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的宝宝到了呀呀学语时,你发现他仍然不发声,你大声叫他,宝宝却闷着头玩弄着手上的小玩具———“天呀,这孩子不会是个聋儿吧?”这个时候你才送孩子去医院,那么医生会告诉你:现在已经晚了。 人们常说“十聋九哑”,如何让耳聋的孩子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语言训练是关键。近日,我省有关专家指出,对聋儿进行语言训练,关键在“早”,及时的早期干预可使聋儿开口说话。 ■我国每年新增聋儿3万多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周永青说,听力障碍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1%-3%。正常发育的婴儿,在6个月时就有识别和分辨语言及其变化的能力。这个时候,如果宝宝生长在有声的语言环境中,就会为以后掌握语言规律打下基础。相反,如果这个时期没有发现自己的孩子听力有问题,那么将错过最佳的语言训练时期。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世界有轻度听力损失者近6亿。我国有听力障碍残疾人2057万,居各类残疾之首,其中大部分人是在婴幼儿时期形成的,而且现在每年还要新增聋儿3万余名。对于这些每年新生的3万名聋儿来说,早与晚发现将对他们的一生造成根本性的影响。 ■母亲患病危及宝宝听力 遗传、药物、孕妇染病等,都是造成新生儿耳聋的原因。 周永青说,如果父母双方之一为聋哑,将会把染色体上的显性致聋基因传给子代,如果父母双方为正常听力者,也可能因为均携带隐性致聋基因而使子代发病。 在孕妇怀孕3~4个月时如果患上风疹、腮腺炎、流感等疾病,或复发性肾炎、肝炎、糖尿病,或使用耳毒性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或分娩时产程过长,难产、产伤、新生儿缺氧、窒息等等都可能让宝宝致聋。 目前已发现的耳毒性药物已达100余种,最常见的有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洁霉素、小诺霉素等多种抗生素,还有奎宁、氯奎等抗疟疾药物。这些药物可在妊娠期随胎盘进入胎儿,影响胎儿内耳的发育,也可在各个年龄段致聋。 虽然这些致聋药物在城市已少见,但在农村因药物致聋的聋儿仍时有发生。 ■宝宝4个月就会寻找声源 早期发现儿童耳聋并采取适当的康复措施,是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由于儿童在上学之前,与之朝夕相处的是家长,因此家长应是发现小儿听力障碍的第一责任者。周永青说,实际上,只要具备了一定的常识,早期发现孩子的听力障碍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孩子刚一出生,就能听到声音,此时虽然他们不会做出主动的反应,但却能够在声音刺激下产生下意识的反射动作。例如在安静环境下,避开视觉在他耳边用力击掌或敲击音响物品,他就会本能地出现四肢的抖动、眼睑的闭合、呼吸节奏的改变等。这种现象会从出生一直保持到三个月时。如果小儿出生后,屡屡对较大的声音没有反应,就应该考虑是否有听力的问题。 当孩子长到四个月后,就有了主动寻找声源的能力。这时,在孩子的视线之外,给予一定强度的音响刺激,他就会用眼神或转动头颅去寻找。 如果听力正常,等到了一周岁时,就应该听懂一些简单的语言声,例如来来、抱抱、再见等。再大一些就会模仿大人说出一些简单的话语。到了一岁半时,就会按照语言指令,正确指出自己的五官或自己熟悉的物品。如果到了两岁,还没有含有一定意义的语言或听不懂简单的语言,就应该高度怀疑有听力障碍,及时到医院或康复机构去进行听力检查。 ■新生儿筛查很关键 要想早期发现宝宝是否有听力障碍,新生儿筛查很关键。目前,我省所有妇产医院都会在宝宝出生一周内进行新生儿筛查,用快速、敏感的试验,检查出有听力障碍疾病或有患听力疾病危险的新生儿。 周永青说,在确诊为听力障碍后,进行相关的治疗和康复非常必要,这是避免日后出现更严重残疾的唯一手段。对于那些永久性听力损害的新生儿,6个月前就应进行佩戴助听器治疗。尚残留部分听力的患儿可选配适当的助听器,使听力器官和听觉神经保持适当的声刺激状态,这有利于日后的语言学习。对于那些重度耳蜗性感音神经性耳聋,佩戴助听器无效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人工耳蜗移植。 ■怀孕前三月用药有禁忌 为了减少因准妈妈怀孕误服药物导致宝宝致聋,周永青特意提醒,母亲怀孕前三月是胎儿听觉器官毛细胞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期间母亲若患流感、风疹等病毒感染性疾病,毛细胞发育障碍,则胎儿丧失听觉功能。 此时,要预防感冒或其他疾病,一旦身体有恙,需使用药物,应在医生的具体指导下使用,切忌乱用药。在产前期,母体一般不要接受预防注射,腹部不要接受放射性照射。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