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说,宝宝的“天门盖”是“禁区”。这可真让人难以把握护理的尺度和分寸,是一点都不能触摸还是仅仅指不能重压呢? 小婴儿出生时头顶上有两块没有颅骨的“天窗”,外观平坦,稍微内陷,稍有搏动,摸起来软软的,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囟门”。其中,头顶部前中央的那一块称为“前囟门”,它由额骨和两侧顶骨围成,由于出生时宝宝的颅骨还没发育好,相互连接处还没有完全骨化,所以会形成一个没有骨块的菱形间隙,俗称“天门盖”,平时细看可有上下跳动感。而位于宝宝脑后方的那块则相应地称为“后囱门”,它由枕骨与两侧顶骨之间的骨缝围成,尺寸较小,有时甚至摸不到。所以,平时人们所谈到的“天窗”,通常是指前囟门。 凹凸有因 皆可寻 囟门的表面是头皮与冒状腱膜,头皮下面是硬脑膜(最外层)、蛛网膜及与脑表面毗连的软脑膜,在大脑表面与蛛网膜下腔有脑脊液,所以宝宝囟门的凸出或凹陷与颅内压有关,而颅内压又与心脏搏动、血压等相关。正常情况下,婴儿站立或坐位时,囟门是略微凹陷的,而平躺时就会较站立时要鼓出;除此以外,宝宝哭闹、咳嗽、用力排便时,因全身出力也会增加颅内压力,囟门就会凸出,但这些都是正常现象。 当宝宝生病时,如因腹泻次数太多、呕吐频繁、出汗过多等导致全身脱水,或是休克、失血过多等引起全身血量减少、血压降低,颅内压随之降低,囟门就会凹陷。当宝宝患有脑炎、脑膜炎、脑出血及脑水肿,会使得囟门变得鼓起,这是因为颅内体积增加,颅内压增高使囟门鼓起。当小婴儿因为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高烧,也会使囟门凸出,这是因为心跳加快及全身血流加速、血流量也加多,所以颅内压力自然会高。另外,长期给宝宝服用过量的维生素A,也可使宝宝的前囟门出现鼓起现象。 闭合迟早 关乎健康 囟门闭合的迟早是衡量颅骨与大脑发育的重要内容,闭合过早或过迟均为生长发育异常的表现。正常情况下,前囟门在小婴儿出生时的对边直径大小约为1.5~2.0cm,出生头几月内会随头围的增大而扩大,一般6个月时最大,可达2.5~3cm,后随着额骨和顶骨逐渐骨化而缩小,一般在1~1.5周岁左右闭合。后囟门在宝宝出生时大多很小或已经闭合,仅约一指尖的大小,一般在出生后6~8周关闭,最晚在2~4个月就会闭合。 囟门迟闭 如果宝宝过了18个月,囟门仍未闭合,就称为囟门迟闭。主要见于以下几种情况:①佝偻病:因宝宝缺乏维生素D及钙,导致骨骼钙化不全,最终致使囟门晚闭,宝宝的额顶部出现对称性颅骨圆突,俗称“方颅”,同时颅骨摸起来像乒乓球壳(颅骨软化症);此外,还可形成肋骨串珠样改变、鸡胸、“O”型或“X”型腿等畸形。②呆小病:由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激素缺乏或分泌减少而影响钙、磷在骨骼中沉积,使骨钙化出现问题,导致骨骼生长障碍,影响囟门闭合。③脑积水:由于脑脊液分泌与吸收失去平衡或脑脊液循环发生障碍而造成脑积水,引起颅内压增高,从而影响囟门的闭合。④妈妈孕期钙营养欠佳:会使宝宝出生时头颅骨钙化欠佳,出生时囟门过大,有3~4cm左右,囟门的闭合可能比正常时间要晚一些。当然,也有一些身体健康、生长发育良好的宝宝,囟门要到2岁后才自然闭合。 囟门早闭 宝宝的前囟门在12个月前过早闭合,称为囟门早闭,但这并不都是异常的。少数婴儿长到5~6个月时,囟门只留下指甲大小,似乎快要关闭,但实际上并未骨化,并不属于提前闭合。宝宝出生时头围在33~34cm,6个月时42cm左右,周岁时不少于46cm,2岁时不小于47~48cm,这属于正常,不必担心。异常情况主要见于以下两种,一是小头畸形,有极少数婴儿在胚胎时母体感染或因其他疾病导致大脑发育不良,出生时头围小,出生后5~6个月囟门就提前闭合,造成头小而尖,前额狭窄,下颌小而后缩,通常伴有智力落后;一种是由单纯的脑发育不良所造成,因为正常头围要到13~14岁时才会停止生长,因此只要大脑仍在发育,头围继续生长,一般就不会影响智能的发育。 囟门是宝宝的“天门盖”,是判断小婴儿生长发育的窗口,平时应注意保护,切不可去重按,以防大脑受损伤。给宝宝洗头时,囟门处可以洗,但要用温水,宜用刺激性小的中性洗发产品,动作要轻柔。有的宝宝前囟头皮处会有一些黄褐色油腻性鳞屑,是婴儿脂溢性皮炎,千万不可强行揭下,可用消毒棉花沾点石蜡油或高温炼过、晾凉的植物油涂在鳞屑上,待其软化后再用消毒棉花轻轻拭去。每次保健时,应向医生了解宝宝囟门大小及头围的生长情况。 TIPS:及时发现囟门异常 囟门是反映宝宝颅脑发育及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窗口,虽然囟门异常不是婴幼儿的多发病,但临床经常能遇到囟门凸出、凹陷或是囟门闭合迟早等问题。尤其对于周岁以内的宝宝,母亲平时更要多加注意,及早发现有无异常。文/健康娃娃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