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育儿 幼儿期 查看内容

智力真的可以开发么?-幼儿期1-2岁-潜能开发

2015-3-17 19:31|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11| 评论: 0

摘要:   现代科学提醒我们:大脑随人一起成长,人的智力成长可以一直持续到八九十岁。   对于越来越热的智力开发尤其是对学龄前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商业行为,不少科学家表示忧心忡忡。他们认为在人的发育过程中,迄今 ...

  现代科学提醒我们:大脑随人一起成长,人的智力成长可以一直持续到八九十岁。

  对于越来越热的智力开发尤其是对学龄前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商业行为,不少科学家表示忧心忡忡。他们认为在人的发育过程中,迄今也未发现什么特别的培训项目有开发智力的功效。

  无疑,这个问题的提出,就意味着争议,且没有结论。

  近几十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脑成像技术的发明和发展,科学家可以通过采集活体状态下人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活动的数据来研究脑功能,使人们对人的智力开发充满了期待。

  所谓智力开发,便是将神经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直接尝试应用于教育。这种尝试首先得到日本与美国政府的认同并积极地付诸实践。其理论基础就是人脑的可塑性。这种理论得到了临床病例的支持。有研究者对二十多例因手术切除了一侧脑半球的患者进行追踪研究,出乎人意料的是,这些只有半个大脑的人,有相当一部分人智能活动正常,跟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和学习,其中有人还考上了大学,学有所成。其原因在于大脑的可塑性使一个半球代偿了整个大脑的认知机能。如此,有人认为,人脑的可塑性潜力巨大,甚至有人宣称:人脑的功能只用了不到10%,其余90%处于浪费状态。

  人脑真的只用了10%吗?

  关于人脑只有10%的利用率问题,几乎是个谜团。从目前科技文献检索来看,尚没有科学依据支撑这一说法。其认同者多见于各类智力培训机构或智力开发机构的广告传媒资料,而相关数据的来源与论文出处,尚不清楚。

  持反对意见者认为,人的高级智能活动几乎完全无法从其它动物身上观察到。因为人伦道德所限,科学家不能像对待动物或解剖人体其他器官一样,对人脑进行广泛深入的实验研究。还有人撰文,谴责这是商业炒作,是借浸泡在10%福尔马林中的爱因斯坦的大脑切片,宣称伟大的爱因斯坦才用了大脑的10%的功能,尚有90%多的大脑功能被浪费了,以诱导人们购买教材或掏钱参加所谓智力开发培训,目的在于有利可图的市场利益。

  人的大脑可以说是自然界最神秘的器官了。对于这个器官,有太多的未知。

  以人类现有的认知水平,对脑功能利用率的任何量化数据,都只是一种猜测或假说。

  名人与普通人的大脑结构是一样的么?

  “任何一个大脑健康的人与一个伟大科学家之间并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他们的差别只是用脑的程度和方式不同,而这个鸿沟可以不断填平,甚至可以超越,因为从理论上讲,人脑的潜能几乎是无穷无尽的……”———《美国心理学会年度报告》。

  而来自加拿大的一项研究报告却与此观点有些相悖。加拿大女神经科学家怀特尔森在《柳叶刀》杂志上介绍了她的一项研究成果。她将有正常智力的35名男子和56名女子的大脑,同爱因斯坦的大脑相比较,认为爱因斯坦的大脑确实不同于常人,即他大脑的下部顶区———负责数学推理和形象空间思维的区域,比普通人宽15%,从人脑解剖学上来看,她认为这可能存在智力差异。同时,她还发现爱因斯坦大脑的下部顶区,没有一般人都有的所谓西尔维厄斯沟。

  众所纷纭。科学探索之路从来就充斥着争议。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科学家曾经对一些著名政治家、科学家、电影明星的死亡后的大脑进行研究,发现名人的大脑与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人类个体间固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但仅从一个人的大脑结构,来判断其智力高低,尚缺乏科学依据,或许,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命题。

  人的潜能可以被唤醒么?

