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百姓的网上家园-互动交流平台!(0.0)=^_^=(00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隐忧8 亲子互动少孩子压力大-婴儿期- 婴儿期1-3月-护理保健

2014-3-10 11:23|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12| 评论: 0

摘要:   隐忧8 亲子互动少 压力伴孩子   文/陈逸馨   咨询/儿童福利联盟文教基金会临床社工组督导 宋家慧   Look!为什么现代亲子互动少?   都会地区的父母,工作压力大,工时也比较长,且多半为双职工家庭,父 ...

  隐忧8 亲子互动少 压力伴孩子

  文/陈逸馨

  咨询/儿童福利联盟文教基金会临床社工组督导 宋家慧

  Look!为什么现代亲子互动少?

  都会地区的父母,工作压力大,工时也比较长,且多半为双职工家庭,父母双方都投入职场,没有时间陪伴孩子,许多家长在孩子一出生后便交给祖父母带,甚至采24小时托婴的方式,自然缩短了与孩子互动的时间。而非都会区的爸爸妈咪,可能因为经济因素,需到热闹的地区或外地工作,回到家的时间比较晚:有些家长则是失业在家,虽然看似与孩子互动的时间很多,实际上父母易把心理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品质反而不佳。

  从小开始建立亲子关系

  以儿童心理学来说,3岁以前必须建良好的好亲子依恋关系,当孩子在探索阶段碰到挫折时,要有安全的堡垒给予他信心与抚慰,让他愿意继续尝试。建议家长从小就与孩子建立好亲子间的信任关系,否则之后可能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孩子。

  前几年强调亲子互动的品质,最近却开始重视亲子相处的时间。儿童福利联盟文教基金会临床社工组督导宋家慧表示,亲子关系是需要时间去建立厚度的,即使品质再好,但是如果相处的时间非常短,力量是很薄弱的,作用仍然不够。提醒家长,应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做好时间管理,建议每天至少空出半小时的亲子共处时间,陪伴孩子,听他说说心里话。

  在与孩子互动的这段时间,重要的是爸爸妈咪能够全心陪伴孩子,而不是放孩子在一旁玩,自己看电视或做其它事,这样就无法达到“互动”的效果。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找出半小时的亲子互动时间并不难,像是:孩子睡前的说故事时间,爸爸妈咪可以念故事书给孩子听;或是晚餐时间将电视关掉,全家人一同吃晚餐聊天;晚餐后,可以带小宝贝到住家附近公园散散步等,从日常生活中空出属于家长和孩子的相处时间。

  Look!为什么现代孩子压力大?

  宋家慧表示,现代社会充斥着“直升机父母”,一旦孩子碰到困难,父母会立即出面帮孩子解决。这些孩子表面看起来毫无压力,却无法学习自己去面对挫折,容易碰到小事就崩溃,造成孩子挫折忍受度低、遭遇困难时的心理压力高,只想一味地等待父母来援助。

  另一种父母是对孩子有过多的期待,希冀他是零缺点的。以孩子玩黏土为例,完美主义的家长,看到孩子自己在发明黏土的玩法时,可能会对他说: “黏土不是这样玩,应该一种颜色一种颜色黏。”过于期待孩子凡事都规规矩矩、符合心中完美形象的父母,即使不是用打骂的方式,但在生活上容易打击到孩子的信心、增加他的心理压力。

  此外,不适当的赞美也可能造成现代孩子的压力。有些家长会用“比较式”的赞美,例如:你画的比小美漂亮……,这意味着孩子要与他人比较和竞争,当孩子比别人好时,容易自满,甚至会去鄙视他人;当孩子比较差时,就会担心受到父母的责难,让心理压力倍增。

  适度赞美 给予信心

  许多家长过于渲染孩子的行为,可能只是完成了—件小事,爸爸妈咪情感表现却十分激动,这样的态度反而会让孩子沾沾自喜,一旦孩子遭受挫折时,很容易就因受不了而被击倒。另—种家长则是担心给予孩子赞美,会让他太过骄傲自满,因而吝于给孩子鼓励,但这种作法,也可能让孩子觉得自己费了一番功夫才完成的结果没被看到,以后就不愿意再去努力尝试了。

  家长要如何拿捏赞美的方式,才不会过与不及呢?最好的作法是当孩子完成事情时,立即给予具体的回馈,但是不要是物质上的鼓励,可以是一个拥抱或微笑。另外,赞扬孩子时,不要只讲他成功的部分,而应多提及孩子不怕困难的努力过程。

  预防压力 帮助宝贝放轻松

  抒压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孩子有宣泄压力的管道。如果家长愿意花时间倾听孩子的心声,有了说的对象,他就有解压的窗口。此外,爸爸妈咪也要学着引导孩子表达出心里的想法,并接纳孩子的情绪,当他生气或哭闹时,不要压抑或责骂他,才不会让孩子难过时不敢表达出来,把不愉快的情绪全憋在心里。

  宋家慧表示,有时候孩子是可以自己放松的,反倒是大人不让他放松。举例来说,孩子碰到不开心时,往往透过“玩”来放松心情,但有些家长会把“玩”这件事变得过于有教育目的,希望透过玩来训练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甚至当孩子玩球玩到一半时,突然把他抱去玩沙坑。这样照表操课的作法,也让孩子紧张起来、无法放松身心。妈咪应适度给孩子选择要玩什么的权力,也让他有放松的机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隐忧7 神经发展不确实 整体成长皆受限

  文/洪忆文

  咨询/长庚儿童医院复健科职能治疗组组长 黄恢涛

  神经成熟化的过程解析

  长庚儿童医院复健科职能治疗组组长黄恢涛表示,神经发展主要是由幼儿本身动作、感官的反应来显现。终其人一生,举凡身体各个感官接受器所接收到的各项讯息,都会由神经传达至大脑,再由大脑指挥身体各部位做出反应。因此神经发展可说是动作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而且会伴随动作的成熟显现出来。

  神经成熟化有一定月龄及发展路径,并反映于动作表现上。婴幼儿初期动作可能以固定的反射型态居多,随着神经系统成熟或整合,反射型态的动作模式渐渐被整合到日常反应当中,因此动作型态也更多元化,并且控制得更自如,再也不像初期那么僵化。以下为神经成熟化概略过程:

