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不良的宝宝已经不多见了,但低体重、生长缓慢、消瘦以及由于营养过剩引起的肥胖、增长过快等症状的宝宝依然存在。现在家长对宝宝的营养补充过于关注和焦虑,但又缺乏科学的知识,所以在营养方式上出现了许多误区,从而影响了宝宝的生长发育。而且家长对宝宝的溺爱及不当的喂养方式,使得宝宝养成了诸如厌食、不会咀嚼、易呕吐、偏食、排食和吃得太多或太少等不良饮食习惯,从而使宝宝得不到足够的、全面的营养。 误区1 辅食添加无关紧要 专家分析 在4~6个月时,单纯的母乳喂养或配方奶粉喂养已不能满足小儿生长需要,必须添加含有大量小儿生长所需的营养素,同时又能适应其消化能力的泥糊状食物作为辅食。然而长期以来,家长对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母乳喂养的宝宝到八九个月时还没有建立喂泥糊状食品的习惯。不及时进食泥糊状食物,不但无法使宝宝得到全面的营养,而且由于4~6个月是婴儿促进咀嚼功能和味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延迟添加泥糊状食物会使婴儿缺乏咀嚼的适应刺激,使咀嚼功能发育延缓或咀嚼功能低下,引起喂养困难,从而易产生语言发育迟缓、认知不良、操作智商偏低等现象。 纠正 我们鼓励给4~6个月的婴儿添加泥糊状食品,首选是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强化的营养米粉。要用小匙喂,只要每天坚持,经过10次左右宝宝都能学会吃米粉。同时要保证泥糊状食品的质量,逐渐添加不同颜色、不同味道和不同质地的食物,如蛋黄、菜泥、果泥、鱼泥、肝泥、肉泥等来刺激宝宝的味觉,同时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 误区2 血红素铁的摄入过少 专家分析 缺铁性贫血是婴儿时期的多发病,主要是由于铁缺乏引起。在婴幼儿体内,铁的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食物。食物中的铁有两个来源,一种是血红素铁,它来自于含动物蛋白质高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动物血和鱼等,这些食物不仅含铁量高,而且在吸收过程中不受膳食中其他食物的影响;另一种是非血红素铁,它来自于蔬菜、谷物、赤豆等植物性食物。目前在宝宝的喂养中,家长喜欢给宝宝吃鱼、虾(虾的铁含量较低),觉得肉类不易烹调,宝宝嚼不动,不易消化,以致血红素铁的摄入不足,同时也会减少非血红素铁的吸收。 纠正 为了预防缺铁性贫血,除了要鼓励母乳喂养(母乳中的铁吸收率高)、4个月后要添加有强化的营养米粉外,在6个月后应逐渐添加肝泥、肉泥以增加血红素铁,也要同时补充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有橙子、猕猴桃、草莓等,最好在饭后立即吃,促进铁吸收的效果才会更好。 误区3 食物的种类不用过多 专家分析 许多家长不重视小儿食物种类的多样化和烹调方法,给宝宝的食物种类过于单调,如每天给宝宝吃青菜、鱼和蛋黄。有的家长每天将菜粉、鱼粉和肝粉拌在米粉中,使宝宝不能分辨不同食物的味道和质地。久而久之,宝宝不仅得不到全面的营养,也不愿意接受新食物,甚至会引起排食和偏食。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天然食物含有全部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只有通过进食多种食物才能得到全面的营养。 纠正 妈妈在做菜的时候可以变化多种花样,养成宝宝吃各种食物的习惯。1岁以后的幼儿每天至少应该吃到10种以上的食物,以后可逐渐增加到30种。可以将许多种类的食物合在一起吃,如炒三鲜:将土豆、白菜、肉类切成小丁一起炒。 误区4 低脂食品百利而无一弊 专家分析 如果从儿童时代就开始吃低脂肪食品,成年后得心脏病的危险会减少,因而低脂肪食品一度畅销不衰。然而,长期让少儿吃低脂肪食品,会使他们患“营养不良综合症”,严重妨碍少儿的生长、发育。