  可以说,人脑就像一个黑洞,我们暂时还没找到其光源所在。然而,不断发展的显微科学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寻找光源的可能。

  我们已经知道大脑是由数以亿计的微小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叫神经细胞。神经细胞就像八爪鱼,有一个中心(细胞核)以及大量的小触须,由中心向四面八方伸展,每条小触须均附有数千颗细小结节,如同八爪鱼触须上的吸盘。

  神经细胞是人思维的物质载体,利用的神经细胞越多,思维越灵活。人的大脑中约有100亿个神经细胞,为脑功能提供了高度可塑性,也正是由于人脑存在这种高度的可塑性,人们才有了尝试开发潜能的欲望。

  我国大量的临床神经康复病例证明了脑功能的可塑性。有专家列举了一位经过教育训练而获得成功的只有半个大脑的孩子的CT片,证明了人的潜能是可以被唤醒的。

  这是一名儿童癫痫病患者,因一侧肢体经常抽搐不能正常上学,为缓解病情而切除了左侧大脑半球。手术后,被送往弱智学校就读11年。离开学校后,虽然言语能力和其它认知功能与常人无异,但计算能力弱,诊断为短时记忆障碍,通过一年的训练,短时记忆由原来只有3位扩大到10位,完全可以心算两位数乘法。

  笔者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认知康复训练观察,认同损伤后的大脑神经系统存在一定的可塑性。同时发现,脑损伤患者通过训练,其认知功能可以得到较好的改善。

  比方说,人脑是一个大剧场,神经细胞就是剧场的座位,一些座位损坏了,还有许多座位空置着,我们可以选择其它多余的座位。从这方面来说,我们的大脑的确存在很多可利用的神经细胞资源,这些资源就是我们所说的潜能。可见潜能是可以被唤醒的。

  潜能等不等于潜质?

  这又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

  很多人把“潜能”与“潜质”作为同义词使用,值得商榷。

  潜能,被广义地解释为潜在内部未被开发的能量或能力。而“潜质”,按字义解释可理解为“潜在的素质”,按本义可解释为存在于人和事物内部尚未显现出来的素质,按寓义可理解为由意识转化为能力的素质。简要地说,就是一个人潜在的能力与素质。

  从哲学观点来看,潜能和潜质,它们之间应是因与果的关系;从物理学的观点看,它们之间应是质与能转换的关系;从生理学分析,“潜质”是细胞内在的物质“潜能”是生物体外在的表现形式。

  故而,潜质与潜能,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而“潜能”与通常的“潜力”应是同一概念,可以作为同义词使用。

  如果说,我们的大脑好比一个大剧院,潜能就是大剧院里的座位,是可以被选择、开发利用的;而潜质,无疑就是剧院座椅的材质了。座椅可以是木质的,也可以是皮质的,还可以是玻璃钢制品。

  由此说来,潜质,是潜能的质量体系,是质量的保证。而潜能,是潜质的数量,是保证潜质发挥作用的基础。

  人脑的可塑性与智力开发的不可知性

  半个世纪以前,科学家认为,一个人超过6岁,大脑就停止发展。

  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这一传统观念受到挑战。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3-6岁时,大脑灰质主要在前脑部增多,这个区域与人的行为组织和计划能力以及精力的集中能力有关,而在6-12岁,则主要在后脑部增多,该区域与人的感情和语言能力以及空间的判断力有关,这就是人过12岁以后学习语言感到困难的原因。

  同时,他们认为人脑的可塑性极大,只要条件允许,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对脑进行不同程度的重塑,因而成年人的大脑皮质同样具有可塑性。

  我国著名原子核物理及高能物理学家唐孝威先生在《脑科学导论》中提到有人利用脑磁图技术,观察患有先天并指的成年人在整形手术后代表区的变化,发现患者手术前大脑皮质手代表区很小,并且无分域,手术后数周发生了重大改变。大量的动物实验也证明,适宜的环境可以促进脑的发展,不良的环境则会损伤我们的脑。

  可喜的是,现代科学提醒我们:大脑随人一起成长,人的智力成长可以一直持续到八九十岁,也就是说,健康的人在一生中只会越来越聪明。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开发,可以说是人类智力开发的一种外部扩张。

  从某种程度来说,电脑的使用,不仅提高了人脑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保护了人脑的资源消耗。然而,对于越来越热的智力开发尤其是对学龄前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商业行为,不少科学家表示忧心忡忡。他们认为在人的发育过程中,迄今也未发现什么特别的培训项目有开发智力的功效。

  即便有,过度的智力开发,会不会像地球资源的过度开发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一样给人类的思维及精神系统造成伤害?像原始森林过度开采一样,像城市向乡村过度扩容所造成的生态环境平衡破坏而危及地球生命一样?

  我们不得而知,且应该深思。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6:12 , Processed in 0.064524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