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种儿童意外急救措施纠错
暑期是儿童意外事件的高发季节,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5万名1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意外伤害。 近日,上海市教委主任、著名儿童医学专家沈晓明指出,孩子发生意外后的第一现场施救非常重要,许多传统的做法并不科学,而事实上,正确的急救措施操作起来非常简单。 烫伤勿用酱油涂抹 解读:由于孩子的皮肤比较稚嫩,免疫力又弱,一旦发生烫伤,程度会比成人严重,用酱油或牙膏涂抹烫伤部位,容易引起伤口感染。 正确措施:第一时间是让孩子脱离热源,将烫伤部位置于洁净的凉水中冲淋15~20分钟。如果烫伤在脸部,可用冷的湿毛巾冷敷,每隔1~2分钟更换一次,也可在毛巾上放置冰块,有利于减轻疼痛;同时可用宽松的衣物覆盖在烫伤部位,以防止创面接触外界而感染;如果烫伤严重应尽快送医院处理。 吞入异物勿用手抠 解读:3岁以内的孩子容易发生异物吞入而窒息,此时,如果让孩子拼命喝水,或用手使劲抠吞入的异物,反而会加重堵塞。 正确措施:1岁以上的孩子如果意外吞入异物,应首先观察孩子,如还能说话、呼吸或咳嗽,应引导他把梗塞物咳出;如果孩子无法说话,应立即用腹部推压法急救。 具体方法:站在孩子后面,一手握拳,放在孩子肚脐上方、胸骨下方,让孩子贴近救助者,然后快速向上、向内推压孩子的腹部,连续推压直至异物排出。对于1岁以内的孩子,如果发生窒息,应使用背部拍击、胸部挤压的急救方法。如果发现孩子已意识不清,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急救。此时,切忌马上抱起孩子直奔医院。 咬伤不应只消毒创面 解读:孩子不幸被小动物咬伤,如果只用家用消毒药水对伤口进行消毒、包扎,很容易造成继发感染。 正确措施:让孩子平静下来的同时,用肥皂彻底清洗被咬伤的创面,然后冷敷局部。无论伤口看上去有多小,都应立即带孩子去医院诊治,医生会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注射狂犬疫苗等。 催吐难以完全排出毒素 解读:孩子一旦误服有毒物品而发生中毒,用催吐的方法、给孩子喝鸡蛋清或吃韭菜等,都无济于事,因为,呕吐无法完全排出体内毒素。 正确措施:用软布包住手指,取出孩子口中残留的毒物,同时让孩子保持左侧卧位,以延缓胃内容物的排空,并保持气道通畅;对接触毒物发生中毒的孩子,应立即用流动的水冲洗局部;对于已经吸入毒物的孩子,应立即带孩子离开中毒现场;如果孩子已失去意识,可按窒息的急救措施进行救护。 触电后勿拉电线或孩子 解读:当孩子因误拿接线板或充电器造成触电后,如果下意识去拉触电的孩子或是电线,不但救不了孩子,还可能会伤及大人。 正确措施:首先应迅速切断电源,或用厚而干的衣服、木棒绕在孩子脚上推开孩子。当孩子脱离电源之后,尽快将孩子转移到通风较好的地方,然后送医院治疗。
穿刺伤不可掉以轻心 解读:如果孩子不小心被锐利的物品刺伤了,父母千万不要因为创面不大而掉以轻心,因为穿刺伤有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正确措施:首先应尽快取出刺入皮肤的物品,同时用干净的水冲洗伤口。孩子最近一次接种破伤风疫苗的时间如已超过5年以上,需带孩子去医院进行破伤风加强免疫治疗;如果刺物不易取出,可用绑带固定局部,以免活动后造成更大伤害,然后及时求助于医生。 鼻出血勿拍击额头 解读:孩子发生鼻出血后,传统的做法是让孩子仰头或拍击额头,其实这样做是很危险的。头后仰会使鼻血通过咽喉、食道,直接流入胃里;而拍击额部会使孩子脆弱的血管受到震荡,引起血管进一步破裂。 正确措施:用手指夹住孩子的鼻翼,向面部方向轻捏鼻子保持5分钟,然后轻轻松开,以防再次出血,并让孩子保持静止至少30分钟。 骨折后不可随意搬动 解读:骨折后不做固定就随意移动或搬动孩子,会引起受伤部位进一步错位。 正确措施:让孩子选择舒适的体位,在受伤处盖上一层布,受伤后24~48小时内应每隔2~3小时用冰袋冷敷,但时间不要太长。此外,可用枕头垫高患处,以减少血液聚集在伤处,缓解肿胀。然后对患肢作简单固定,并及时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6:04 , Processed in 0.062257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