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治疗的是与非 过度进行静脉输液治疗不仅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巨大的、长远的伤害,还会给孩子带来心理的创伤。 现在的孩子去医院看病,尤其是看急诊,要说不进行输液治疗的恐怕还真是不多。家长似乎也认可这种治疗手段,好像只给孩子吃药就不能彻底治好病似的。这种错误的认识,再加上通过输液的方式滥用抗生素的现象,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长远的伤害。 我记得在医学院上学的时候,老师和带教的医生都一再嘱咐我们:“医生治疗的原则是能不吃药的就不吃药,能吃药的就不打针,能打针的就不输液。”而且对我们开出的处方,尤其是输液的处方和使用抗生素的方子,审查得更为慎重。至今老师的教诲仍然是我做医生的准则,尤其是我工作后又脱产学习了两年的中医,更使我为患儿治疗的方法又多了一种。 一、静脉输液可能出现的问题 静脉输液是医生经常使用的一种治疗手段,静脉输液的优点前文已讲,不再赘述,这里我主要想讲讲静脉输液可能带来的问题。 1 静脉输液需要高质量的内外环境条件 进行静脉输液首先需要一个清洁的环境,因为污染的环境很容易造成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通过静脉输液的通道毫无障碍地直接进入到身体的血液循环中而发生意外。而现在很多医院的输液室却是一个人员众多、各种疾病交叉感染的场所,即使医院将输液室进行消毒处理,随着不同病种、病人的进入,通过病人呼吸道排出的飞沫、排泄物、物品、医护人员的触摸等,还是会将输液室污染。 其次,使用的注射器、输液器具是否是合格的产品,护士给患者进行消毒是否完全彻底,护士在配液过程中是否遵照要求无菌操作,医生所开的药物配伍是不是有禁忌,护士是不是做到了“三查七对”,输液速度是不是按照病人的病情进行合理的控制,等等,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患者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2 有可能发生的输液反应 即使输液的前期准备工作做得很好,但是在输液过程中也可能会发生各种类型的输液反应。 (1)过敏反应 静脉输液输入了引起过敏的药物,或者药物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杂质或者混入的某些致敏成分、一些血液制品等都可以引起患者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瞬间就可以发生,严重者可以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2)热原反应 临床上在进行静脉滴注大量输液时,由于药液中含有热原,病人可在半小时至一小时内出现冷战、高热、出汗、昏晕、呕吐等症状,高热时体温可达40℃,严重者甚至可休克。 热原主要是指某些被破坏的菌体及其代谢产物,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内毒素具有较强致热作用。此外,各种不溶性异物颗粒,即非代谢性颗粒,如脱落的橡皮屑、玻璃屑、纤维屑、滑石粉、药物结晶、空气中的灰尘等均可成为热原,如输液中所加药物本身已污染热原,加药时操作室的洁净度差,消毒及操作不严密,加药后放置时间长(尤其是南方常年室温过高与湿度较大的地区),使用的注射器和输液器被污染等,均可引起热原反应。 (3)急性肺水肿 如果短时间内输液速度过快或者输液量过大,可加重血液循环的负担,均可导致急性肺水肿,甚至发生急性左心衰竭。 (4)不溶性微粒的污染 微粒是指各种输液中50微米以下的不溶性微小颗粒。静脉输液过程中,输液器的质量、进气方式、空气环境、配药环境、配药用具和加入输液中的针剂等环节都有可能被污染,而且这些不溶性微粒还可以累加污染。这些污染对人体的潜在伤害可能是长期的。 纤维、粉尘、橡胶塞屑、氧化锌、碳酸钙、药物结晶、薄膜屑等都是不溶性微粒,人的肉眼看不见,在输液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通过输液进入人体,有可能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造成局部堵塞和供血不足,因组织缺氧而产生水肿和静脉炎;或者在肾脏和胆囊中作为核心逐渐被包裹,形成结石。在一次静脉注射疗程中可进入直径>1微米的粒子10万~20万颗。由于婴幼儿的血管比正常人要细,加上自身免疫功能比正常人低,微粒对婴幼儿的危害要比一般病人更严重,临床反应也比一般病人明显。 (5)肺栓塞 因为输液输进大量空气而引起。 (6)脑水肿 如果输液配伍不当,大量的低渗液体进入体内,可以引起脑水肿和身体其他组织水肿。 3 不当操作及药物滥用可能导致的问题 由于输液过程中的不当操作和药物滥用等还会造成以下情况: ?输液过程中,由于输液器皿不合格或者操作者操作不当造成输液器、注射器、注射针头污染致使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传染病。 ?输液手段的广泛使用也造成了抗生素的滥用以及耐药性产生。例如对于发热的感冒病人,医生往往使用静脉给予抗生素治疗。岂不知80%~90%的感冒病人都是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治疗根本不起作用,反而容易引起耐药性。 ?要想药物在体内达到和维持有效浓度,一般需要将一天的药物分几次均匀给药才行,但是在门诊输液室输液的病人往往做不到这一点。因此,一天只给一次药往往不能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 如果输液中所配伍的药物刺激性较强,还可以破坏血管,造成局部疼痛,导致静脉炎或者血管闭塞。药物如果渗出,还可以引起局部组织肿胀或坏死。 二、过度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原因 为什么现在不少医生热衷于给孩子治病采用输液的手段,一些家长也认可这种手段,我个人认为有社会原因,也有个人原因。 目前,我国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医闹”现象愈演愈烈。而这种现象经过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报道后,不但再次揭开了患者家庭正要愈合的伤疤,而且对“医闹”现象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得医患矛盾更加激化。同时“医闹”也扰乱了医院正常工作秩序,使得就诊的患者不能很好地看病,而且当事医生的生命安全也不能得到保障。虽然“医闹”是极少数现象,但是影响却是广泛而不可低估的。这种现象造成一些医生谨小慎微、步步为营,用夸大病情的严重性和扩大治疗手段来保护自己,完全看不到绝大多数的患者还是一个弱势群体,甚至对于还有一丝抢救希望的患者也不敢去冒风险做最后的努力,唯恐沾惹上是非,完全不是站在患者的立场去考虑问题,玷污了“白衣天使”的称号。这种风气也促使很多学生不愿意报考医学院,医学院毕业后不愿意从事医疗工作,即使在医院工作的人专业思想也不巩固,随时可能跳槽去从事别的工作。 由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将医院推向市场,财政部门对医院的拨款很少,医院必须通过自己创收才能保证医护人员的工资收入以及医疗器材和设施的更新,一些医院将某些治疗手段作为医院创收的指标,将一些诊疗手段与医生的奖金挂钩;一些药厂为了推销自己的药物,暗地里返给医生回扣,少数医生职业道德水准太低,为了自己的私利开大方、开贵药,一个小小的感冒可以开出几百块钱的处方,所以滥用抗生素和滥用输液这一治疗手段也就不足为奇了。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托在手里怕掉了的娇宝贝,哪怕孩子仅仅是稍许咳嗽或者略有发热,在家长看来都是十分严重的疾病。如果再碰上连续发热,家长就更是坐不住了,频繁地去医院,不停地换药,甚至要求医生给予输液治疗。如果医生不同意输液,家长还一直恳求。当医生给开出几天的输液,再使用上高级抗生素,家长才觉得放下心来。因此,综合医院的儿科或儿童医院虽然不断扩大输液室床位,但是仍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治疗的需求”。岂不知这样的做法其实是害了孩子,尤其是经常进行输液治疗的患儿,心理的创伤不可低估。这样的孩子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恐惧感,总认为自己身体情况不如别人,因此做事会畏缩不前,不愿意与人交往,性格孤癖。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永远是摆在每个医务工作者面前一项最基本的要求,作为医生,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及医德水准;作为家长,也应该多学习一些医疗常识来保护孩子的健康。 我还是坚持“能不吃药就不吃药,能吃药的就不打针,能打针的就不输液”的治疗原则。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