  月龄

  神经成熟路径

  外在表现

  0~2个月

  脊髓阶层

  面对外界的刺激,开始有一些肢体反射,即经由上述传导路径做出一些毕竟初阶、原始的反应。

  4个月

  脑干阶层

  2~4个月期间,家长可以发现,当小宝宝转动头时,面向的手是伸直的,而另一手却是弯起的,此即表示还存有不对称的张力反射。约至4个月时,就已逐渐摆脱整体性的反射动作,剩下局部的身体部位反射动作。

  6个月

  中脑阶层、亦有部分孩子于6个月神经成熟即到达大脑皮质阶层了。

  前期的反射已消失的差不多了,个别自主的动作越来越多。除了肢体动作的灵活以外,平衡反应也越来越好,幼儿不仅可以控制身体局部的动作,亦可加以整合,自主地形成更多功能性的动作。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神经发展和生理发展会相互影响。神经成熟可以让动作控制更为自如,进行更高复杂度的各种功能表现。而有了敏捷、协调的动作,又可增加环境探索的经验,提供大脑多元化的刺激,进而促进整个神经系统的成熟。所以家长可别以为只要孩子年龄一到,会自然而然地具备各项能力,事实上,前期若缺乏足够的环境刺激,及探索的机会,对神经、动作发展大大不利。

  神经发展的阻碍有哪些?

  自宝宝出生后,医师即会筛检有无神经发展的异常或可能的损伤,以便及早施以治疗。然而扣除掉这些先天不足的孩子,现今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因动作发展受限,连带影响其神经发展。黄恢涛表示,如欲避免这个问题,请家长务必留意妨碍神经发展的因素,帮助孩子顺利成长:

  CHECK营养因素

  维他命B群和叶酸有益神经发展,不过目前大部分的孩子营养都不虞匮乏,除了某些罹患特殊疾病的孩子以外,营养影响的部分有限。

  CHECK环境刺激不足

  爸妈工作忙碌,便将孩子委由祖父母、保姆照顾,然而照顾者不见得能配合孩子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刺激与活动机会,因而无法让神经在一连串刺激、整合、反应的过程里,渐渐发展成熟。

  CHECK过度保护

  现代孩子生的少,相对容易产生过度保护的情况,孩子在地上爬怕他弄脏,自己学步走又怕他跌伤,最后干脆什么都帮他代劳。孩子缺乏自己活动与探索的机会,自然无法透过充足的感官经验及肢体动作回应给神经系统,无形中妨碍神经系统发展。

  CHECK缺乏活动空间

  这一方面可能为整个大环境的改变,另一方面则来自于父母的限制,孩子活动一少,整体发展也跟着受影响。

  父母须知!启蒙教战守则~

  或许家长会觉得神经发展很抽象,不知该如何帮助孩子,黄恢涛表示,其实只要顺应孩子的阶段性发展,提供足够的探索机会及协助,神经发展自然会跟着提升。而要达到这个目标,有几点要加以注意:

  配合孩子的生理发展

  家长应了解孩子各阶段的发展里程,以便适时给予成长所需的感官刺激及动作练习,同时确认他有按照正常的里程进展。如大动作方面:3个月时可俯卧抬头,4~5个月学会翻身,七坐八爬等。而细动作方面,3个月会吃手,6个月会抓东西放嘴巴及敲打物品,7~9个月会出现食指按压动作,9~10个月可用手指取物,10个月会拍手等,这些都是很基本的参考标准。家长平时可多收集相关资讯。

  足够的空间

  唯有充足的活动空间,才能配合他的动作发展,拓展探索的范围及经验,促进神经、动作发展的良性循环。

  选择适当的玩具

  玩具可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达到潜移默化,但前提是玩具应符合孩子的阶段发展,而且尽量变化不同玩法,及具备多元刺激。

  兼顾安全性及挑战

  让孩子在安全的范围内,又能接受一些适度的挑战,从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而这又要回归到孩子的发展里程,过犹不及可都不是件好事喔!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现代幼儿的10大健康隐忧
现代幼儿的10大健康隐忧

隐忧1 新兴感染疾病VS抗生素的滥用

  宝宝为什么易受感染?

  新生宝宝较少生病,是因为仍有来自母亲的抗体保护,且接触病原体的机会较少,但是6个月以上的宝宝,抗体便开始下降,更因幼儿的免疫系统功能未臻成熟,抵抗传染病的能力也较差,让暴露在环境中的病菌有机可乘。不过,随着一次次的疾病洗礼,幼儿体内抗体会逐渐增加,生病次数就会慢慢减少。

  台北万芳医院小儿感染科主治医师谢育嘉表示,成人较不易生病,是因为大多数的病毒已感染过,有了抗体的保护较不会有明显严重的症状。小小孩则不然,因此6个月以上的幼儿很容易成为病毒侵略的对象。

  小心!新兴病毒威力大

  幼儿易感染疾病,虽然在疫苗普及的现代,许多疾病已受到了控制,但仍有些新兴的感染疾病还没有相关疫苗问世,且变异性大,让家长忧心忡忡。其实,家长只要做好预防与控制,一样可以帮助宝宝远离这些病毒的威胁!

  肠病毒71型

  谢育嘉表示,肠病毒是一大群病毒的总称,目前已知的有六十几种肠病毒,而近年来在台湾肆虐的肠病毒71型是其中相当特别的一种。其传染途径为飞沬或粪便传染,潜伏期约一至五天。幼儿感染肠病毒7l型时,会出现发烧、手脚有疹子的症状,有时也会伴随喉咙痛、鼻塞、流鼻水等感冒症状。当宝宝出现嗜睡、活动力减弱、意识不清、脸色苍白、呼吸急促或困难、心跳加快等,就要尽速送医。

  流感

  流感为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传播能力强,其中A型与B型病毒会发生在人体内。由于病毒会出现变异性,造成广泛流行。宝宝罹患流感时,发烧情况大多会超过39度以上,且精神状况差,甚至出现肺炎、中耳炎、雷氏症候群等并发症。

  完善照顾被感染宝宝

  感染肠病毒的宝宝没有呼吸道症状时,不要给他吃过热的东西,可让宝宝吃些流质或冰的食物,像是布丁、冰淇淋等。宝宝罹患肠病毒时,需多补充水份与电解质,并减少出入公共场所、尽量保持室内外良好通风与环境卫生。另外,宝宝进食的餐具必须是煮沸消毒过的,且应避免让他与孕妇、新生儿或幼儿接触。

  罹患流感的宝宝,家长要更重视居家环境的卫生,别让身边的人成为传染的对象。宝宝使用的餐具也应与其他人分开,并多让他补充水份,采清淡饮食。此外,充足且良好的休息时间,宝宝才能早日恢复健康。

  向肠病毒SAY NO!

