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给大家大体介绍一下中医儿科的历史。 中国最早的儿科医生 春秋战国时代:著名中医扁鹊。 春秋战国时代,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医生叫扁鹊。 扁鹊的原名叫做秦越人,当时对于医术比较高的医生都统称“扁鹊”,这个秦越人医术非常高,后来这个扁鹊的称呼就越来越广泛了。据史记边记载,扁鹊他周游列国。当时的医生跟现在的医生不一样。古代的医生,有一种医生是走方脉,就是他到处游走,然后住在病人家里,一直把病人的病治好,然后再去另外一个地方。 医生这个职业在当时就是一边旅行一边看病。扁鹊游遍祖国各地之后,总结了很多医术,到了晚年写了部著作。扁鹊他去了不同的国家,为不同的人群看病。他去秦国,就主要治小儿病。因为秦人非常注重儿童,秦王想统一六国,就必须让他的国民强壮起来,因此非常关注小孩的健康成长。扁鹊到了邯郸,就主治带下病,所谓的带下病,带就是指的带脉,带下就是指的带脉以下,就是妇科病。因为邯郸属燕赵之地,看重美女,妇人。 扁鹊去了洛阳,就主治老年人的病。因为洛阳属以前周朝的地方,周朝的人非常注重礼节,尊敬老人。从扁鹊的经历可以看出,他是给不同的人群看病。但还是有人说扁鹊就是最早的儿科医生。 秦汉和两晋时代的中医史 再往后发展,到了秦汉和两晋的时代,一些医书里就专门有了儿科方面的一些记载。 隋唐时代: 孙思邈《千金方》 隋唐时有的地方就开始设立小儿署了,就是医署里面有一个少小科,专门治疗儿童的疾病。这个时候,也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医生。比如说隋代的巢元方,唐代的孙思邈。孙思邈大家都知道,我们医学界把他尊称为“药王”,他写了两部著作,一部是《千金方》,一部是《千金翼方》。因为每一个大夫他所看重的不一样,孙思邈把他最看重的医学内容放在书的最前面,《千金方》里,首先列的纲目,就是在疾病方面,排在第一位的是妇科,第二位就是儿科,他非常注重妇女和儿童。古人把妇女、儿童叫做妇孺婴儿方。孙思邈在他的《千金方》里把妇儿科列在首位,说明他对儿科是非常重视的。 再往后就是唐朝的王焘写了一本《外台秘要》,里面也有儿科的专门探讨部分,都是当时的一些名医对于儿科设立专门的章节进行论述,证明当时已经非常重视儿科。再往后到了宋代,因为宋代是一个非常稳定的时期,而且宋代的皇上特别重视文献的整理,像我们都知道的《宋本伤寒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就是在宋朝整理出来的。 钱乙 宋朝还出了一个非常有名的医家,叫钱乙。钱乙这个医家在中医儿科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写了一本书叫做《小儿药证直诀》,专门论述小儿科的疾病。这本书对儿科的发展非常有影响力。六味地黄丸最初发明人就是钱乙。他在《小儿药证直诀》里写道:“儿童有五迟五软的现象,这都是肾虚的表现。”五迟五软主要表现在言语迟缓,出牙迟缓,囟门闭合迟缓……这说明骨骼发育不好。因为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骨骼发育不好,个子长不快,长不大,这主要是肾气不足所导致的。 于是,钱乙就发明了六味地黄丸,把肾气补上来,孩子发育得就快了,就正常了。因为小孩是纯阳之体,阳气特别充足,所以不需要用像肉桂、附子等等这些药放到里面。六味地黄丸之前的一个方子叫八味地黄丸,这是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发明。就是现在的金匮肾气丸,这个肾气丸里有两味药是补肾阳的,小孩用不着,钱乙就去掉了两味,变成六味地黄丸。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