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育儿 幼儿期 查看内容

“外行”父母小档案-幼儿期2-3岁-家庭教育

2015-3-30 13:43|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9| 评论: 0

摘要:   一棵草、一束花,土生野长,也有它的风采;   要是落到不会种养的人手里,却要枯死。   一个孩子,没有人管他、安排他的生活,   他从环境中自发地学习,未必不能成才;   但要是降生到不懂教育的父母家 ...

  一棵草、一束花,土生野长,也有它的风采;

  要是落到不会种养的人手里,却要枯死。

  一个孩子,没有人管他、安排他的生活

  他从环境中自发地学习,未必不能成才;

  但要是降生到不懂教育的父母家里,

  就会生出麻烦,甚至悲剧。

  所以,不懂,就不要去教育。

  如果你是错的,你越努力,就会越糟!

  “外行”父母小档案

  如果说碰上一个高明的导演是演员的幸运,那么生在一个开明的家庭则是孩子的福气。在此,我从自己长期的家庭教育指导实践中提取出一些“外行”父母的典型表现,并无贬低之意,只希望能给家长朋友们提个醒。

  一、“我们是不行了,就看你了,孩子!”

  “外行”类型:丧失自我型。

  “外行”分析:这样的父母在价值观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小志做事,大志做人”,一个人的机遇有好有坏,起点有高有低。但是,人的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及人的气节和志趣却不是由具体的人生境遇而决定的。哪怕身处清贫,社会地位不高,你也照样可以堂堂正正地做一个有志气、有人格、有良知、有情趣的人。时运不济却心志过人的父母,往往可以培养出非凡的子女。

  孩子是父母人生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全部内容。把孩子的发展看作自己的唯一指望,是一种丧失自我的表现。这样的家长往往对自己得过且过,对孩子却患得患失、不断催逼,最后却只会落得吃力不讨好。

  自我丧失感虽然是为人父母的自然心理,但它并不是健康的心理,应该加以克制。

  类似言行:“孩子,我们全靠你了,你可要争气呀!”“你是我们全家人的希望”等。

  二、“你看人家谁谁谁!”

  “外行”类型:盲目攀比型。

  “外行”分析:或许这是家长们最常说的一句话了,而这恰恰是孩子们最讨厌的。这种比较对孩子价值观的确立是一种极大的干扰,对于孩子的自我评价系统也是一种破坏。这句话对孩子的危害主要在于:它打破了孩子的心理平衡,不利于孩子内心的自我悦纳,容易让孩子失去自信心。而对于家长来说,经常说这种话就证明他们的眼睛总盯在别人的孩子身上,人家进步了就着急,人家落后了就松一口气。人家学钢琴,也让自己的孩子学钢琴;人家练书法,也让自己的孩子练书法,丝毫不顾自家孩子是否有这方面的兴趣和潜力,不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这种盲目的攀比不仅造成了精力、时间的浪费,也造成了亲子之间的抵触情绪,简直是有百弊而无一利。

  类似言行:“你怎么就不如他呢?出息点好不好?”等。

  三、“小祖宗,算妈妈求你还不行吗?”

  “外行”类型:“卑躬屈膝”型。

  “外行”分析:这会给一些孩子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不能给孩子以合理的是非标准,也不能培养孩子的自觉意识以及自制的能力。以乞求来管孩子,父母这种降低自己人格的言行还会让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也不利于他良好的世界观的形成。

  类似言行:“姑奶奶,算你照顾我不行吗?”“我求你了,争气点行不行?”等。

  四、“我们又不是老师,又不是大学生。”

  “外行”类型:妄自菲薄型。

  “外行”分析:其实,文化水平并不是教育效果的决定因素,许多高知家庭也出现过问题子女,甚至教育悲剧。家长如果认为自己不行、自己没有办法,自然就不会去想办法、动脑筋、长本事,结果在教育上就真的不行了。然后,还会为自己找台阶下,说:“我早就说过我们不行的嘛。”

  类似言行:“人家的爹妈多厉害,哪像咱们”等。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五、“可我没时间管孩子呀,我不挣钱怎么过日子呀?”