  勤于洗手与正确的洗手方式,才能真正杜绝肠病毒的入侵,首先,以干净的水将手部冲湿,再使用肥皂或洗手乳在手心和手背上搓揉至少20秒的时间。接着用清水彻底洗净手上泡沫,再以双手捧水,冲洗水龙头处,洗完关掉旋紧。最后,用干净的纸巾擦干因细菌无法在干燥的环境下生存。

  预防感染~从日常生活做起!

  Tips1均衡饮食

  充足且均衡的饮食,可调整宝宝生理机能与提升自体免疫力,抵抗疾病的侵害。

  Tips2哺喂母乳

  母奶营养丰富,又有来自妈咪身上的抗体,拥有天然的抗病因子,可谓好处多多。如果情况许可,建议妈咪哺喂母乳,给宝宝多一层的保护。

  Tips3注射疫苗

  想要预防感染,施打疫苗是最快速与有效的方法。若是在经济许可的范围内,最好都让宝宝施打。家长必须注意环境的清洁,并避免带宝宝到人潮众多的地方。

  Tips4良好的卫生习惯

  感染的发生是宿主与病毒的互动所引起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能预防病毒找上家中的小宝贝。爸爸妈咪应减少带宝宝进出密闭空间,以减少污染原威胁,建议多让他从事些户外活动,接触大自然。

  正视抗生素滥用的问题

  抗生素主要是用来对付细菌感染的药物,但因细菌与病毒感染,所出现的临床症状很多是类似的,因此也常被滥用在病毒感染上。当身体有病痛时,民众往往自行到药房随意购买抗生素来消炎,这样任意服用的作法,不仅制造出许多具抗药性细菌,也需要更强效、更昂贵与更多副作用的药物来压制住细菌,延长了治疗的时间。

  细菌为什么有抗药性?

  当细菌碰到难以生存的环境时,会以突变的方式来抵抗,即使当下细菌被消灭了,但具抗药性的细菌很快就会产生,使新一代抗生素的研发愈来愈困难。

  用对抗生素 细菌OUT!

  许多家长为求立即见效而滥用抗生素,这对宝宝反而是更大的伤害,事实上大多数的疾病并不需要使用到抗生素,为了孩子的健康着想,爸爸妈咪应掌握正确使用抗生素的方法,绝对不要为了想马上缓解宝宝的病症而滥用。

  Tips1补充医疗知识

  抗生素的滥用,普遍都是本身医疗知识不足所致,感染疾病都有一定的病程,家长勿操之过急,多数只要做好居家照顾,症状都可慢慢改善。大部分的发炎症状都不是细茵引起的,可以自行痊愈,不必仰赖抗生素。

  Tips2医师不乱开立

  有些医师为了节省看诊时间,当病人出现无法明确诊断的疾病时,就随意给予抗生素,让病人觉得真的有达到“药到病除”之效,却因此助长了细菌的突变与抗药性,反而得不偿失。

  妈咪小叮咛

  想解决现代高抗药性的问题并非一天两天的事,但谨慎地使用,还是可以减少抗药性菌株的产生。家长除了应为宝宝找适合且信赖的家庭医师外,亦不可自行到药房购买抗生素,才能还给自己与宝宝更健康的环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隐忧2 营养不均 抵抗力下降

  文/陈逸馨

  咨询/ 林口长庚纪念医院新生儿科助理教授 周怡宏

  宝宝营养不均的成因

  现代幼儿吃得好、穿得好,饮食选择趋于多样化,使得偏食宝宝越来越多。此外,家长缺乏正确的饮食观念,也造成现代宝宝营养不均,抵抗力较以前的宝宝差。

  营养不均指的是“营养食物摄取的不平衡”,可能是过剩也可能是不足,而过胖或过瘦则是营养不均经过一段时间后所表现出来的样子。林口长庚纪念医院新生儿科助理教授周怡宏表示,婴幼儿生长不良常出现在6个月到l岁的宝宝身上,发生的原因众多,包括副食品添加过晚或不足、奶粉摄取相对减少、能量浓度不足、厌食等,导致某些特定营养素缺乏,对宝宝长期性的生长、发展及健康上,造成负面影响。就一般来说,导致宝宝营养不均的原因,大致上可归为以下六项:

  1按照传统的饮食方式随便乱吃。

  2.偏食、挑食、选择食物的种类过少。

  3.因营养不良所引起的食欲不佳,导致饮食质量不足。

  4.咀嚼不佳,因而无法均衡摄取各种食物。

  5.相信食物禁忌,导致某些食物的偏好及限制,致使饮食产生不均衡的现象。

  6.不当或过度的药物使用,或是过多药膳食补。

  小心!营养不均问题多多

  0到6岁是孩子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如果宝宝所摄取的营养不均衡,会使整个免疫系统衰弱、肺气管和消化道黏膜薄弱、也减少体内免疫物质及抗体的产生,亦增加了病原体入侵的机率。

  不仅如此,营养供给与神经系统有着一定的关连,当提供的食物来源不平衡时,有可能造成孩子行为发展偏差,甚至是过动或自闭的表现。周怡宏表示,婴儿出生后3岁之前,是脑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段时间内提供足够且均衡的营养,对孩子的成长及智力发展是有绝对帮助的。

  选对营养素提升免疫力

  许多营养素可帮助宝宝增强免疫力,像是维生素A、维生素B群、C、E、矿物质中的铁、锌、硒、铜、锰等,都是维护免疫机能不可或缺的营养素。不论缺乏任一营养素,都会影响到宝宝的免疫机能。

  当宝宝常常感冒生病时,就要就医做饮食评估,若宝宝有很明显的生长不良问题,此时除了要补充蛋白质外,还要特别补充“锌”。锌可从深绿色蔬菜与一些肉类中取得,能促进免疫细胞的活性,提升免疫力与增加食欲。

