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用药的10大注意
1、宝宝用药要明确诊断 根据病情决定怎样选药,尤其要考虑到宝宝的用药特点及剂量。如小儿支气管哮喘可以应用麻黄碱(麻黄素)、肾上腺素类药物解除哮喘,但同时患心脏病的宝宝就不能用,因为这类药物可使心跳明显加快,对心脏不利。 又如小儿感冒时,尽管速效感冒胶囊因疗效快、服用方便而成为感冒药中的佼佼者,但婴幼儿神经系统、肝脏发育尚不完善,用了速效感冒胶囊易引起惊厥、血小板减少或肝损害。 因此在选用药物时既要考虑疾病的需要,又要考虑药物对小儿身体的不利因素。 2、宝宝用药时要有明确的适应证 根据药物的特点,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选用安全、有效、可靠、价廉、易得的药物。不能用疗效不确切的药物,不要轻信广告药品,不要图新药、图贵药,因为新药的不良反应往往需要长期深入细致的临床调查研究,尽管新药上市前都做了对胎儿的影响、致癌、致畸、依赖性、抗原性的研究,但由于时间的局限,还远不够。非那西丁在应用几十年后,才发现长期应用可致肾乳头坏死甚至肾孟癌的毒性反应。 3、要掌握影响药物的因素 如药物剂型;给药途径(口服还是注射);药物联用的相互影响;小儿年龄、性别、营养状况及精神状态等。排除各种可能出现的干扰,以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4、避免滥用某些滋补品和维生素类药品 家长的动机是为宝宝好,如病愈后让宝宝补补虚;在校功课多、学习紧,给予进补;让宝宝有高大的体格身材,有的人甚至和邻居攀比给宝宝进补,因而滥用如人参、人参蜂王浆、冬虫夏草、维生素A等。 殊不知,这早一支、晚一支的补剂把宝宝推向了病态,如人参蜂王浆之类制剂是公认的激素药,这些补品制造出了性早熟,并已成为儿科的新疾病,目前医学界对此束手无策,深感棘手。维生素A服多了,可影响骨的发育,使软骨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害,骨只长短不长长。 5、用药时,要严密观察小儿的病情变化及治疗中的药物反应 因为小儿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要随时决定继续用药或调整用药或调整剂量,使用药更趋合理,争取早日痊愈,减少或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同时要注意增强小儿身体抵抗力,给予必要的加强体质的治疗,并给予良好的护理,使疾病彻底痊愈。
6、不要跟着广告走 世界上有些国家已明令禁止不允许药物做广告。因为广告带有明显的商业色彩,往往夸大其词或含糊不清。 7、不要迷信新药和贵药 有些病儿的家长往往希望医生能开新药和贵药,认为药越新越贵,则疗效越好。更有甚者,还有少数病儿家长不带病儿就去医院点名要药,这是不符合用药原则的。其实药价的贵贱,并不完全和疗效成正比。 就拿阿司匹林来说吧,这是用来治疗小儿发热的退热药,价格便宜,且疗效迅速。而有些新药只对某种细菌引起的疾病有效,而且还有较大的不良反应。因此,它的适用范围比较狭小。用这些药来治疗小儿最常见的病毒性感冒,就称不上是好药了。 8、要对症下药 药物的作用有两个方面,既有治疗作用,也有不良反应。现今,滥用解热止痛药和某些抗生素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一个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例如滥用链霉素、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之后,出现了耳聋,甚至因肾功能衰竭导致死亡。 滥用氯霉素、复方磺胺甲恶嘿唑(复方新诺明)等引起白细胞减少,甚至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而导致死亡。就是维生素类也可引起中毒。因此,用药前,对该药的性能、适应证、禁忌证及不良反应等都要详细了解,才能正确应用。同时,注意不要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病毒性疾病,以及非细菌感染性疼痛和发热;不用抗生素来预防感染,不要把抗生素作为“万灵药”。 9、要及时向医生诉说用药情况、药物不良反应 父母对自己的宝宝最了解,用药前应向医生反映以下情况: 来诊前是否已自行用药。如已用,则须告之药名、剂量、服用次数及服药后的情况等。 药物过敏史。凡有药物过敏既往史者,再次发生过敏反应的概率就很高。 变态反应性疾病史。如果小儿有哮喘、荨麻疹等变态反应性疾病史,药物不良反应往往较常见。 肝肾疾病史。提供这类病史可让医生避免或慎重使用对肝肾有影响的药物。 遗传因素。如规范名称糖原贮积症工。型有遗传性。该患者服用解热止痛、磺胺、奎宁类药物及吃蚕豆等,均可引起急性溶血。 10、宝宝用药要正确掌握用药剂量 应根据小儿的体重或年龄来计算用药剂量。不要自作主张的增加用药次数和剂量,更不要一天上医院数次或换几家医院,迫使医生不断更换药物。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6:04 , Processed in 0.051153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