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育儿 幼儿期 查看内容

误区:无力对付赌气的孩子-幼儿期2-3岁-家庭教育

2015-3-30 14:53|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7| 评论: 0

摘要:   对小意达来说,果酱就是一切!可是,她想要自己把果酱放到面包上,这可不是闹着玩的。爸爸面带微笑急忙阻止了3岁的女儿,而以奶油和巧克力豆哄着她。但小家伙的嘴立即噘了起来,她开始伸手去抓,可是抓过了头: ...

  对小意达来说,果酱就是一切!可是,她想要自己把果酱放到面包上,这可不是闹着玩的。爸爸面带微笑急忙阻止了3岁的女儿,而以奶油和巧克力豆哄着她。但小家伙的嘴立即噘了起来,她开始伸手去抓,可是抓过了头:一个奶瓶飞过了桌子,孩子也顺势摔向了地板……父亲所有的安慰努力都没能使嚎啕大哭的小意达平静下来,因为此时她什么都听不进去。

  紧接着发生了什么呢?当小意达还在生爸爸气的时候,却哭着试着抓紧爸爸妈妈来寻找亲近与安慰。这样的场面每天都要上演几次……

  孩子的安慰阶段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按照以下的方法认真努力并对症下药的话,父母也许可以减少麻烦发生的频率:

  采取妥协

  过多的限制在安慰阶段没有好处,但也不能一味地顺从孩子。其实是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达到妥协的目的,比如“果酱没有了,一会吃完早饭咱们一起去买,好不好?” “妈妈现在不能陪你玩,等一会洗完碗了我就来”之类的。

  划定自由空间与界限

  孩子为了认识世界和掌握新的能力,需要自己的自由空间。因此应该尽可能少给他们划定界限,但同时要坚持不懈地执行这些限定,而且还要在孩子平静的时候,认真地解释这些限定的必要性给孩子听。

  帮助孩子做决定

  棒棒糖,巧克力还是冰激凌?小孩子面对这么多选择会不知所措,因此大人的任务是提供两种,最多三种的可能性供孩子选择。如果有很多孩子在一起,那还可以进行讨论来决定。

  促进孩子的独立性

  在家庭中,如果让孩子参与到一件小事情上,他会很感到满足,孩子可以自己决定的事情应该留给他来做决定。

  给孩子点时间

  小意达在玩拼图,而妈妈恰好和牙医约好了见面。这时,应该给小意达一些时间来结束游戏。因此应该在出发前的10分钟告诉小意达,5分钟之后最好再提醒她一下。

  如何处理棘手的问题

  购物的时候是否应该带上孩子还是把孩子送到邻居家里?这种直接对孩子的“安慰”进行挑战的事情应尽量避免。

  与孩子进行可信赖的沟通

  孩子对父母的行为评价越高,反抗就会越少。

  赌气阶段的冲突一旦出现后就很难中止。这时,父母应以尽量平静的语气和尽量少的话语去向孩子解释为什么要配合父母,劝说没有意义,因为孩子会感到恐慌而不可能听得进去——尤其是当父母两个人同时来劝说的时候。

  观点来源:社会学学士,国家早期教育研究所在线手册作家贝阿特•魏曼-海霞尔特采访录,慕尼黑;贝阿特•魏曼•海霞尔特著:《给孩子制定明确的界限》,西南出版社,慕尼黑2003年; www. gesundes-kind.de/gsk/archivtopaktuell/show.asp?nr=360, 2004年8月27日; www.elternimnetz.de/cms/paracms.php?site_id=5&page_id=65, 204年8月27日;曼弗里希•豪夫赫著:《当孩子在赌气——求助,是我教孩子这样做的》,载于W. E. 符腾纳克斯、M. R. 泰克斯滕主编:《在线家庭手册》;www.familienhandbuch.de/cmain/f_Aktuelles/a_Haeufige_ Probleme/s_485.html, 204年8月27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在2岁的时候,孩子就慢慢地显露出自己的棱角了。他们不再那么乖,那么听话,而是会毫无缘由地在地上打滚或是大吵大闹。尝试着使他们镇静下来,却只会惹来小淘气们更大的脾气。作为父母,有时也只能听之任之。如果这样的闹剧发生在公共场合,比如大街上或是超市里,那么做父母的就只能蹲在孩子身边想办法了。《随他去》、《可怜的孩子》、《还有一招》里面就刊登了很多关于这样的闹剧上演时周围旁观者的评论。

  昨天,孩子的嘴里还满是甜蜜的“爸爸”、“妈妈”,怎么现在就变成“我不要”了呢?难道什么事情做错了吗?同样是面对着爸爸妈妈那满是亲切笑容的脸,嘴里吐出来的字怎么就变成“不!”、“我不要!”,或者干脆是愤怒的叫嚷了呢?

