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其后的育儿动向突现了问题点。 在自我主义的风潮中,美国把希望寄托在了比较提倡爱的育儿法的《 斯伯克博士育儿经 》上。 但是,自我主义风潮过后,经过20年,回头看看“孩子中心育儿法”培养出来的孩子们,不禁对他们心灵的荒芜深感惊愕。 这些孩子不仅“以自我为中心”、“任性”、“不守规则”,而且从“动辄发火”转向“在教室里若无其事地施用暴力”,“在校园内用枪乱射,随便杀伤杀死数十人”,“滥用麻醉药”等等,甚至比自我主义时代更激烈地反社会,明目张胆地犯罪,这种倾向非常显著。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在急需解决对策的情况下,里根政府花费了相当于国家项目预算的庞大开支,调查“动辄发火孩子”的背景和原因。结论是,“其原因在于家庭”。 但是,当时的美国由于自我主义的影响,家庭崩溃的现象还存在,很难迅速改善家庭的育儿环境。 于是,为了解决“动辄发火孩子”的问题,开发了“第二步( second step )”等教育项目进行尝试( 后述 )。但是,不断增加的孩子的问题行为,只在教育第一线是无法全部解决的。 “班级崩溃”、“教室暴力”等已经远远超越了教师的努力及改善教育所能解决的范围,最终政治和行政手段出场了。 1997年开始美国全面实施“零宽容方式”。 “家庭和学校中的自由和宽大只能使孩子的心灵荒芜,绝不会使孩子幸福。”这是美国20年的“孩子中心主义”育儿法“伟大社会实践”得来的宝贵教训。 反省之余,进行了大的教育行政改革。引入“零宽容方式”10余年后,美国的校园恢复了平静。 与此同时,《 斯伯克博士育儿经 》提倡的“孩子中心育儿法”受到批判,美国家庭在反省之余摈弃了这种方法。 而在日本,虽然事态愈发严重,人们还固守着日本式“孩子中心育儿法”,于是越发迷惑不定。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5:58 , Processed in 0.054102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