  “外行”类型:因小失大型。

  “外行”分析:事业、财富固然重要,然而,孩子关系到我们未来的幸福和希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更重要。这也是一种“事业”和“财富”,而且是更大的“事业”和“财富”。孩子的悲剧比经济上的拮据更加可怕,孩子的成功比物质的富有更让人心醉。为了所谓的事业和财富而荒废对孩子的教育,显然是因小失大。

  正如蒙台索利所说的,“没时间教育孩子就意味着没时间做人。”教育孩子不是上课,打个电话可以教育,传递一个眼神也可以教育,和孩子相处更是教育。教育的效果不由时间的长短决定,关键要看家长用不用心教育、会不会教育。说自己没时间教育孩子的家长,就算是有了时间也教育不好孩子。

  类似言行:“我不挣钱谁给孩子交学费呀?学费都交不了,还谈什么教育呀”,“我也想管孩子,可实在抽不出时间啊”等。

  六、“宝宝,爸爸不听话,打他!”

  “外行”类型:无聊游戏型。

  “外行”分析:经常见到一些父母拿孩子当“玩具”,为了好玩,开着这样那样的玩笑。要知道孩子小的时候是不辨是非的,什么行为得到鼓励和刺激,什么行为就会得到强化,父母不应该随意利用孩子进行玩笑。在这些无聊的游戏中,孩子会养成不良习惯,滋生不良的价值取向。对孩子的玩笑可不能随便开。

  类似言行:“宝宝都会骂人了!好厉害!”“宝宝,你说是爸爸好,还是妈妈好?”等。

  七、“进了前五名,妈妈给你买……”

  “外行”类型:贿赂收买型。

  “外行”分析:物质奖励看似能增强孩子进取的动力,其实弊大于利。孩子学习不是为家长学的,如果他考糟了你惩罚他,考好了你奖励他,他就会误以为自己是在为父母而学,这样一来,父母的行为就破坏了孩子内在的动机和责任心。假如这些物质奖励在孩子眼里不算什么,那么孩子将一下子失去动力。此外,这种教育形式,也滋生了孩子的功利心,破坏了亲子间应有的相互支持的和谐关系。

  类似言行:“考了100分,爸爸带你去……”等。

  八、“没原因,我说不行就不行!”

  “外行”类型:暴君型。

  “外行”分析:教育既不能靠乞求,也不能靠专制。暴君型的教育方式,源于头脑中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观念。这不仅会导致亲子之间的对立和冲突,更会破坏孩子的公正心,妨碍孩子民主意识、协商能力的发展,更有甚者,还可能会滋生孩子的暴力倾向,真可谓“害莫大焉”。

  类似言行:“还敢顶嘴,反了你了!”“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呢?”“屁股痒了是不是?”等。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九、“你爱怎样就怎样吧,谁管得了你呀!”

  “外行”类型:赌气挖苦型。

  “外行”分析:一般父母这样说的时候,并非孩子完全不服管,可能只是旧错重犯而已,这样说一般会让孩子很委屈。这种方法前两次用还会因为孩子的愧疚而奏效,但是,用多了就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类似言行:“甭问我,谁管你呀!”“你怎么样跟我有什么关系”等。

  十、“生下你真是造了八辈子孽,一点出息也不长!”

  “外行”类型:无能抱怨型。

  “外行”分析:这种抱怨会让任何一个还没麻木的孩子产生极大的怨恨情绪,孩子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往往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谁愿意让你生呀,我没出息,那你们的出息又在哪里呢?!要是生在别人家,我绝不会像现在这样!”不客气地说,父母说这种话是一种无能的表现,这样做往往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鄙视。更糟糕的是,这样做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在内心给自己贴上“外行”的消极标签。

  类似言行:“废物!”“猪头!”“让你笨死!”等。

  十一、“孩子天生就这样,我有什么办法?”

