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育儿 幼儿期 查看内容

描述一些孩子典型的发烧过程-幼儿期1-2岁-常见疾病

2015-3-13 18:16|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15| 评论: 0

摘要:      发烧的热,源自于身体所有肌肉的新陈代谢活动增加。然而,实际上体温升高,是因为皮肤灌注减少。因此,发烧早期阶段,孩子脸色苍白而且畏冷;严重时可能全身打颤,直到发烧到达目标温度。在许多疾病里,发 ...

  

  发烧的热,源自于身体所有肌肉的新陈代谢活动增加。然而,实际上体温升高,是因为皮肤灌注减少。因此,发烧早期阶段,孩子脸色苍白而且畏冷;严重时可能全身打颤,直到发烧到达目标温度。在许多疾病里,发烧是一个征服及处理身体挑战的决定性助力;身体努力地制造发烧,而其他如:饮食、消化、感官知觉、对周遭环境的兴趣及游戏等功能和活动,则居于次要地位。然而,在深入探讨发烧对孩子身体的意义之前,我们先来描述一些典型的发烧过程,并讨论如何在家评估处置各种发烧,以及所谓的热性痉挛。

  典型发烧过程

  ■一个四岁的孩子整天在外面玩耍,到了傍晚,当母亲帮他脱去夹克时发现孩子的小手冰冷、脸色有点苍白,晚餐也只吃了一点点;更奇怪的是孩子竟然想早点上床睡觉。孩子大约在九点时睡着,但睡得不是很安稳,在床上辗转反侧。当父母在11点察看孩子的情况时,发现他全身发烫。孩子还在睡梦中念念有词,但一下子醒了过来;似乎很惊讶自己被抱到父母凉爽的大床上。随后测量体温,温度攀升,烧到40℃。孩子回答父母问题的方式和往常有些不一样,宛如变得成熟懂事许多似的。孩子的声音听起来愉悦,但比平时单薄,且有些颤动。父母亲熟知这种状况,也知道孩子可能会开始出现幻想。他们进行惯用的发烧处理程序——在小腿上施以冷敷,并给孩子一些茶水——然后大家就都休息。孩子立即睡着了。在次日清晨之前情况开始好转,最严重的发烧退了。

  ■一个小女孩在白天时已经感觉不舒服,又哭又闹、手脚冰冷,并且把几个小时前吃的午餐全都给吐出来了。然后开始有头痛及身体酸痛的症状,并且要求用热水袋敷在肚子上。在小睡片刻后,醒来量体温是38.5℃,不过已经不会再发冷,也觉得好多了,她喝了几口花草茶,其他东西却都吃不下。隔天,温度还升到39℃,去看医生时,母亲想起孩子已经三天都怪怪的。医生发现孩子的喉咙有轻微发炎,不过并不需要服用退烧药及抗生素。发烧又延续了两天,接着,才隔周,孩子就回幼儿园上课了(请参阅3.2“病毒感染:感冒及流行性感冒”)。

  ■另一个孩子持续咳嗽两天,而且越咳越严重。第三天,体温快速升高,呼吸急促、嘴唇有些发青,而且随着每次呼吸,鼻孔向外张开。医生在听诊过后,跟孩子的父母讨论了一下处置方式并开了处方。因为预测之后病情将会改善,也许这一次他们可以避免使用抗生素。孩子的发烧又持续了2~5天,并咳出了许多痰,之后孩子很明显地开始复原了。这次生病将成为孩子记忆中主要的人生事件。然而从让孩子持续服药,以及应用不同的敷布于孩子的胸部及小腿上的过程,父母可真是累坏了。医生的诊断书上写着,孩子患的是“支气管肺炎”。

  ■第四个孩子突然开始出现间隔几乎规律的腹部痉挛,然后开始呕吐,吐了一天,直到发高烧为止。如果在这时候给孩子喝杯甜茶,孩子会看起来较有活力。这种症状主要跟丙酮/酮类血性呕吐症的病毒感染有关(请参阅4.1.6“高酮(酮类)血性呕吐症”)。

  上面的案例都是一般常见的发烧类型,另外在本章中还有两个案例。现在,当孩子发烧时,我们该做些什么呢?首先必须相信自己有能力判断发烧的状况。信心来自于练习,缺乏自信会导致焦虑,这对孩子毫无帮助。不确定的时候,一定要咨询医师。医师最乐于见到的是,父母越来越有信心能准确地判断孩子的情况,而越来越不需要医师的建议。

  1.发烧

  在儿童期,一些无害的感冒、呼吸道、咽喉或耳朵的发炎是最常造成发烧的原因。要辨识严重的感染则需要丰富的经验及医师的协助。

  当身体过热,而散发的热又不足以平衡体外输入的多余热度时,体温就会升高。对婴儿来说,当脱下毛呢帽及紧身毛线裤后,多余的热度很快就消失;此外脱水也可能导致发烧,特别在腹泻或呕吐时(请参阅4.1“呕吐及腹泻”)。大量活动也可能导致体温高过38℃;如果是这类状况,请让婴儿安静躺半小时后再检查一次。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6:17 , Processed in 0.061313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