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未必求医 前段时间有本书很畅销,叫《求医不如求己》。其实,养育孩子也常常出现“求医不如求己”的情况。 我那对双胞胎女儿,人见人爱,回国探亲,几乎所有见到她们的人,在夸赞孩子可爱的同时,都对两孩子很明显的罗圈腿毫不掩饰地表示担忧,一致认为这是缺钙,一定要吃什么药、打哪种针等等。 我始终固执己见,没关系,会好的,不是缺钙。如此固执并非盲目,我的孩子从小吃营养奶粉、不偏食,经常户外活动……不会缺钙。另外,每次检查身体时,日本的儿科医生都说这是正常的,3岁以后自然直了,不必担心,也不必治疗。家中老人心中忐忑,不便多说,几年后,看着双腿自然变直的孩子,他们才说,“当年你胆子真大”。 怎样对待孩子生理上的异常或者生病,我感觉到中日两国的医生和家长都有不小的差异。 女儿小时候头上长了血管瘤,日本的医生说,会自然吸收,不用治疗;国内的儿科医生则建议手术去除。事实上,1岁半时,血管瘤自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如果我听从了治疗的建议,症状的消失自然就归功于医生的治疗,以后我会更于习惯动不动就让孩子打针吃药了。 那年带孩子去青岛旅游。下海游泳后,两个女儿一起发起了高烧,热度很高,但精神不错,喝水、吃西瓜,还能吃饭,我只是给她们服用了随身带的退热药和中成感冒药,不断地用冰箱里的湿毛巾冷敷。就这样,她们在酒店躺了两天,热度虽有反复,但趋于逐渐降低,临回上海时已基本正常了。同行的朋友连连摇头,说我胆子真大。 其实,我胆大是基于多年来对孩子身体的了解,是心中有数的胆大。 孩子小的时候,生病不会表达,妈妈要想胆大,就更需要细心观察和分析了。朋友说,你把孩子带去医院不是更省事、更保险?何必这样观察分析,还要担风险,岂不是多此一举? 很多情况下的感冒发烧,只要安静休息,护理照顾得当,不求医照样可痊愈。这样,孩子可以少吃很多苦头。发烧是人体免疫系统在和病菌作战的表现,免疫功能也可以在反复的“作战”中越战越勇,统统一棍子打死(急于退烧),未必就是好事。 我觉得,当孩子不需要去医院,大人却带着发烧的孩子奔波、挂急诊、吊盐水,这才是真正的多此一举,甚至会加重孩子的病情。 回顾这十几年,孩子感冒发烧不少,水痘、腮腺炎等等也都得了,但我那3个孩子都没有看过急诊,没有打过针,反正没有在医院吃过多余的苦头。作为妈妈,我感到欣慰,为自己的遇事冷静、用心观察、体贴孩子而自豪。 说到遇事冷静,我还有一个心得。小学三年级时,女儿玩耍时不慎跌倒,我冲进家门时,只见女儿的一只手臂像折断的木棒,骨头断茬眼看就要扎破皮肤,女儿惊恐地蜷缩在沙发背后。我当时的惊恐绝不亚于女儿,但是我异常冷静,连一声“啊”都没有叫出来,只是反复地说,“没关系,不要紧”。在去医院的车上,女儿颤抖着问我,手臂会不会被锯掉。我心里“咯噔”一下,原来孩子的幼稚使得她更加胡思乱想,她的恐惧也就更加无边无际。我的表情更加平静了,笑着说,“怎么会呢?绝对不会,医生会有办法接上的,放心,有妈妈在”。下车后,我还特意遮掩了女儿折断的手臂,以免周围人的惊讶增加她的不安。她爸爸赶到医院,看到女儿的手臂也是一惊,但他说的第一句话也是“没关系,不要紧”,语气平静得不得了。 孩子受伤,除了皮肉的疼痛,多半还会有惊恐综合征,前者容易医治,后者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一时间都是难以消除的。值得庆幸的是,女儿的骨折虽然严重,但没有手术,通过接骨恢复得很好。同时,父母的冷静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她的惊恐。 父母的胸怀是孩子的靠山、港湾,平时如此,在孩子生病受伤、恐惧不安的时候,更是如此。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头疼脑热、磕磕碰碰;既然难免,我们就把它们算作孩子长大所要交的一笔学费;既然交了学费,就要有所收获——孩子获得了免疫力,妈妈则得到了经验,增长了见识。 张榕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6:02 , Processed in 0.046913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