  另外提醒家长,过量的脂肪(尤其是过量不饱和脂肪酸)、精制糖、酒精、咖啡因、药物的摄取,都会降低宝宝的免疫机能。有的会增加自由基的产生(如过量的不饱和脂肪酸),有的会加速营养素的消耗(如精制糖、酒精、咖啡因、药物等),有的则会减弱免疫细胞的功能,有的还会抑制营养素的吸收(如酒精及部份药物),这些食物都应避免让宝宝食用。

  导正家中的偏食宝宝

  2岁左右起,宝宝开始会对食物的味道、颜色、形状、温度等有喜好与厌恶感,这时家长如果因看到宝宝排斥某食物时,便减少甚至不再给予,反而助长了他的拒食情形。想让宝宝改掉偏食的状况,以免他营养不良,可从调整宝宝的生活习惯开始着手。

  有些爸爸妈咪会对孩子批评自己不喜欢的食物,导致宝宝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建议家长让他广泛尝试各种食物,并多变化烹调、摆盘方式,增加宝宝的新鲜感。而除了正餐外,爸爸妈咪尽量不要给宝宝吃零食,正餐时间若宝宝没有胃口,不妨带他出去走走,增加他的食欲。此外,好的用餐环境与气氛,也会让宝宝吃得更开心喔,

  Try it!改善营养不均可以这样做~

  想要让宝宝摄取到足够的营养素,饮食的内容一定要多种类与变化。有些营养素人体无法自行制造,需从不同食物中摄取而来,因此均衡的摄取,才能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

  应让宝宝适当地接受评估其饮食状况,了解孩子缺乏哪些营养素,并接受营养指导,以调整、补充孩子的饮食内容。倘若宝宝有咀嚼问题,或是因为偏食、食欲不振、食物禁忌而导致营养不均的情况,就必须摄取营养辅助食品或特殊营养食品,帮助孩子改善饮食的营养不均衡。

  除了从饮食上做改善外,爸爸妈咪还要引导宝宝每天做规则性的运动。宝宝会食欲不好,绝大多数是因为活动消耗太少之故,多运动不仅可帮助宝宝促进食欲,还能让小宝贝更加健康。

  养成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

  ★定食、定量,不偏食、不乱吃零食。

  ★饭前洗手,饭后刷牙漱口。

  不随便将任何物品放入口内,掉在地上的食物不可吃。

  ★不吃不干净的食品。

  ★爱惜食物,不浪费,以快乐和感谢的态度来接受食物。

  ★进食时,坐好不乱动。

  ★不边吃边看电视。

  ★吃饭时间不超过30分钟以上。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隐忧3 体能活动差 危及身心健康

  文/洪忆文

  咨询/长庚纪念医院复检科儿童物理治疗师 黄维彬

  BABY要健康就要动!!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力高且性格坚强,然而我们可以发现要达到这个目标,光给予认知启蒙并不够,反而是常被忽略的“体能活动”,扮演着其中的关键。想知道体能活动的重要性,应先从其内涵及影响来着手:

  幼儿体能活动内涵~

  幼儿体能活动涵盖体力、体适能两大部分,其所包含内容为:

  活动力

  l产生行动的基本能力:如体格、身体构造,及维持姿势的能力等。

  2产生行动的能力:如肌力、爆发力等。

  3持续行动的能力:如耐力等。

  4控制行动的能力:如平衡、柔软度、敏捷度、协调度等。

  抵抗力

  体能活动好的孩子,相对疾病的抵抗力、挫折忍受度也较高。

  体适能

  过去体适能多归于运动竞技的范畴,现今则多强调健康体适能,即以肌力与肌耐力、心肺耐力、身体组成(如胖瘦)、柔软度作为其评定标准。

  少活动,身心发展皆受挫

  原来体能活动和身、心发展都有关呢,可惜的是,现代的孩子因生活形态改变、户外活动空间减少、父母过度保护的关系,普遍体能有待加强。或许家长觉得无关紧要,殊不知孩子的发展和健康、环境、本身三大因素有关,如果体能差,必然会引起一连串的发展效应。体能差的孩子,通常可能比较容易生病而且活动意愿不高,同时又因成功经验不多,降低他尝试不同动作的欲望,长久下来,必然减少许多探索环境的机会及经验,影响其知觉动作发展及挫折忍受度。

  目前在成人、老人方面可以确定的是,体能活动差者,大都循环能力较差,肥胖、罹患心肺疾病的比例亦较高。现今过度肥胖的幼童比以往更多,家长如能从小培养孩子拥有好体能,不仅有助身心发展,对健康同样意义重大。

  掌握启蒙的关键!

  或许家长会问,孩子年纪这么小,该如何培养体能?黄维彬表示,只要掌握安全、活动量、渐进式、团体性原则,就能让孩子在活动中提升各方面发展。此外,培养孩子体能应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而非将之视为一项训练,否则非但效果有限,还会加深孩子的排斥感。

  活动量

  有了足够的空间后,亲子互动时,就可以加入一些身体的活动,内容也不要局限于某一种类,而可自全身性、四肢、躯干身体各部位活动,及手眼、手脚等协调性相关活动中取材。

  安全性

  在婴幼儿时期特别要注意的是,提供孩子活动的环境一定要够安全,而且有足够的空间让他移动。例如在大床、或铺好软垫让他活动都很不错,但需特别注意接触面的清洁,如婴儿尚无法自行抬头,不适合趴在过软的床上。

  团体性(群性)

  跟孩子游戏时,应传达合作的概念,而非竞争的态度。例如双方可进行丢接球游戏,但不要大人和小孩比赛谁丢的多。该原则同样适用孩子与孩子间的游戏,用以培养良好的群体关系。

  从小培养孩子拥有好体能!

  既然体动如此重要,更应该从婴幼儿时期开始培养。NASPE美国国家运动及体力学会强调,0~5岁的小朋友,日常生活必须有体能活动,而且单日时间总和应达l个小时。而在家庭部分,父母可朝以下方向来努力:

  1活动串联:例如利用近程的出游机会,全家一起步行或骑脚踏车至目的地,增加体能活动的机会。

  2正向鼓励:鼓励孩子进行体能活动,而且视表现调整内容,加强其成功表现及经验。

  3建立动态的生活形态:每日应有足够的运动游戏,而且2岁以下的孩子最好可以不看电 视,2岁以上每天看电视或玩电动、电脑的时间也不宜超过2小时。

  4增加户外活动机会:建议每周都能有户外活动,这对身心发展都很有助益喔!

