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患病后一般情绪波动大,哭闹剧烈,拒绝口服药物及输液治疗。此时,中医外治疗法如推拿、贴敷、灌肠、濯足等往往能被患儿及家长接受。其中小儿推拿操作简便,无创伤、无疼痛、无副作用,通过在患儿身体一定部位和特定穴位上运用推、揉、运拿等手法,使其营卫调和、气血流畅,从而达到祛邪扶正、治疗小儿疾病的目的。以下几种简易手法,适用于对病情轻浅小儿的初步治疗。 发热 风热型 推清肺2分钟,推清大肠2分钟,推天河水2分钟,捏大椎1分钟,掐合谷1分钟。 暑热型 推天河水3分钟,推补肾穴2分钟,揉二马穴2分钟,推六腑5分钟,推清大肠3分钟,掐合谷1分钟,掐少商1分钟。 伤食型呕吐 推清胃5分钟,揉板门2分钟,推清大肠3分钟,逆运八卦3分钟。 湿热型泄泻 推清大肠5分钟,推清小肠3分钟,推补脾2分钟,推上承山1分钟,推上七节骨1分钟,揉长强2分钟。 链接 穴位及手法 手法 推法:用手推动在一条直线上。一般补法为向心性推,清法为离心性推。 揉法:以拇、食指指端或鱼际、掌根按住一个穴位,作左右旋转,为揉法。一般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清。 掐法:以指甲压刺某一穴位,为掐法。 穴位 肺:在无名指掌面,从指根到指端,呈线性穴位。 大肠:食指桡侧赤白肉际处,从指根到指端,呈线性穴位。 天河水:在前臂正中从手腕到肘腕,呈直线性穴位。此穴位只向心性推。 肾:小指掌面,从指根到指端,呈线性穴位。此穴位离心性推为补。 二马穴:第四、五掌骨节之间的凹陷处,点形穴位。此穴位只可顺时针揉。 六腑:前臂尺侧,从肘腕到手腕,呈线性穴位。 胃:拇指根至手腕的赤白肉际处,呈线性穴位。 板门:大鱼际隆起最高处,呈点形穴位。向腕横纹处推为止吐。 八卦:掌心一圈,环形,顺时针为顺运,逆时针为逆运。 小肠:小指尺侧赤白肉际处,从指根到指端,呈线性穴位。 脾:拇指桡侧赤白肉际处,从指根到指端,呈线性穴位。 七节骨:尾骨端至第4腰椎,直线形穴位。推上即由下向上推。 承山:在小腿后人字形的凹陷处,呈点形穴位。推上即由下向上推。 长强:尾椎尖端与肛门之间,呈点形穴位。顺时针揉可升阳止泻。 □ 黄蕾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医院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6:00 , Processed in 0.058196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