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家长最关心的8问答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手、足、口腔等部位发生丘疱疹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手足口病有周期性流行的趋势,主要侵犯5岁以下儿童。其症状为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Q:什么是手足口病? A: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及脑干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学龄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大多不发病或表现轻微,但能够传播病毒。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EV71型最长见,重症病例多为EV71感染。 Q:手足口病是怎样传播的? A: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乃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接触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流行,院内交叉感染和口腔器喊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 Q:妈妈怎样发现手足口病? A:妈妈只要细心观察,就能在早期发现患病的宝宝,及时就医,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发热: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感冒症状:部分患者初期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等。起疹子:主要在宝宝的手、足、口、臀四个部位起疹子;因为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而且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拒食: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重症病例皮疹可以表现不典型,但宝宝出现精神差、嗜睡、四肢抖动等精神系统损害时要尽早就医。 Q:宝宝身上的疹子何时消退? A: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在同一患者身上手足口皮疹不一定全部出现。水疱和皮疹通常在一周内消退。 Q:怎样保护宝宝,避免手足口病的伤害? A:妈妈要做到以下几点就能避免宝宝染上手足口病。 1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宝宝洗手,不要让宝宝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宝宝。 2 看护人接触宝宝前、替宝宝更换尿布、处理粪,更前后均要洗手。 3 宝宝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后使用。 4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宝宝到公共场所,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Q:为什么5岁以下的宝宝易感染手足口病? A:人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受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病毒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为100:1,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5岁前的宝宝,尤以≤3岁幼儿组发病率最高,4岁内占总发病数的85%-95%。据国外报告,在人群中,每隔2-3年流行一次,主要是非流行期间新生儿出生,使易感者逐渐积累达到定数量,便为新的流行提供先决条件。 Q:手足口病有疫苗吗? A:目前手足口病还没有相应的疫苗来预防,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但是通过15字防控口诀可有效降低被感染的可能,即: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Q:手足口病有流行季节吗? A: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一般3-4月开始增多,夏季达高峰,易造成流行。 文/玛丽医生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