  5选择可进行体能活动的玩具或礼物:像是有弹性的球或具移动性的玩具等,自然地提高孩子体能活动的机会。

  渐进性

  即按照孩子的动作发展里程碑,提供合适的练习机会。如当他适逢学爬阶段,可能刚开始他只会趴着,手拿玩具来玩,接着进展到一只手撑着身体、一只手拿高,之后配合生理发展才有办法完成爬行动作,家长可别操之过急。

  在动作发展的过程中,特别需要父母的参与,因为除了可增进人际互动及其他发展刺激外,家长还能视孩子动作表现成功与否,调整活动内容。若发现该项活动对孩子来说太难,这时便可适度给予协助,再慢慢增加他能完成的部分。若孩子这个动作已经表现得很好了,家长便可增加游戏的内容,诱导他下一个动作出来。举例说明,如果孩子可以坐得很好了,这时给他玩具车,或可滚动的小球,可吸引他去抓取物品,间接诱导他学习爬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隐忧4 肠胃机能低下胀气、便秘跟着来

  文/陈逸馨

  咨询/长庚纪念医院新生儿科助理教授 周怡宏

  宝宝的腹胀问题

  现代家庭中,许多家长忙于工作,孩子都交给祖父母带养,却因多数祖父母本身的错误观念,致使宝宝有腹胀的问题。有些祖父母误以为宝宝屁放得多就代表没有胀气的问题,实则不然,相反地是在提醒带养者,宝宝胀气问题很严重。此外,没有经验的带养者,也容易让宝宝的肠胃出问题,现代的新手父母不可不慎!

  0到3岁的宝宝,尤其是0到l岁的婴幼儿,绝大部分的腹胀原因都是在吃的过程中,过多空气进入体内所致。小小孩肠胃蠕动较慢,需要仰赖大人帮忙排气与按摩,以缓解宝宝的不适。如果宝宝已经腹胀了,家长却没有适时帮助他排出体内的空气,长久下来,易让宝宝产生恶性循环,使气体越积越多、蠕动速度更慢,甚至造成便秘的问题。

  Check~宝宝胀气可能因素

  乳制品

  婴幼儿奶粉是一种乳制品,属于产气食物,如果宝宝以此为主食,就容易产生胀气。

  生理未成熟

  小宝宝的消化机能未趋成熟,若奶量暍得过多,就会造成消化不良,引起胀气。

  奶洞不适合

  奶洞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宝宝喝奶时吸入过多的空气。

  副食品

  让宝宝吃太多产气食物,如苹果、地瓜、马铃薯、糖水、豆浆、豆类。

  过度哭闹

  宝宝持续性的哭闹,也会在哭的过程中吸入过多空气。

  饮食习惯不良

  边吃边玩,或喝完奶后还一直吸空奶瓶。

  便秘

  便便阻塞在肠子里,使气体无法排出。

  用对方法~缓解腹胀宝宝的不适

  宝宝腹胀时,妈咪可用一些方法来缓解此问题,像是选择合适的奶洞大小(流量每秒钟两滴),并采分段喂奶的方式,喂l/3至1/2时先停顿,让空气从胃内排出后,再喂他剩下的奶量。而在宝宝胀气期间,不要再添加产气食物作为副食品,才不会使胀气情形加重。此外,多给宝宝吃些富含纤维的副食品、将手掌贴在宝宝肚脐周围仔细进行腹部按摩,都可帮助他排气。周怡宏表示,如果宝宝有严重胀气且伴随着哭闹不安,就应尽速带他就医,检查是否有生理上的不适。

  宝宝的便秘问题

  除了肠道本身结构上的病变之外,便秘可说是胀气之后的必然结果,当体内气体积太多时,排便速度就会变慢,严重时就会产生便秘。除此之外,便秘也可以是个导因,当宝宝大肠的运动有问题时,便便就会积在肠道中,直接导致便秘问题。周怡宏进一步表示,当宝宝对某些食物消化不良,或是家族中有便秘的习性,也可能会引起便秘。

  诊断宝宝是否便秘并不像大孩子的便秘容易,但妈咪仍可从宝宝的饮食与排便习惯来看出端倪。如果宝宝很用力的便便,却只大出一些些,且便便又干又硬,有语言能力的宝宝,甚至会告知家长自己排便时很痛,而隔了几天,宝宝的食欲和食量都有明显地减少,就表示不对劲了。另外,家长可以观察宝宝排便的次数,假使吃配方奶粉的宝宝,原先1天便便的次数为1次,却突然减少为2天甚至是3天一次,就必须怀疑宝宝是便秘了。

  帮宝贝做体内环保

  想要帮宝宝清理肠胃,不让他为便便所苦,首先就要清除宝宝体内的宿便,接着让他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之后再防止宝宝发生便秘。

  便秘所代表的是宝宝生活、饮食习惯不好,也没有足够的运动量,使得体内肠子蠕动不佳,而若没有摄取足够的膳食纤维,就制造不出软便。

  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找出适合的食物,并摄取足够的份量。有些宝宝吃一点点木瓜就会拉肚子,但有些则可能吃了半颗仍无效果,家长不要道听涂说,应透过喂食过程选择最适合宝宝的食物才能达到效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隐忧5 过敏疾病多家长心惶惶

  文/陈逸馨

  咨询/ 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过敏免疫科医师 颜琼巩

  宝宝真的过敏吗?

