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菲菲和张帅的故事是很感人的,他们的父母靠着一份科学的教学计划和一颗持久的爱心使孩子摆脱了出生时窒息和早产的不利因素,充分发挥了大脑的潜力和代偿功能,使他们成长为聪明可爱的儿童。这两个孩子得以健康成长的现象不是个别的,而是我们进行早期教育的100多个窒息儿和早产儿中的两个。 什么是窒息新生儿和早产儿 窒息新生儿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血液循环气体交换发生障碍,使新生儿血氧供给不足,造成各个内脏的损害,特别是脑的损伤。由于缺氧程度不同,造成脑损伤的程度有轻有重,严重者死亡,经抢救成活的新生儿中,由于脑缺氧、缺血,不同程度地影响小儿智力发育,少数还可出现癫痫或脑瘫。据研究统计,有4%~7%窒息儿发展为智力低下,其余的智力平均水平低于正常儿。 早产儿是指妊娠不足37周出生的新生儿,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因为母亲有各种疾病。早产的小儿愈早出生,即胎龄愈小,发育愈不成熟,新生儿期发生疾病愈多,最常见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窒息、感染、营养不足等等,这些可引起大脑缺氧,使大脑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影响大脑的正常发育。据我们统计,存活的早产儿中有7.8%智力低于正常,其余的平均智力水平也明显低于正常儿。早产儿还常发生脑瘫等其他后遗症。 早期教育可防治窒息和早产儿智力低下 为了促进窒息新生儿和早产儿的智力发育,防治智力低下,从1991年起,全国窒息、早产儿早期教育协作组开始进行协作研究,研究结果令人非常鼓舞。我们将出生在各协作医院的足月窒息儿、早产儿按收治先后分别随机分配原则,单号为早期教育组,双号为常规育儿组,并设正常小儿为对照组。 窒息儿早教组64人,常规育儿组55人,正常对照组65人。方法按我们编制的教育大纲。内容包括运动发育、认知能力、语言发育和交往能力。1岁以内以感知和动作训练为主。出生后开始给视、听刺激,在小儿觉醒时给看鲜艳色彩的玩具,听摇动玩具发出的响声,经常和小儿对视和说话,促进亲子间的感情交流。 婴儿期的教育内容主要是育儿刺激和玩耍,使小儿感受丰富多彩的外界环境,即各种颜色、多样形状和不同声音。在床上和卧室墙上挂些色彩鲜艳或可发出响声的玩具,时常更换,以引起小儿看和听的兴趣。给一些常用物品,发展小儿嘴、眼、手的探索能力。在喂养和护理时,不断和小儿亲切交谈,逗引小儿高兴地发声。可通过和孩子说话、唱歌来促进小儿的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通过各种玩耍发展小儿知觉辨别、交流、精细动作和大运动控制能力。1~2岁以训练语言和协调动作为主,发展对语言的理解能力,通过说做并行、模仿口型等训练小儿用简单词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要。通过双手配合活动、动手的游戏、涂画、翻书、生活操作等发展小儿动手能力。通过讲故事、游戏、舞蹈、体育活动,延长他们“集中注意”的时间,激发其好奇心和自信心,培养独立能力、毅力和勇敢等优良性格。早期干预是通过指导家长实施的。由符合条件的对象在新生儿出院前,取得家长的同意和合作。具体做法和正常儿早期教育类似。 早期干预结果出乎意料,1岁半时窒息新生儿早期干预组智力发育指数为105分,而正常儿为100分,完全赶上正常小儿发育水平。而窒息常规育儿组(按父母的育儿方式)1岁半时智力发展指数为90分,明显低于早期干预组和正常儿。更为重要的是,未经早期干预组中,有9%小儿智力低下,早期干预组中在1岁半时没有一个智力落后于正常水平。
早产儿早教组52人,常规育儿组51人,正常对照组53人。其早教方法同窒息儿。结果同样感到非常惊喜。早产儿2岁时,早教组智力发育指数104.5分,比常规育儿组89.9分高出14.6分,完全赶上并超过正常儿98.8分。早产儿常规教育组的智力发育指数比正常儿低约9分。同样令人高兴的是,接受早期教育的早产儿中没有1人在2岁时智力低于正常,而接受常规育儿的早产儿中有6.7%智力低下 发育指数(MDI)比较 因为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智力,为了说明早期教育的真正效果,我们将影响小儿智力发育的因素作了比较,如早教组和常规育儿组的母亲妊娠期间的疾病、分娩方式、母亲年龄、小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小儿在新生儿期间患病比例和住院天数,他们的喂养方式,婴幼儿期体格发育情况,他们父母的文化程度、家庭大小,居住条件等作了详细比较,两组均没有明显差别。因此,我们的研究充分证明早期教育对于防治窒息新生儿、早产儿智力低下是有效的。 我们相信对于在新生儿期脑受到其他损伤的小儿,如颅内出血、低体重儿(足月出生不足2.5公斤)、高胆红血症、低血糖等高危儿,从新生儿期开始早期教育都能促进他们的智力发育,发挥他们大脑的最大潜力,有效地防治他们智力低下的发生。据统计,全国由于心理社会因素(正常儿早期教育不足)窒息和早产引起的智力低下约60余万。这些小儿完全有可能通过早期教育得到防治。早期教育花费很少,收效很大,是经国内外科研证明效果肯定的方法,所以早期教育对于提高我国人口素质,防治智力低下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