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之初的几个月里,宝宝会学着把他们所感知的世界转化成情感。他们开始懂得在其周围存在着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最初呈现为爸爸的脸庞、妈妈的味道、襁褓的舒适、房门撞击时的震动,或是大声的说话声。识别这些模式并了解“我”和“我以外”的区别,是宝宝走向与外部现实世界沟通的关键环节。 最初,这个现实世界是由一系列连续的感知组成的,包括温度、触摸、味道、声音、气味和眼中家人的脸庞。我在医院里看到的那个宝宝已经开始运用她所有的感知全心去感受妈妈的存在,当她爸爸抱起她时,她也同样去感受父亲的存在。当父母用鼻尖去爱抚她,为她低声哼唱,给她喂奶,替她洗澡,把她搂在怀里,轻轻抚慰她时,父母与宝宝之间的这种交往给她带来了极大的快乐。这种互动给宝宝带来了最初的情感体验。通过这些感受,宝宝很快就能学到很多必不可少的经验: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人们在这世界中该做些什么。 著名的英国心理分析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D. W. Winnicott)欣然为这种早期的交往给出了一个生动的描述: 有一种反应式的微笑几乎没有任何意义,但也有一种微笑表明这个婴儿最终感受到了爱,就在她朝向母亲的那一瞬间。后来,宝宝会在洗澡时向妈妈泼水,拉扯她的头发,轻咬她的耳垂,给她一个拥抱,凡此种种。由此,宝宝能够获得新的发展和融合。 我们很容易去想当然地看待人类交往的能力。毕竟,我们都有父母,我们其中很多人还有兄弟姐妹,我们都生活在这个拥挤的世界里。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能力却有着很大的差异。有些孩子在感到不安时需要悄悄躲进自己的房间一个人玩,有些人则会玩电子游戏、电脑或者看电视来逃避,本质上,这些都是与人隔离的活动。还有人通过打架、挑衅或激怒别人来获取关注,以此来寻求与他人联系。 当宝宝从婴儿时期开始在互动游戏中以快乐的咕咕叫或者大笑来回应父母时,爸爸妈妈们获得了极大的快乐。妈妈会和宝宝头碰头地游戏说话,让宝宝大笑,然后会一直重复这个游戏。这种好玩的交流加强了宝宝的理解(让宝宝越来越理解到),那就是,妈妈是与她相独立的另一个个体。这也同时教会了宝宝只要她以大笑或微笑对这种傻傻的小游戏表示回应,就能让这种关系一直延续下去。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