  许多家长误信媒体说法,以为过敏症发生率极高。宝宝可能只是出现一些单纯的外观表征,如脸上红色皮疹或流鼻水、呼吸喘呜声等,就认定他是过敏儿,因而控制与禁止他进食某些食物,反而易使宝宝生长不良,对幼儿早期的营养照顾有严重的负面影响。

  小辞典一

  过敏性疾病

  意指与先天性家族过敏体质的遗传、后天环境与饮食等因素有关的过敏性发炎反应。常

  见的过敏性疾病包括气喘、过敏性鼻炎、异位性皮肤炎和过敏性结膜炎等。

  常见的错误认知

  NG1 医师的过度诊断

  气喘虽然是造成慢性咳嗽的重要成因之一,但无论在国内外,慢性咳嗽的原因中,非肺部疾病占了极大部分。统计上鼻涕倒流是最常见的,而胃食道逆流则在第二至第三位之间。此外,如妥瑞式症有时也会出现咳嗽或清喉咙的症状,但其实是神经系统出问题。医师若没有早点将这些不属于过敏免疫的疾病做排除与转介,则可能会延误到治疗时间,因此准确的鉴别诊断方法十分重要。

  NG2家长不遵照医嘱

  许多家长担心服用类固醇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因此随意自行停药,实际上,所有国内外统计结果皆显示,长期使用吸入型的类固醇,并不会影响到身高与肾上腺素。颜琼巩表示,过敏性疾病的病情随时都有变化,甚至可能会再诱发发炎,家长不要以为宝宝状况已获得控制就可以停止服药了,必须等到医师说没有问题时才能停下来。此外,使用中医治疗,并不能达到控制发炎的动作,因此即使要尝试接受中医诊治,也必须同时在西医门诊做定期追踪。

  过敏性疾病越早介入治疗,日后的预后状况会越好,甚至有机会完全缓解,家长不要因为一时的自作主张擅自停药或调整药物,造成日后病情恶化时,才带宝宝挂急诊,结果反而需要一次使用更多的类固醇。

  聪明判断宝宝是否过敏

  一般来说,在诊断宝宝是否有过敏性疾病时,医师会询问家族史与宝宝所出现的临床症状,接着再进行过敏指数检测。2岁以前要诊断气喘很难,这是因为免疫系统要到2岁后才会趋于成熟,因此2岁前的婴幼儿,若出现类似气喘的症状,一定要先排除其他问题。2岁前的宝宝,医师最常下的诊断为急性细支气管发炎,如果给药治疗后仍未痊愈,且排除其它结构性异常,如胃食道逆流、支气管软化症等,才会怀疑是气喘,此时称之为婴儿型的气喘,2岁以后才会真正称为气喘。

  要鉴别别宝宝是否有过敏现象,家族史是一个重要的参考。颜琼巩表示,过敏的两大成因为体质和环境,当父母亲其中一方有过敏体质时,后代遗传发病的机会为l/3到l/2,而若父母双方均有过敏体质时,其后代得过敏病的机率增为2/3,假如父母双方都是过敏体质,且生出的第一胎宝宝有过敏性疾病,则第二胎宝宝有过敏性疾病的机率高达90%。

  宝宝有无气喘?

  气喘的诊断需符合三条件,包括阵发性的呼吸道阻塞症状、上述症状发生后至少可以部分缓解、其他肺部疾病必需先予排除。周怡宏与颜琼辇皆表示,细支气管炎的症状与气喘类似,但是2岁以前的发生率远高于气喘,因此宝宝有类似症状时,一般会先诊断导向感染性的细支气管炎,而当服药治疗与观察后,仍无好转,则怀疑是气喘问题。

  此外,门诊也可见到宝宝因异物吸入而引起气喘症状,但异物呛入时,宝宝的哮喘是突然的,家长必须观察宝宝症状出现的时间与表现方式,让医师有判别的依据。

  宝宝有无过敏性鼻炎?

  通常鼻过敏症状是在多年进展后逐步恶化加重,很少会在一开始有症状后即造成明显变化。尤其是5岁以下幼儿,要将过敏症状与反复发生的上呼吸道感染区分是十分困难的。医师本身必须认真观察症状演变,并要求家长配合记录每一次症状的表现、时间及持续期间,才能做出最后的正确诊断。

  宝宝有无异位性皮肤炎?

  异位性皮肤炎的诊断原则

  主要诊断

  1.皮肤剧痒

  2.典型的皮疹外观及分布区域

  3.慢性或反复发生皮疹

  4.家族病史中有经实验室确认的过敏疾病

  次要诊断

  1.干燥皮肤

  2.干癣/手掌纹路过多

  3.手或脚掌皮疹

  4.口角炎

  5.乳头湿疹

  6.易生成种种皮肤感染

  7.红皮症

  8.毛囊周边扩张

  9.白色糠疹

  10.早发性疹

  11.细胞免疫力降低或改变

  12.复发性结膜炎

  13.眼球深色化

  14.眼球下方皱痕

  15.颈部前缘皱痕

  16.角膜干燥

  17.易伴出汗的皮肤痒

  18.情绪不稳或易受影响

  19.食物不耐受症

  20.白色刮痕的皮肤

  21.免疫球蛋白E上升

  22.血液检查呈现嗜伊红性白血球增生

  为宝贝的健康把关

  婴幼儿过敏疾病是遗传体质,因此家长本身有无经过过敏疾病确认诊断(而不是只由类似的症状表现)尤其重要。当医师宣称宝宝有过敏疾病时,家长毋须太过紧张,最好的方法是等到年纪足够后给予确切的过敏检查结果出来,了解宝宝的过敏原为何,再做适当的处理。建议家长平时即应仔细观察与记录宝宝日常生活中的症状表现,让医师诊断时能有所依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隐忧6 生活作息紊乱  亲子累翻天

  小小孩也会作息不正常?

  0~3个月的孩子都是吃饱了睡、睡饱了吃,之后慢慢进展到在夜间睡眠外,上午、下午各有一个时段休息,约至2~3岁左右,睡眠型态才几近于成人。台北保姆协会前任理事长何云凤表示,在孩子作息还不稳固的期间,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不稳定,现今孩子年纪小小就已出现作息问题,多是生活形态改变及父母疏忽所致:

  1.父母本身作息不稳定,干扰到孩子的睡眠。

  2.有些大人想说让孩子玩累一点,他会睡得比较好,结果使他太过兴奋而睡不着。或者见孩子爱困便任他超时补眠。

  3.带孩子出游或访友,时间拖得太长,延误到孩子休息。

  4.全天托育者,周末带孩子回家时,常顾着跟他玩,再加上换了一个环境,孩子可能睡不好,使得作息变得紊乱。

  二大观察指标!!

  作息脱序的孩子,情绪及饮食、排便习惯容易跟着改变,家长若发现他明明没有生病却出现这些现象,就不能再放任下去啰!