  “外行”类型:听天由命型。

  “外行”分析:这种类型的父母认为,父母的教育是没有作用的,孩子不会因为你对他进行教育而成才,也不会因为你没有对他进行教育而一事无成。父母和子女的交流也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没有必要在这方面浪费时间。这样的父母不懂得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更看不到自己对孩子的影响。他们听天由命,坐失教育的良机,然后怨天尤人。

  类似言行:“有的孩子天生就了不起,有的孩子生来就没出息,爱咋地咋地吧,咱着急也没用。”

  十二、“学费是我的事,教育那是老师的事。”

  “外行”类型:无知推卸型。

  “外行”分析: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抚养孩子,为孩子提供物质基础,却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责任,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这样的父母缺乏最基本的教育概念,在他们眼里,教育等同于教学。生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固然也有成功的可能,但几率却太小了。

  类似言行:“老师拿了工资,就要教好学生,要不国家一个月给他们那么多钱干嘛呀!”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十三、“孩子是我的,我想怎样就怎样。”

  “外行”类型:封建私有型。

  “外行”分析:因为孩子是自己生养的,所以就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把自己的愿望、喜好强加于孩子,任由自己的情绪随意发泄在孩子身上,无视他们的自尊和自由。这样的父母封建意识中毒太深,生在这样的家庭简直是一种不幸。

  类似言行:“孩子是我的,你管不着!”“早知道你这么不听话,当初生下来就该掐死你”等。

  十四、“看你爸爸回来不扒你的皮!”

  “外行”类型:“红白脸”型。

  “外行”分析:这样的父母,一般一方严厉、一方怀柔,看起来似乎“严慈相济”,实际上却会导致孩子钻父母教育态度、教育立场不一致的“空子”。结果,父亲通过严厉建立起来的规则在母亲那里瓦解,母亲通过慈祥传递的母爱在父亲那里抵消,严慈两方面的教育效应都落空了。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在父母面前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极易形成“双重人格”,这极不利于孩子内部原则的建立。

  类似言行:“你爸爸就快回来了,看你还能折腾几天”等。

  十五、“孩子,你怎么总是跟别人不一样?”

  “外行”类型:“循规蹈矩”型。

  “外行”分析:在这样的父母心目中,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有一个模式的,比如听老师和家长的话,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到了时候恋爱、结婚,然后生孩子。对于普通的孩子来讲,父母的这种期望也还可以,倘若孩子有特殊天分(比如退学去学电脑)或者个性较强,那么,父母这种狭隘的观念,就会产生亲子之间的冲突,甚至导致悲剧的发生。

  类似言行:“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另类!”

  十六、“你怎么这么笨?”

  “外行”类型:“急躁指责”型。

  “外行”分析:千万不能急躁,急躁只能让事情更糟,孩子自己也不愿意表现得糟糕,肯定是有什么地方孩子不能理解或者没想到,我们应该耐心地引导孩子;千万不能让孩子感到自己笨,父母气急败坏地骂孩子笨,孩子会紧张得不知所措,会无地自容、妄自菲薄,会对不确定的事务形成逃避心理,这种消极的自我意识会让孩子形成恶性循环。这种情况应该绝对避免。

  十七:“你滚!我不要你了!你去死好了!”

  “外行”类型:情绪发泄型。

  “外行”分析:父母期望值过高,在某些事情上,一旦孩子没有按照自己的要求来做,或没有达成自己的愿望,就有教育失败感,变得情绪低落,看不到一点希望,认为孩子没救了。于是更容易因一点小事而引发暴怒,把失望、不满,甚至是绝望情绪统统发泄在孩子身上。尤其是工作压力大,生活担子重的父母,容易失去理智,打骂孩子,事后又后悔不迭,这类父母人格不够健全,遭殃的还是孩子。他们会因父母的歇斯底里的叫喊而恐惧万分,这将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类似言行:“我活着真没意思,养了你这么不听话的儿子!”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5:57 , Processed in 0.047558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