  孩子的安慰阶段对于父母是非常辛苦的,对孩子也同样充满着痛苦。其实,这时孩子的叫嚷并不是不服从父母的表现。从2岁到4岁的这个困难阶段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有时人们更倾向于将这一阶段称为“独立阶段”,这里的独立并不意味着反抗,而是与周围划分界限,使自己脱离出来并逐渐变得独立。这种意志会促使他们成长为一个真正的自己,孩子会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自己的需求与愿望区别于其他任何人。(在青春期,孩子还会经历第二个、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赌气阶段,经过这个阶段以后,孩子们不仅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时还拥有着独立的个性)。

  其实,这时孩子的狂躁症并不是针对父母,它是一种自我欠缺状态下的不知所措的惊慌表现。因为在孩子看来,眼前的世界非常混乱,而孩子内心中对于自己可以独立走路和说话这样的事实有着无比的自豪感,以至于产生过大的自我意识和冒险精神。他们会觉得自己犹如一个小小的上帝,无所不能。比如就像此时此刻,生命本身似乎就是一个能够被自我意识所支配的商店。然而现在,这种万能的幻想却被残酷的现实破灭了,最痛苦的是:是被自己的父母所破灭!在这个时期之前,孩子还能够与父母和谐地相处,但突然间,父母被孩子认为是“邪恶”的象征,因为他们总是无缘无故地阻止自己做喜欢的事情。孩子们正高高兴兴地在浴室里摆弄着浴液、洗发香波之类的瓶瓶罐罐,可是还没等他们完成自己的作品,父母却出其不意地闯了进来,打算教训他们。软弱与绝望的感觉立即象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内心的恐惧在此时更加剧了他们绝望无助与愤怒的程度。

  这种伴随着冲突、攻击性的自我意识阶段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经历了这个阶段后,他们懂得了:

  其他人的需求与愿望和自己不同。

  因此需要妥协与退让,但这并没有任何危害,无论如何,我还是可以坚持自己的想法。

  我不是全能的,正因为如此,人们才能够互相赖以生存。

  矛盾会导致紧张与对立,但我可以承受这种紧张与对立,而并非一定要找个途径来发泄(例如通过大吃一顿,叫喊或是发怒)。

  即便是在我大喊大叫的时候,爸爸妈妈也是爱我的。

  一切过去以后,我和父母之间还是那么深地爱着对方,或许爱得更深。

  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意志,也可以变得很乖。

  因为孩子在安慰阶段将变得独立并能够自己积累经验和教训,因此压抑孩子在安慰阶段的自我意志,或者是通过限制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以达到惩罚的目的,都是毫无意义的。孩子的软弱与惊慌失措,没有必要被刻意强调,因为即使是通过教育,安慰阶段对于孩子成长来说也是不可避免的。明白了这一点,对于父母和孩子来说都容易过得多了。

  如果自己的孩子已经度过了这样一个安慰阶段,你就会对那些在对自己孩子大吼大叫的人投以同情的目光。在大街上,一对年轻的夫妇刚好在与调皮的孩子做斗争,如果此时你投去一个会意的目光,也一定会得到一个善意的微笑作为回报的。

  观点来源:社会学学士,国家早期教育研究所在线手册作家贝阿特•魏曼•海霞尔特采访录,慕尼黑;贝阿特•魏曼•海霞尔特著:《给孩子制定明确的界限》,西南出版社,慕尼黑2003年; www. gesundes-kind.de/gsk/archivtopaktuell/show.asp?nr=360, 2004年8月27日;www.elternimnetz.de/cms/paracms.php site_id=5&page_id=65, 204年8月27日;曼弗里希•豪夫赫著:《当孩子在赌气——求助,是我教孩子这样做的》,载于W. E. 符腾纳克斯、M. R. 泰克斯滕主编:《在线家庭手册》; www.familienhandbuch.de/cmain/f_Aktuelles/a_Haeufige_ Probleme/s_485.html, 204年8月27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误区:在处理赌气阶段状况时,有时候打孩子是不可避免的

  当孩子处于赌气阶段状态时,如果用理智的办法没有效果,那么打孩子也是完全错误的。父母大多知道:打完孩子之后,表面上孩子听话了,自己似乎也很解气,但实际上这对于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十分有害的。愤怒的父母们对孩子大吼大叫,这对于孩子而言并没有任何损失;而一些父母疏远孩子,甚至说出类似“你再不听话,妈妈就不喜欢你”的话,这也不是好的方法。这时更好的做法应该是:父母应尽量平静下来,并对自己说:“吵闹最多15分钟就过去了,孩子不应该受到体罚,而是让他们承担自己的所作所为。”

  在赌气阶段,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暂停!父母应该想办法使孩子从一种状况中短时间地脱离开来,以便孩子自己能够再次恢复正常。父母可以把孩子单独留在房间里,必要的时候把门也关上,但在离开的时候,要保证孩子不会有任何危险,一些可能会造成危险的物品应该拿走。在通常情况下,让孩子短时间地从他目前的事情中脱离出来,并在一段时间内不理他,这种方法十分凑效。即使是在他与其他小朋友吵架时,也可以这样来做。但在此之前要对他进行两次警告,并提供一次和平解决的机会(比如说:“现在好了吗?”)。

  如果这种方法不可行时,父母也可以选择在孩子哭闹时抱紧他,因为这时孩子需要的是亲近和安慰。有些孩子在经过了这一暴躁阶段后,父母们就很少再操心了。

  如果这种状况发生在公共场合,采取这种方法则比较不合适。尽管如此,父母也应该对自己说:孩子在安慰阶段需要明确的界限,如果和平方式不起作用,那就会涉及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斗争,但那要付出更高的代价。

  在一时的安慰状态过去后,孩子也会对自己的过激行为感到害怕,并变得格外地听话。他们重新变乖了,投入到你的怀抱,创造和谐气氛,安静地聊天,这是他们在为自己过激的反应而道歉。

  观点来源:同赌气1。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5:57 , Processed in 0.048712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