  1饮食:食欲不佳、吃东西不专心、感觉疲倦而忘了喝奶。

  2情绪:异于平常地容易哭泣或很黏人

  3排便:太累、太紧张或水喝太少,都可能造成便便时间不固定,请家长找出原因并处理。

  及早预防 大人、小孩都轻松~

  何云凤表示,即使对大人来说,要维持稳定的作息都很不容易,何况是睡眠型态尚不稳定的孩子?以下针对全天托育及父母亲自照顾两大家庭型态,提出培养良好作息的妙招:

  全天托育者

  生活忙碌的家长,有时不得不将孩子全天托给祖父母、保姆照顾,即时平时他不在身边,但周末将他带回家时,仍应尽量维持他原本的作息。

  请父母依事情的先后次序把时间作切割,尽可能把周末的时间留给孩子。带孩子回家后,当天晚上双方不要玩得太晚,星期六上午则可先陪他互动一段时间,到孩子上午的休息时间时,建议家长也一同补眠。待双方都养足精神,父母可以轮流陪孩子玩,同时将没空整理的家务轮着做完。到了星期日,还能早点将孩子送回照顾者处,让自己能够尽早休息。有了妥善的安排,才不会说平时上班已经够忙了,假日接孩子回家照顾后更累。

  父母照顾者

  爸爸妈妈自己照顾宝宝,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发展,从小稳定他的作息。适用方法如下:

  1.规律的生活安排:

  如孩子1~2个月大后,家长可趁着他清醒时多逗弄他,让他将视线集中在你的脸部,延长清醒的时间。3个月后除夜间睡眠外,上、下午休息时间约为l~2小时左右,之后随年龄慢慢缩减,而两岁前孩子最迟10点前一定要就寝。

  家长应配合孩子的作息,安排适合的活动,例如上午通常以室内活动居多,午睡过后,可以搭配音乐活动肢体,或者进行婴幼儿按摩,当然带他到户外走走也很不错。回家后再吃个点心、玩玩游戏,到了傍晚其他家人回来后,孩子的注意力也会转移,原照顾者可休息一下或整理家务。接着待宝宝用餐、洗澡完毕,家长可带领他从事静态活动,如说故事、聊天、布偶游戏等,让他保持平稳的心情入眠。

  2.避免干扰孩子睡眠:

  家长如果晚睡,孩子知道外面有动静,可能也跟着不想睡,因此家长可以轮流照顾宝宝入眠,同时避免活动时吵到他休息。

  3.寻求其他家人支持:

  其他家人若不了解孩子需要稳定的作息,反而会形成最大的干扰。所以夫妻俩可得善尽沟通之责,将这样的观念传给其他家人。孩子能睡眠自理前,有很长时间需要家长的努力,其他家人若能体谅并给予协助,就能让爸爸妈妈有喘息的空间,亲子双方都受惠。

  调整作息有妙策~

  一旦孩子作息不正常,包括白天的活动、夜间睡眠也会跟着大乱。何云凤表示,建议家长在第一时间加以导正,并请保持耐心,陪伴孩子度过这段期间:

  1.去除干扰孩子睡眠的因素,及运用睡前准备如轻柔的音乐、按摩、或者简单的泡澡,平息孩子躁动的情绪。

  2.孩子如昨晚睡得不好,上午的活动应再做调整,可以先让孩子补眠,但不要让他在太过安静的空间休息,以免睡太久。

  3.如果家长觉得孩子休息时间过长了,可以用亲吻他脸颊,或放轻音乐的方式叫他起床,切忌大声喝叱,增加双方的不快。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隐忧9 轻忽视力保健 近视年龄不断下降

  文/洪忆文

  咨询/台安医院眼科资深视网膜主治医师 何正廉

  近视因素大调查!!

  近视指的是在眼球调节放松的情况下,平行光线经眼部屈光作用后,影像落于视网膜前,使得人在看远处的物体时,所见的影像变得模糊不清。台安医院眼科资深视网膜主治医师何正廉表示,相较于欧美,东方人近视的比例高,这与先天、后天因素均有关。

  先天因素

  受到先天遗传因子的影响,孩子年幼形成近视后,会逐渐发展至极高度的近视。通常其父母、兄弟姊妹也为高度近视患者。不过这种近视为相对少数。

  后天因素

  眼球里的睫状肌具备调整焦距的作用,好让我们看得更清楚。当人在注视远方时,睫状肌是放松的,而看近处时则呈用力状态。田于现今生活空间狭小,孩子少了很多远望的机会,再加上从小以阅读、看电视、练琴、玩电动等近距离且高度用眼的活动居多,长时间下来,使得睫状肌持续没有办法放松,导致眼轴增长,大大提升罹患近视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近视度数攀升有一高峰期,每个人近视发展的高峰期及时间长短都不太一样,通常至成人时会缓和下来。所以越早近视,度数攀升的幅度越大,特别容易发展为高度近视,家长一定要当心。

  此外,随着大环境的改变,电视已是家家户户最主要的娱乐之一,很多家长把小婴儿放在旁边后,便顾着看电视。虽然目前没有研究证明这会导致孩子从小就开始近视,不过若从小就养成爱看电视的习惯,难保以后不近视。

  怀疑孩子视力不佳该如何处理?

  目前在幼稚园阶段,学校就会定期安排视力检查。而一般家长之所以带孩子来眼科就诊,常见原因包括:

  l.发现孩子看远一点的地方眼睛会眯眯的,尤其在看电视时特别明显。

  2.孩子歪着头或斜眼视物,家长怀疑他有斜视,但其实近视也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3.孩子开始学写字后,老是写错或写得不好,也会使家长感到怀疑,不过这大部分和视力没有太大关系。

  何正廉表示,当家长怀疑孩子视力不佳时,应先带给眼科医师检查,才能确认孩子的问题,及早加以治疗。以下有几点还请家长注意:

  选择至专业眼科检查

  当家长怀疑孩子有近视,最好带至眼科检查。医师会先帮孩子点散瞳的药水,让睫状肌完全放松之后再测量,藉以提高测量的准确度。目前眼科所使用的电脑化自动验光仪器,能自动测量眼睛的焦距,只要孩子能配合眼睛不要乱动,几秒钟就能准确测出有无近视、远视、散光及其度数。

