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时节防范流行性红眼病
入秋前后,接二连三地在眼科门诊接治“红眼”成人患者,就诊时双眼红肿、上眼皮下垂,主诉发病急骤,眼部肿胀发烧,晨起眼屎增多,但视力尚无大碍;根据其临床症状体征,即可确诊病人是患了一种名为流行性角结膜炎的传染性眼病,俗称红眼病。 流行性角结膜炎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眼病,由腺病毒感染引起。我国在该病流行时曾分离出8,3,7,11型腺病毒。病毒对温度耐受范围较广,4℃可存活数周,室温下能存活1周以上,56℃5分钟灭活;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强,紫外线照射要30分钟才能灭活;75%酒精有良好灭活作用。病毒通过眼——眼、手、物(水龙头、毛巾、公交车扶手)——眼途径在家庭、学校、工厂和接触过的人群中传播。特别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腺病毒常通过眼科医生被污染的手、医疗仪器,特别是眼压计、前房角镜、接触镜、诊疗物品如手电筒、滴眼液、表面麻醉剂等,在医务人员和眼病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甚至造成流行。曾有研究报道,污染腺病毒的眼压计放置4~9天仍具有传染性。 流行性角结膜炎多在早秋季节流行,西方人俗称为“fall”,意指落叶季节流行的眼病。患者多数双眼受侵,但一眼先发病,数日后第二只眼相继受累,而与先发病眼相比,病情较轻。从接触到发病潜伏期5~12天。成人患者病变仅限于双眼,小儿则可能出现全身发热、咽痛、中耳炎和腹泻。患者眼部除异物感、流泪和畏光外,还有耳前淋巴结肿痛,上睑浮肿伴轻度下垂,球结膜(眼白)充血水肿,上睑结膜下散在淤斑或点状出血。极少数病人可能引发角膜深层浸润和虹膜炎症,大多数患者结膜炎症持续3-4周,而角膜上皮下浑浊可能迁延数月。 引起流行性角结膜炎的腺病毒是一种脱氧核糖核酸病毒。迄今无特效药物治疗。发病时医生大多应用广谱抗菌眼药水氧氟沙星类滴眼,意在防范续发细菌感染,但对腺病毒丝毫不起作用;市售抗病毒滴眼剂正大捷普(无环鸟苷)和病毒唑(三氮唑核苷)滴眼液均不能起到期望的治疗作用。急性期湿冷敷疗效颇佳,能改善刺激症状,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环孢素眼药水,能有效抑制病毒引发的免疫反应,清除角膜浸润,缩短病程,使患者提前康复。 防患于未然是杜绝本病肆虐的主要对策:对患者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劝阻患者与友人握手,单独使用洗漱工具和自来水龙头;外出归来及时用肥皂或流水洗手,不用手揉眼。医生在接触病人后立即用流水洗手,并用75%酒精棉球擦手,病人接触过的裂隙灯颌架也必须用75%酒精擦洗干净,始能让下一个病人接受检查;眼压计、前房角镜、手电筒等检查仪器用具都要清洗干净;每日更换门诊表麻药,使用一次性染色制剂,避免医务人员和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本病总的预后是良好的。如果能按上述措施防范,就可以避免红眼病在这个季节肆虐。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6:19 , Processed in 0.056476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