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宝宝的第一声啼哭,妈妈在生产中所忍受的阵痛和身心的折磨也随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初为人母的喜悦和幸福。可是同时,生产所带来的伤口却让新妈妈感到很困扰!应该如何护理那道伤口是很有学问的。 应称阴道分娩 阴道分娩留下的伤口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分娩时儿头或先露部位对阴道组织的冲撞所造成的一些小损伤,伤口较小,有时为止血可能要缝一小针,产后自行愈合,无须特殊护理。另外一种是阴道撕裂伤,较大、较深,临床上常常因裂伤的大小和损伤的组织不同称为一度或二度、三度裂伤,或者是会阴侧切留下的伤口,比较严重,容易发生感染,需要好好护理。 Tip:阴道撕裂伤多是因为产程进展太快或待产期间不当用力所导致;会阴侧切则是由于会阴体长、会阴炎症、会阴弹性差等原因,医生为避免会阴严重撕裂而采取的一个“小手术”。 完全愈合需多久 由于会阴部的血管丰富,血液循环良好,血流量也很充足,所以伤口愈合的能力非常强。不太严重的会阴伤口3—4天就不会痛了。没被感染的话,严重的会阴伤口差不多一个星期表皮就能愈合。一般会阴伤口在一年半左右都会是红色的瘢痕,摸起来有些硬,阴天下雨会痒,这是一个伤口愈合过程中的慢性炎症,一年半后基本就变成一条白色的软软的瘢痕了。不过伤口的愈合情况要依个人身体状况而论,时间有长有短。 护理要点 1. 保持会阴部的清洁与干燥。 ※ 如果恶露还没有干净,应坚持每天用流动清水冲洗外阴最少两次,大便后也应冲洗一次,冲洗时要从前往后冲洗,以避免大便等脏物的污染。一定要用干净专用的毛巾(不建议用水盆,因为水盆的脏水会循环污染会阴伤口)。 ※ 勤换卫生巾,勤换内衣裤。以避免湿透后浸湿伤口,发生感染。 2. 避免伤口裂开。 ※ 侧切的新妈妈睡觉或坐着时重心都应侧向伤口对侧,既可以避免恶露污染伤口,又可以避免伤口受压,切口表面错开。 ※ 保持大便通畅。不要总躺在床上,尽量多下地走走,可防止便秘发生。在解便时,可先收敛会阴和臀部,然后再慢慢坐到马桶上。万一发生便秘了,也不要太用力,可暂时使用开塞露。 3. 平时多做做缩肛运动。 躺着、坐着,随时随地都可以做的。这样既有助于促进扩约肌的收缩,又能够早日恢复阴道的紧致。 4. 要经常留意伤口,一直到产后两周为止。 首先伤口是否疼痛,如感觉伤口疼痛,检查伤口有红肿、裂开、流血水、流脓等现象,最好马上就医,很可能是伤口感染。如果发现伤口处有小的脓包,可能是对缝合线的吸收有障碍,应到医院请医生将缝合线拆除,伤口就愈合了。 剖腹产篇 可能有些准妈妈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无法阴道分娩,选择了剖腹产。现代由于麻醉技术、输血技术、手术熟练程度,都大大降低了剖腹产的危险性。但剖腹产毕竟是在腹部重新做一切口,一般有纵切、横切、腹膜外等几种术式,现代一般采取下腹横切式剖宫产,相对损伤小,瘢痕好看等。不管何种术式都要切七层缝七层,只有层次对和整齐,伤口才能愈合良好。 完全愈合需多久 由于剖腹产伤口范围比较大,表皮的伤口在手术后5—7日就可以愈合,但是,完全恢复的时间大约需要4—6周。一般伤口在一年半左右都会是红色的瘢痕,摸起来有些硬,阴天下雨会痒,这是一个伤口愈合过程中的慢性炎症,一年半后基本就变成一条白色的软软的瘢痕了。如果妈妈不属于瘢痕体质,再加上术后恢复良好,基本上不大能看出来。 护理要点 1. 跟阴道分娩伤口一样,也要保持清洁干燥,避免发生感染。 ※回家一周内勿淋湿皮肤,以防浸透伤口。 ※出院时贴在伤口的透气胶带一周后即可去掉,并可洗澡。 ※ 一旦伤口出现了局部的红、肿、热、开裂等现象,或者出现脓性分泌物,又或者是全身发烧(即使你的伤口看上去很好)等,一定要尽快到医院检查。 2。少活动,勿提重物。 ※ 回家后尽量多休息,但也要有规律地起床四处走走。走路可以促进术后的恢复,还有助于预防诸如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只要活动不要过度就行了。开始时候可以慢一些,逐渐增加活动量。 ※ 坐月子期间最好少抱宝宝,更不要提比宝宝还重的物品,以免挤压到伤口。更防止以后腰酸腿疼的发生。 3. 尽量避免疤痕产生。 ※ 每天用手指头轻轻按摩伤口3—5分钟,可有效减少疤痕产生。 ※ 避免阳光直接暴晒伤口,使疤痕颜色加深。 ※ 一旦产生疤痕,也要保持疤痕处的清洁卫生,及时擦去汗液。同时也不要用手抓的方式止痒,以免加剧局部刺激。疤痕的刺痒一般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消失。 饮食注意 1. 产后一周内,可以增加蛋白质食物。如牛奶、鸡蛋等,高蛋白可以促使伤口尽快愈合。多吃粗纤维的食物,以防形成硬便难以排出,影响会阴伤口。便秘时,多吃些香蕉有利通便。 2. 产后的新妈妈可以多吃一些水果、鸡蛋、瘦肉、肉皮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表皮代谢功能,既有利于伤口的修复,又能防止疤痕瘙痒。 3. 不论哪种伤口,在未愈合前新妈妈都要少吃鱼类,因为鱼中含有的有机酸物质能够抑制血小板的凝集,不利于伤口的愈合。也切忌吃辛辣及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响伤口复原。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