  配合治疗矫正 减缓度数攀升

  点散瞳剂后再做测量,所得者即为真正近视度数,医师会根据孩子的度数施以适当治疗。一旦近视了,其实是没有办法完全矫正的,但可尽量减缓度数增加。通常近视200度内,多先由医师开立散瞳剂治疗,以抑制睫状肌紧绷加重近视度数,然而因散瞳剂可能需使用达数年之久,需要家长、孩子耐心地配合才能获得效果。

  若孩子散瞳后近视仍超过200度,或裸视(即没有矫正前)已经不到0.5,且已在就学,为免因视力不佳影响学习,便需要考虑配戴眼镜了。不过因为家长大都不希望孩子小小年纪便与眼镜为伍,因此医师一般会参酌孩子生活所需来决定。例如若孩子度数在200度左右,但在班上座位较前,可以清楚地看到黑板的话,或许可暂缓配戴,反之即使孩子低于200度,但因座位离黑板很远,那么还是建议要配戴眼镜。家长要了解的是,只要眼镜的镜片度数、瞳孔距离等条件是正确的,戴眼镜并不会加重近视,故前提仍为由眼科医师准确施测及提供选择上的建议。

  确实做好视力保健~

  何正廉表示,越小近视,对眼部的伤害越大,因此及早预防绝对有其必要。而家长不光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用眼习惯,也要定期带他做视力检查,且避免自己不当的生活习惯影响到孩子:

  1)定期追踪检查

  婴儿时期即要留意孩子是否有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的问题,这些疾病虽然发生率不高,但对视力发展影响很大。3岁后便可教他辨识视力符号,以便日后带他接受视力检查。

  2)避免近距离用眼过度

  尽量不要长时间进行近距离用眼的活动,无论时阅读、看电视、写字、玩电脑等,每隔40、50分钟就要休息,休息时可多看看远方(或窗外),让睫状肌适度地放松。

  3)家庭生活形态

  家长看电视时,不要任由孩子也跟着看,或者在旁进行上述近距离用语活动。

  4)留意阅读习惯及环境

  阅读时,眼睛及书本应保持35公分左右的距离,而且环境中的光线要充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隐忧10 饮食太精致 蛀牙渐攀升

  文/陈逸馨

  咨询/耕莘医院牙科主任 郦怀德

  Ckeck! 现代儿童的蛀牙问题

  根据最新的资料统计,6岁以下的幼童,平均有3.56颗乳牙蛀牙,学龄儿童平均有1.79颗恒牙蛀牙,而青少年平均则有5.06颗恒牙蛀牙,台湾的孩子86%有蛀牙,显示出现代儿童的高蛀牙率。

  为什么现代儿童的蛀牙率如此高?耕莘医院牙科主任郦怀德表示,主因与饮食精致化有关。现代人注重“吃”的品质,饮食愈来愈精致,许多精致的饮料或食物残渣,容易存留在牙齿的沟纹或隙缝,清理不易,所以最容易产生龋齿。

  此外,食物的选择趋于多样化,容易造成孩子偏食的行为,无法提供牙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一般食物中乳类、肉类、蔬菜、水果及谷类等即可获得该有的营养),但饮食不均衡的结果,使得现代儿童的蛀牙率不断攀升。

  蛀牙的4个成因

  蛀牙不仅只会造成饮食摄取的困扰,更会引起疼痛、细菌感染、影响美观、殃及发育中的恒牙及日后齿列与咬合,严重时甚至可能引起蜂窝组织炎、菌血症等问题。形成蛀牙的原因有细菌、食物、宿主与时间四项,妈咪不妨检视一下,孩子是否有这些引发蛀牙的因子!

  细菌

  人类口腔中牙菌斑或唾液中的细菌,会利用牙齿上的食物残渣,将可发酵的醣类,分解产生对牙齿有害的酸性物质,长时间与牙齿接触,牙齿会脱钙、腐朽,而形成蛀牙。

  食物

  郦怀德表示,含糖类的食物很容易引起蛀牙,而食用淀粉类的食物也要小心。

  选对食物远离蛀牙

  资料显示,引发蛀牙的高危险食物包括糖果类(如:巧克力、口香糖、牛奶糖等)、糕饼类(如:甜甜圈、甜的饼干、冰淇淋、蛋糕、果冻)、含糖饮料(如:可乐、汽水、乳酸饮品、蜂蜜、调味乳、加糖果汁)、加工水果类(如:葡萄干、水果罐头等)、涂抹类(如:果酱、花生酱等),家长应避免让孩子食用这些食物。

  而有些食物如果吃法不对,比如说含在口中过久,就有可能会造成蛀牙。包括:淀粉类(如:洋芋片、爆米花、苏打饼干)、糕饼类(如:包子、士司、馒头)、饮料(如:新鲜果汁、鲜乳)等食物,皆属于这类。

  至于有些食物则有助健康,吃了反而不易蛀牙。这类安全食物包括:糖果类(无糖口香糖、代糖制品)、未加工之生鲜蔬果(如:芹菜、红萝卜、黄瓜、蕃茄、芭乐等)、奶蛋类制品(如:乳酪、水煮蛋等)、肉类(如:鸡肉块、肉松、火腿、鲔鱼等)、饮料(如:开水、不加糖的茶)与干果类(如:花生、核桃、葵瓜子)。

  郦怀德建议,妈咪在选择时应以不会引发蛀牙的食物为优先考量,并避免掉上述危害牙齿健康的食物。此外,牙齿发育时,需要蛋白质、维生素A、C、D、钙、磷、碘、氟等营养素,妈咪要让孩子有均衡的饮食,获得充足的营养,才能常保牙齿健康。

  宿主

  细菌的宿主就是牙齿,一般而言,牙齿表面不易清理的位置是较容易产生龋齿的地方,如牙齿的咬合面与邻接面特别容易蛀牙。

  时间

  多数蛀牙的孩子,吃东西速度都比较慢。食物含在嘴里超过半小时,会使口腔环境呈酸性,与牙齿接触时间较长,也会增加蛀牙的机率。

  口腔保健做得好

  牙齿健康没烦恼

  除了饮食要注意外,平时还要做好口腔保健,孩子才能远离蛀牙的威胁。最好的保健方式,就是勤刷牙与使用牙线、牙齿咬合面涂上沟隙封闭剂、定期就医检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00社区

GMT+8, 2023-1-31 08:53 , Processed in 4.40434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