛门坠胀感,经期尤甚;腹壁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经期见腹壁瘢痕增大并感剧痛;肠道内膜异位伴有腹泻或便秘,甚至有周期性便血,大便时可引起难忍的疼痛;膀胱内膜异位可出现周期性尿频、尿痛或尿血;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时可引起急性腹痛和腹膜刺激征,酷似宫外孕破裂症状。一般痛经的严重程度并不受月经周期长短的影响,但由于痛经本身表现为经期腹痛,所以经期时间较长者往往疼痛持续的时间也长,这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表现最为突出。 除非极少数的恶变,子宫内膜异位症基本上是良性疾病,是子宫内膜异位到子宫腔以外部位的现象。经血的逆流是此症普遍的“事件”,可达70%~90%,是一种非常顽固的疾病。异位内膜与子宫在位内膜有相同的腺体和间质,但它有很强的细胞增殖、浸润和复发性,其病变广泛、形态多样,成为难治之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病变和症状非常明显,但发病机制扑朔迷离,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无清楚解释,治疗结果亦未臻理想。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痛经,疼痛十分剧烈,必须上医院治疗。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会根据病人的年龄、症状、妊娠的意愿及疾病的范围而给以个体化治疗。 2。慢性盆腔炎 痛经特点:疼痛范围大 由于盆腔炎涉及生殖器官所有内藏部分,包括子宫、输卵管及卵巢的炎症。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几个部位同时发病。所以,慢性盆腔炎引起的痛经范围很大。慢性盆腔炎导致的痛经主要表现为双侧上腹持续性疼痛,可放射至腰部,有时伴肛门坠胀感。除了经期腹痛加重,劳累、性交或排便时也会加重症状,可伴有尿频、白带量多、色黄或月经异常及不孕等症。有时有低热、易感疲劳,部分病人因病程长而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失眠、精神不振、周身不适等。妇科检查时可触摸到子宫旁组织增厚,有压痛,子宫附件可形成大小不一的块物。可能会有输卵管呈条索状而有压痛、子宫后屈、活动度差或不活动、盆腔结缔组织及宫骶韧带均增厚、增粗,有触痛等表现。 慢性盆腔炎包括慢性附件炎和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大多继发于急性盆腔炎,因治疗不彻底,病情迁延而致。也有些患者体质较差,病原菌毒力较弱,初起即为慢性。它是妇科常见病,常见于小于35岁的育龄妇女,病情较顽固,不易彻底治愈,易反复急性发作。急性发作时,有可能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以至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后果。 3。子宫肌腺症 痛经特点:严重痉挛、绞痛 子宫肌腺症也是继发性痛经一个重要病因,主要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进行性加重的痛经,下腹质硬而有压痛,经期压痛更甚。其痉挛性或绞痛性疼痛程度之严重,令人难以忍受。少数患者也可能有性交痛。少数患者可能在月经前后有阴道滴血现象,B超检查肌层中可见不规则回声。妇科检查发现子宫增大,轮廓改变,或局限性结节隆起。 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称为子宫肌腺症。该病多发于30岁以上的经产妇,继发于产后、人工流产、诊刮术后,约有半数患者同时合并子宫肌瘤,15%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症约有30%无任何临床症状。子宫肌腺症还可能引起绝经后出血,这种情况虽不常见,但值得注意。 4。子宫粘膜下肌瘤 痛经特点:压迫感疼痛 子宫粘膜下肌瘤是突向子宫腔内生长的子宫肌瘤,由于肌瘤表面覆盖着子宫内膜,增加了子宫内膜面积,且在宫腔内占位,影响经血排出,因此可引起子宫异常收缩,发生痛经,并伴有月经量多及周期紊乱。因肌瘤向子宫腔发展,其邻近器官会出现压迫症状,当肌瘤红色变性时或浆膜下肌瘤发生蒂扭转时,可发生剧烈腹痛。有1/3的患者可伴发不孕。子宫肌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一般认为子宫肌瘤的发生和雌激素与孕激素有关。另外,可能还与其他因素有关,但目前尚未明了。 5。慢性宫颈炎 痛经特点:骶部疼痛、坠胀感 慢性子宫炎的主要症状是白带增多,但当炎症沿子宫骶韧带向盆腔扩散时,就会引起痛经,主要表现为腰、骶部疼痛、下腹坠痛、胀痛,疼痛在月经期、排便或性交时加重。另外,淋球菌等所致宫颈炎则是通过性生活感染的,常导致宫颈管闭锁或狭窄,这同样会引起经血逆流,导致痛经。慢性宫颈炎是最常见的一种妇科病,多见于经产妇,因分娩、流产及手术损伤,子宫颈或局部经长期刺激感染细菌所致,也可由急性宫颈炎转变而来。一般有宫颈糜烂、宫颈肥大、宫颈息肉、宫颈腺囊肿等。 6。盆腔淤血综合征 痛经特点:大范围慢性疼痛 盆腔淤血综合征也是导致痛经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为范围广泛的慢性瘀血性痛经,并有下腹部疼痛、低位腰痛、性感不快、极度疲劳感和经前期乳房痛等症状。疼痛往往是在月经前数天加重,来潮后第一或第二天减轻,亦有少数持续痛的病例。疼痛还常常是在病人站立一段时间后及跑、跳、或突然坐下时加重,性交后亦加重,下午比上午重。深部性交痛是常见而又不愿启齿的症候。除疼痛外,其他如白带多、便秘、膀胱痛、烦躁,亦为本综合征的常见症状。 盆腔淤血综合征最常见于25~40岁妇女,多数病人已婚,症状多在某次分娩或流产后短时间内开始。发病因素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1、女性盆腔本来静脉多且构造薄弱,有些体弱者血管壁组织更加薄弱,弹力纤维少,弹性差,易于形成静脉血流瘀滞和静脉曲张。2、长期站立或坐着工作者,盆腔静脉压力持续增高,易于导致盆腔瘀血综合征。3、子宫后倾:很多医生相信有少数活动的子宫后倾可引起盆腔瘀血。4、早婚、早育及孕产频繁:妊娠期间因大量雄、孕激素的影响,再加上增大的子宫对子宫周围静脉的压迫,可引起子宫周围静脉扩张。5、便秘:便秘影响直肠的静脉回流,引起子宫和阴道充血,产生盆腔瘀血。6、阔韧带裂伤:阔韧带筋膜裂伤使得构造薄弱,缺乏弹性,缺乏固有血管外鞘的静脉更失去支持,而形成静脉曲张,还使子宫后倒。7、植物神经紊乱:不少妇产医生认为,盆腔瘀血综合征还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7。生殖道畸形 子宫体过分前倾、处女膜闭锁等机械性阻塞,使经血流出不畅、积血而诱发子宫肌不正常收缩,也会发生痛经。一般是出现逐渐加重的周期性下腹痛,下腹可能出现逐渐增大的包块。常见的生殖道畸形有处女膜闭锁、阴道闭锁、完全性阴道横隔、子宫发育异常等。 8。子宫颈或宫腔粘连 这也是引起经血流通不畅而诱发痛经的常见病因。多见于反复人流、子宫内膜结核等患者。若此期间子宫颈、子宫内膜及肌层遭受创伤,可造成壁与壁之间发生粘连,引发月经失调、周期性腹痛,继发性不育或反复流产、早产、胎位不正、胎儿宫内死亡或胎盘植入。 有痛经的妇女都应到医院检查 ,找出病因 ,如果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痛经 (继发性痛经 ),应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原发性痛经不是什么病 ,对健康并无危害 ,婚育后多能自愈 ,所以不必过于紧张。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