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满两岁的鹏鹏,因感冒发高烧被妈妈带着到附近医院看病。为了尽快退烧,妈妈要求医生给打点滴,医生虽告诉她可以先用口服药,但在她的坚持下,还是给鹏鹏挂了点滴。就在第二组液体快滴完时,鹏鹏突然出现畏寒、高烧的现象,医生诊断为输液反应,赶快停掉了液体,进行紧急抢救。幸好发现、抢救及时,鹏鹏才转危为安。 输液反应是比较常见的因输液引起的不良反应。据统计,最常见的输液反应为发热,约占80%以上。一般认为,输液反应多发生在输液开始后30~60分钟内,患者突然畏寒或出现寒战,数分钟后发热,体温迅速上升达39~41℃或更高,严重者可出现休克。 除了输液反应外,输液还会引起其他一些不良反应,比如水中毒。前不久的一个周末,笔者曾在急诊室抢救过一名患儿。孩子约2~3岁模样,已处于昏迷状态,呼之不应,两眼凝视,四肢间断性抽风。患儿妈妈一边哭泣,一边说,“医我的儿子,他前天还是好好的,现在变成这个样子了”。笔者给孩子做了全面体检,凭着临床经验,考虑其为输液不当所致的稀释性低钠血症合并脑水肿,也就是出现了水中毒。明确诊断后,立即给予供氧、补碱、静滴高渗氯化钠溶液等治疗,通过10多个小时的紧张抢救,患儿终于转危为安。事后追问病史,寻找原处方得知,患儿两天前开始腹泻,稀水便每日10多次,呕吐一天数次,伴发烧,在当地镇卫生院诊断为“腹泻并脱水”,一日输液达1200毫升,其中糖水约1000毫升,盐水只有250毫升。输完液后,孩子出现了上述症状。 临床上,输液输成水中毒的病例并不少见,约占15%左右,不过大多数为轻度水中毒。本例患儿由于短时间内进入体内的水分过多,大大超过了肾脏的排出速度,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水中毒。 一般认为,对于急性腹泻并轻度脱水的患儿,治疗首选口服补液盐,而不需要静脉输液。对极少数腹泻合并中重度脱水酸中毒者,最好请儿科医生处理,选用静脉输液一定要控制输液总量和液体张力,切不可滥用输液。 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对输液都有严格的规定,像美国医生是不会随便给病人输液的。目前国际上公认,用药时能口服的不选择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不选择静脉输液。这一用药原则是在大量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下形成的。 为什么要强调这样的原则?首先,三种用药方式中,口服用药的不良反应最轻、最慢,因此最安全。静脉输液是把药物直接输入血液,不良反应最猛也最快,有的几分钟内就置人于死地。特别是在一些基层医院、个体诊所由于抢救设施缺乏,人员的抢救知识匮乏,一旦出事很难逆转。其次是输液有可能引起交叉感染。再次,输液进行静脉穿刺时会引起疼痛。四是输液成本最高,用于输液的抗菌药费用往往高出口服药很多,甚至是数倍。 因此,人们一定要走出“打点滴”的认识误区,“恨病用药”是可以理解的,但还要考虑到用药安全问题。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5:57 , Processed in 0.059294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