据不久前的一项调查表明:吃低脂肪食物的儿童占我国儿童总数的1/10,他们缺乏足够的维生素B1、烟酸、核黄素等营养物质。某市儿童医院的统计表明,全市1万多名营养缺乏的儿童中,30%是长期吃低脂肪食品所致。 纠正 荤素食物要搭配吃,不要只给宝宝吃水果蔬菜、低脂牛奶等,要适当搭配肉类、蛋类,可在中午进餐时给宝宝提供适当的肉类和蛋类。 误区5 保健品越多越好 专家分析 许多家长怕饮食中的营养成分不够完善,不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或多或少都会买些营养品或补品给宝宝吃,如西洋参、白木耳、桂圆、蜂乳等,认为这些食品是补药,会促进小儿生长发育。其实,这些营养补品的营养价值并不高,更有些补品还含有激素,有引起儿童性早熟的可能。也有些家长总是担心宝宝缺这缺那而给宝宝“恶补”,如给宝宝吃了鱼肝油,同时又吃多种维生素,吃了钙粉又吃多种矿物质的增补剂,造成某种营养素摄入过多或营养素之间比例失调,对宝宝身体发育十分不利。 纠正 在吃任何保健品之前要先了解宝宝身体的状况,如通过静脉血测定体内矿物质的情况,证实的确是某种元素缺乏才能给予补充,并且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其实,药补不如食补,只要保持平衡的膳食,就能保证基本的营养平衡。而且通过食物得到的各种营养素,即使过量也能通过身体的调控作用而达到平衡,很少引起中毒。 误区6 多吃肝脏就能补充维生素A 专家分析 有父母觉得,动物肝很有营养,又含有很多维生素A,便每天弄给宝宝吃。研究表明,肝脏具有通透性高的特点,血液中的大部分有毒物质都会进入到肝脏,因此动物肝中的有毒物质含量要比肌肉中多出好几倍。除此之外,动物肝中还含有特殊的结合蛋白质,与毒物的亲和力较高,能够把血液中已与蛋白质结合的毒物夺过来,使它们长期储存在肝细胞里,对健康有很大影响。其实,动物肝只吃上很少的量,就可获得大量的维生素A并储存于肝脏中。 纠正 未满1岁的宝宝每天需要13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A;1~5岁每天需要1500国际单位,相当于每天吃12~15克动物肝已足够。但是因为维生素A是脂溶性的维生素,可以储存在体内,所以不必天天吃,只要一个星期吃一次就可以。 误区7 靠吃牛初乳和蛋白粉就能提高免疫力 专家分析 市场上牛初乳和蛋白粉的功能被宣传夸大了N多倍,有些父母认为:牛初乳和蛋白粉是绝佳补品,能提高宝宝的免疫力,吃得越多,宝宝免疫力越强,越不容易得病。给宝宝多吃牛初乳和蛋白粉能否提高婴幼儿免疫力尚无定论,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绝对不能拿它取代母乳喂养宝宝。蛋白粉的蛋白质纯度太高,食用时容易加重肝肾负担,父母不应该常给宝宝吃蛋白粉,更不能用它代替乳品。 纠正 药补不如食补,“营养饮食+锻炼”才是提高宝宝免疫力的上策。 误区8 “牛奶+鸡蛋”是最佳营养早餐 专家分析 牛奶和鸡蛋一直摆在营养头号位置,所以“牛奶+鸡蛋”成了最搭的营养早餐,也成了宝宝每日的必备早餐。长期让宝宝吃单一的食品种类,不仅让宝宝得不到全面的营养,还会让宝宝排斥接受新食物,养成挑食的坏毛病。营养质量好的早餐应包括谷物、动物性食品、奶类、蔬菜或水果、谷类食品(如馒头、面条、稀饭)等,对宝宝的身高发育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纠正 宝宝的食物应注意营养均衡,搭配得当,早餐最好吃一定量的蔬菜和水果。如果不能吃蔬菜水果,可以适当吃些全谷类食品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误区9 蔬菜、水果去皮吃 专家分析 相信这个误区绝大多数家庭都会存在,就是认为蔬菜瓜果的皮残留有农药,是不卫生的,一定要去掉皮才能食用。殊不知在你去掉皮的同时,也去掉了很多营养物质。其实蔬菜连皮煮汤很有营养,菜叶比菜梗有营养,而苹果皮中含有大量铁质和膳食纤维。 纠正 如果你担心水果蔬菜残留农药,可以在清洗时加入少许淀粉,然后浸泡在水中几分钟后,再连皮食用或烹饪。文/刘蔚涛儿科主任医师 (妈妈宝宝)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