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拥有两条又直又修长的腿,谈何容易?有的人更是因为有O形腿而形象逊色。还可能因此影响关节健康。专家指出,3岁以下孩子的O形腿是正常生理性O形腿,长大会渐渐改善。但有的孩子佝偻病或其他原因导致4岁后O形腿加重至成年都有难看的O形腿,就要通过保守治疗或手术矫形了。 O形腿难看,老了还易得关节炎 灵儿是妙龄23岁的姑娘,但一年四季都爱穿裤子,即使是夏天,也极少穿裙子,尤其短过小腿肚的裙子。为此,她被身边女孩子议论,都说她是异类。然而灵儿的苦衷谁人知?她在年少时的日记中述苦:“为什么我有一双那么弯曲、那么难看的罗圈腿,我讨厌我的腿,我只能把它遮起来!” O形腿俗称罗圈腿、箩筐腿,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骨科郑晓辉主任医师说,绝大多数的O形腿患者是由于佝偻病所致,特别是由于幼年时有腹泻史,或由于缺乏维生素D、接触日光不足等因素。因为佝偻病引起的骨骼软化再加之负重行走的影响,膝关节形成向外突出的弧度,如弓状,形成O形腿,运动员多见。其他少见的原因还包括膝部化脓性感染、骨髓损伤、骨折畸形愈合、骨关节结核等。有的人,年轻时还正常,到老了才出现O形腿,那是双膝关节内侧骨质磨损而逐渐发生的,与骨质疏松和内侧小腿骨的生理性内翻有关。 郑晓辉表示,O形腿对生活影响不大,尤其年轻时,O形腿仅影响外观,畸形严重者在走路时呈左右摇摆不稳;到中老年了,O形腿的人容易有关节炎。因此,O形腿一旦发现,应早期诊治。 对付O形腿,早干预事半功倍 对于O形腿,根据发病时间长短与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他指出,3岁前的孩子有O形腿,大多数是正常的,这是正常的生理性O形腿,一般4岁后会慢慢改善,因此3岁前的O形腿不需干预,只要多注意观察即可。但因佝偻病导致O形腿的孩子,必须对症治好佝偻病;其他轻度患者尤其是骨骼未发育成熟的孩子,可以通过功能锻炼、支具外固定(即在夜间戴上矫形的工具)及理疗的方法及时纠正畸形;而症状严重的患者应当前往相关医疗机构,正规的检查与正确的诊断才能得到合理的治疗。成人O形腿严重的(中重度),通常要严格筛选有资质机构,做骨矫形手术。“成人用保守治疗如绑矫形带等收效甚微,一般采取骨矫形的手术治疗。”他所说的骨矫形术,即通过截骨后将内翻的小腿骨转到合适位置再内固定。 至于坊间有不少纠正O形腿的广告声称用脂肪移植或注射玻尿酸来改变,郑晓辉认为这些方法只是从外观上改变O形腿的感觉,非主流方法,效果不确切,更无法改变O形腿对健康的影响。 专家建议 提防O形腿,从娃娃抓起 “刚会走路时,父母却总以为孩子走得越多越好,其实不然。孩子骨头较软,钙吸收、沉积不完全,走太久会加重或变成病理性的O形腿。”郑晓辉认为,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每天走路时间以不超过6小时、每次走路不超过1小时为宜。另外,平常还要避免盘腿,做一些压腿运动,可以防止孩子的腿形成病理性的O形腿。 相关链接 怎样才算O形腿? 专家称,判断是否O形腿,看直立时,两足内踝靠拢,两膝部之间间距超过自己一拳宽的,就是O形腿;超过两拳宽的就是重度O形腿;一拳至两拳宽的是中度O形腿。要得到精确测量的,需要做X光。 还有一种测法,是根据常态膝距(直立、两足踝靠拢、双腿和膝关节放松时,双膝关节内侧的距离)和主动膝距(直立、两足踝靠拢、腿部和膝关节向内用力并拢后,双膝关节内侧的距离)的大小,将O形腿分为Ⅰ度、Ⅱ度、Ⅲ度和Ⅳ度。 ●Ⅰ度:常态膝距在3厘米以下,主动膝距为0; ●Ⅱ度:常态膝距在3厘米以下,主动膝距大于0; ●Ⅲ度:常态膝距在3-5厘米之间; ●Ⅳ度:常态膝距大于5厘米。■新快报记者 梁瑜 通讯员 张秋霞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6:17 , Processed in 0.064700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