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限制的反应 16个月龄的宝宝,不会老老实实地听从妈妈召唤,对妈妈的某些限制,可能开始出现强烈的反抗情绪。宝宝正玩得兴致勃勃,妈妈叫他过来吃饭,他可能会无动于衷。如果妈妈硬是把他抱到吃饭的桌椅上,宝宝可能会大叫,或挣扎着打挺,或干脆再次回到游戏现场,拒绝吃饭。在今后的日子里,类似这样的冲突可能少不了。还有洗脸、洗澡、穿衣、把尿、把屎……妈妈的“将来时”都可能与宝宝的“现在时”发生冲突。妈妈应该怎么办?转移宝宝的兴趣点是比较好的方法,妈妈可借助宝宝的兴趣点,把宝宝不感兴趣的事情“包装”一下。比如宝宝不爱洗脸,妈妈可以通过告诉宝宝他喜欢的小娃娃脸脏了,要给它洗脸了,让宝宝给小娃娃洗脸,妈妈就可以顺便给宝宝把脸洗了。按时睡觉是宝宝不感兴趣的事情,但睡觉前讲故事却是宝宝感兴趣的,所以为了听故事宝宝就可能会催着妈妈上床睡觉。 区分宝宝扔东西与摔东西 这个月龄的宝宝,开始喜欢扔东西,尤其是坐在带围栏的床上,或坐在儿童椅上,非常喜欢把手里的东西扔到地上。不但喜欢把东西扔到地上,还希望父母把他扔掉的东西再递给他,然后他再扔。如果父母不愿意和宝宝玩这样的游戏,或没有时间和宝宝玩,从一开始就不要拾起宝宝扔到地上的玩具,再递给宝宝。如果父母这么做了,宝宝就会非常迷恋这样的游戏,他会乐此不疲地和父母玩上一两个小时。如果父母不能满足宝宝的要求,宝宝就会以哭喊表示抗议。这个月龄的宝宝,可能会因为生气,把手里的东西摔在地上。这种“摔东西”和上面说的“扔东西”是两个概念。一个是玩耍,一个是生气。幼儿生气最常见的原因,是语言运用能力的局限性与已经萌生了的自我意识之间的矛盾,如果父母不能明白他要表达的意思,他就会异常生气或沮丧,可能会以摔东西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遇到这种情形,父母不要责备,也不要去哄,更不要把宝宝摔在地上的物品马上拾起来。父母需要做的是,走到宝宝身边,蹲下来,和蔼而友善地看着宝宝,问一句:“宝宝生气了?让妈妈猜一猜,宝宝为什么生气?”宝宝会意识到自己摔东西是不对的,他会从妈妈的宽容中得到安慰。如果妈妈斥责宝宝,宝宝不仅不会认为自己做得不对,还会感到委屈,自尊心受到伤害。 高价玩具、低价玩具、无价玩具 对于这么大的宝宝来说,对玩具的兴趣不取决于玩具价格的高低。几百元的玩具和一分钱不值的小木棍没有什么差别。相比较而言,宝宝更喜欢日常用具,而不是漂亮的玩具。一个小饭勺、一个小饭盆、一个小空瓶子、一只小牙刷、一根小棍、一棵小草、一张小纸片、一个小纸杯、一个小瓶盖……都能引起宝宝极大的兴趣。 接受宝宝的情绪 宝宝表现出负面情绪时,父母首先要接受下来,这一点非常重要。接受下来了,宝宝负面情绪中的正面意义就大起来了。当你把宝宝抱到床上睡觉而宝宝挣扎着不上床,或大喊大闹时,妈妈说:我知道你现在非常想玩游戏,但现在是睡觉时间,必须睡觉,明天我们再接着玩。采取这种先接受、后否定的方式不但使宝宝的负面情绪得到舒缓,还能够让宝宝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获取正面的意义。 父母应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父母常常把宝宝看成不懂世事的小迷糊蛋,所以很少向宝宝述说自己的感受,也就是说父母不和宝宝交心。因此,宝宝也不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长此下去,父母与宝宝之间的沟通变得越来越难。当宝宝的“无理要求”惹你生气时,你要明确告诉宝宝你此时此刻的心情:“妈妈现在心里很难受,你先自己玩一会,妈妈需要安静,让心情好起来。”或许宝宝不能理解妈妈的感受,但并不影响你表达真实的感受,至少让宝宝知道你现在正生气呢。 帮助宝宝认识自己的感受 宝宝开心地笑时,妈妈告诉宝宝:看着宝宝开心地笑,妈妈也很开心,看宝宝笑得多么开心,宝宝真是个招人喜爱的宝宝。宝宝发脾气时,妈妈告诉宝宝,看着宝宝耍 脾气的样子,妈妈也不开心了,发脾气会伤害身体,生气的宝宝看起来不漂亮。感受是与生俱来的,但对感受的理解和认识不是天生的。父母对宝宝的感受及时准确地解读,能够帮助宝宝认识到,自己的感受会对周围人的情绪造成影响。 帮助宝宝放弃“要挟” 当宝宝用耍脾气索要某些东西时,父母应该明确地告诉宝宝:通过耍脾气得不到任何东西。当宝宝用哭闹表示自己的要求时,父母应态度坚决地告诉宝宝:不要用哭闹的方式提出你的要求面对宝宝的某些情绪,父母永远是帮助第一、教育第二;理解第一、教导第二。从正面阐述你的意见和认识,不要打击宝宝。不要对宝宝说,“你是个不听话的宝宝”“你这样妈妈不喜欢你了”“你不改正,妈妈就不答应”。这样会伤害宝宝的自尊心,也会让宝宝感到妈妈不再爱他了,动摇了妈妈爱他的信念,宝宝没了安全感。这样的结果会使宝宝的情感发展受到阻碍。 随时回到“怀里” 宝宝可以离开妈妈的视野,独自玩耍一阵子了。但宝宝心里一定明白:当他需要保护时,妈妈会随时赶到他的身边,他也随时可以回到“怀里”。让宝宝知道你随时会出现在他的视野里,他随时可以回到你的身边,会增强宝宝的安全感,解除宝宝探索新事物的后顾之忧。 化解陌生感 宝宝遇到陌生人,或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可能会表现出害怕的神情。宝宝或藏在妈妈身后,或把头埋到妈妈怀里,或躲到妈妈腋下。这时,妈妈可不要这样对人说:我们宝宝胆子小,见到陌生人就这样,等等。妈妈要给宝宝充分的时间,让宝宝逐渐熟悉周围的环境,熟悉他从来没有见过的陌生人,慢慢减弱宝宝的陌生感,平服宝宝害怕的心理。妈妈最恰当的做法是自然愉快地和“宝宝的陌生人”打招呼,妈妈和陌生人谈笑风生,会让宝宝很快放松紧张的神经。妈妈过去拉小朋友的手,友好地和小朋友打招呼,会更快地让宝宝接受陌生的小朋友。如果妈妈用语言说:“宝宝过来,看看小弟弟多可爱,叫小弟弟,和小弟弟握握手,亲亲小弟弟。”那效果就差远了,因为妈妈并没有和小弟弟亲热,宝宝看到的还是“陌生”。 沟通不是自然就会的 爸爸妈妈能和宝宝建立良好的沟通,是做父母的巨大成功。许多父母认为,和宝宝的沟通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需要学习;还有人认为,宝宝太小,说也不懂,长大再说。事实上,宝宝再小,也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沟通可以消除隔阂、增进理解、联络情感,共享生活带来的快乐。沟通需要学习,对有父道尊严思想的爸爸来说,更要学习平等沟通。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6:11 , Processed in 0.048838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