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前两天吃水煮鱼的缘故,陈蓉脸上突然冒起了一堆痘痘。这对视美丽如生命的她来讲,自然是一件极烦心的事。而更烦心的是,今天一个中医院的朋友竟然说她体内有害物质太多,孕前最好先排毒。那个朋友怎么看出她体内有有害物质呢?为什么怀孕还得先排毒呢? 其实孕前排毒已成为许多备孕女性的共识。中医认为,一些婴幼儿疾病,比如新生儿黄疸、鹅口疮等,是从母体带来的,因为母体“藏毒”,所以婴幼儿才会生病。备孕女性只有先行清除掉体内毒素,才能为胎儿创造更好良好的成长环境。 那么,备孕女性如何自查身体毒素呢?方法很简单,比如便秘、过胖、黄褐斑、痤疮、口臭、皮肤搔痒、湿疹等,都是身体“藏毒”的表征,只要我们平时稍加留意就行了。 ★便秘。 排便次数明显减少,每2~3天或更长时间一次,无规律,粪质干硬,常伴有排便困难感的病理现象就是便秘。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就会引起便秘,比如没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忽视正常的便意,排便反射受到抑制,日久就会引起便秘,或者如果饮食过于精细少渣,缺乏食物纤维,也会导致便秘,而且喝水太少或者活动太少同样能够引起便秘。 ★肥胖。 如果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或体重指数[体重(千克)/体表面积(平方米)]大于24,就属于肥胖了。如果长期过量食用高脂、高热量食品,体内毒素就会滋生,造成机体失衡,引发肥胖。患者除体弱无力、行动不便、动作时气喘、心悸、怕热多汗或腰痛、下肢关节疼痛等症状外,大多有糖、脂肪、水等物质代谢和内分泌方面的异常。 ★黄褐斑。 黄褐斑发生的原因很多,内分泌发生变化、长期口服避孕药、肝脏疾患、肿瘤、慢性酒精中毒、日光照射等都可以诱发黄褐斑。 ★痤疮。 痤疮,俗称痘痘,是一种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不好的心理状态,都可能引发痤疮。 ★口臭。 口臭是指口内出气臭秽的一种症状,口臭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单纯性口腔口臭病,这主要是口腔问题引起的;一是免疫脏腑功能失调的口臭病,多因肺、脾、胃积热或食积不化引起,这些东西长期淤积在体内排不出去就变成了毒素。 ★皮肤搔痒。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皮肤上的汗腺和皮脂腺能够通过出汗等方式排出其他器官无法解决的毒素。不好的生活习惯、不良的情绪都会引发皮肤排毒功能的减弱从而引发搔痒。 ★慢性胃炎。 饮食不节、饱饥失常,脾胃虚弱、劳逸过度都会形成一种毒素形于体内,从而致使气血不通,引发胃炎。 ★湿疹。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中医将湿疹分为湿热症及血虚风燥症。但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认为湿疹是体内有害物质不能及时排出后引起的。 自测一下,自己有没有上面的八种症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呢?这都是说明体内有毒素没有排出。 如何才能清内的这些有害物质呢?下面这些方法不妨一试。 ★运动。 我们都知道,出汗是最好的排毒方法,那么运动排毒自然是首选。运动前后一定要多喝水。水很重要,要多多喝水,才能借由排尿、排汗来排毒。运动之后不要贸然淋浴,等汗水蒸发或擦干之后在清洗。 ★食物排毒。 通过饮食调理,安排营养又排毒的食物,是比较温和有效的排毒方法。日常生活中有一些食物能够帮助人体排出体内毒素,孕前女性要有意识地多吃一些。同时在生活习惯上,一定要戒烟戒酒戒甜食,适当吃些苦味的茶或蔬菜是很有好处的。比如柠檬清肺净血,荔枝补肾排毒,大白菜稀释肠道毒素,苦瓜可以激发免疫力。其他的排毒食物还有,海带、紫菜、韭菜、豆芽、红薯、糙米等。 ★按摩。 在肚脐下用手掌掌心顺时针按摩50下,再逆时针按摩50下,早晚各一次,可以排宿便。 ★刮痧。 这是我们传统的中医保健法。所谓的“痧”,在中医里指的是人体内气血淤积和阻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毒素”。刮痧可以排毒、去除淤积,让紧绷、毒素过多的肌肉和身体得到缓释。刮痧一定要由专业人士操作,以免力度、时间等掌握失当而造成不良后果。 你问我答:什么是“毒” 中医认为体内湿、热、痰、火、食,积聚成“毒”,其中宿便的毒素是万病之源;西医则认为人体内脂肪、糖、蛋白质等物质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肠道内食物残渣腐败后的产物是体内毒素的主要来源。其实,“毒素”包括各种对健康不利的物质,既有外部环境带来的,也有身体产生的。在改善环境的同时,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排毒食物,并且坚持运动才是清除毒素的正确方法。 温馨提示:贴足贴,适合懒人的排毒法 最近有一种排毒法很受懒人欢迎,贴足贴。既管不住自己的嘴,又懒得运动的人,这种方法自然是最省心省力的。 超市里有各种各样的足贴卖,每天晚上洗完脚后,把足贴贴在脚底,第二天早晨起来你就会发现,原本白色的足贴变成了黑褐色,还油腻腻的。这些东西就是你身体里的各种毒素!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足贴的颜色及油状分泌物逐渐变淡、减少,这说明你体内的毒素也在逐渐减少。足贴法要一段时间才能见效,最好能使用2个月左右,隔天使用一次。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