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育儿 幼儿期 查看内容

“大饼”与“讨厌鬼”-幼儿期2-3岁-家庭教育

2015-3-30 16:36|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17| 评论: 0

摘要:   儿子两岁多的时候,一次同妻子去副食店买大饼,他用稚嫩的声音对售货员喊:“大饼!”引得周围人笑了起来。回家之后,儿子又认真地喊了几声大饼,我也觉得好笑。从那以后,“大饼”便成了儿子的口头禅,动不动便 ...

  儿子两岁多的时候,一次同妻子去副食店买大饼,他用稚嫩的声音对售货员喊:“大饼!”引得周围人笑了起来。回家之后,儿子又认真地喊了几声大饼,我也觉得好笑。从那以后,“大饼”便成了儿子的口头禅,动不动便喊一声大饼。

  最初的新鲜劲儿过去后,我们不再觉得儿子这样不断地喊大饼是件有趣的事,便开始告诉他不要再喊了。但这阻止却适得其反,儿子喊得更来劲儿了。我们有时做出很生气的样子,儿子则变本加厉,存心跑到我们面前一连串地喊大饼,同时笑着观察我们的反应。即使掰开揉碎地给他讲道理,他也仅是当时答应了,过一会儿又笑眯眯地看着你喊大饼。

  很快到了春节,一家人回天津老家与家人团聚,儿子和他的“大饼”便成了大家的笑料之一。儿子喊得更欢了。有时别人问他问题,他也以大饼回应,让人家摸不着头脑。

  上幼儿园后,儿子遇到喜欢的人也是一个劲地喊大饼。有一个小朋友的奶奶原本很喜欢儿子,但儿子冲着她喊了几声大饼,人家便皱着眉头走开,不再理他了。儿子也对着家里做小时工的阿姨喊大饼,那阿姨倒很幽默,回敬说:“你是小饼。”软硬兼施都不管用,我们忽然意识到,一味地阻止与训斥不仅达不到让儿子告别“大饼”的目的,反而使他喊得更响了。

  我认真地分析了一番儿子这种表现的根源,得出结论:儿子第一次向售货员喊大饼的时候,周围的人笑,对他构成了一种夸奖和鼓励;儿子回到家喊大饼,爸爸也觉得有趣,也笑,更使他认定喊大饼是一件可以获得奖励的好事情;当成人从最初的新鲜劲儿中走出来之后,孩子却不可能自然地完成这种转变,所以我们的阻止没有意义,反而会使儿子产生一种逆反心理,越不让喊越想喊;再进一步,儿子则将喊大饼视为一种引起父母和他人关注的方式,他喊大饼时我们的反对表现越强烈,他所受到的关注值也就越多,这促进了他喊大饼。与此同时,喊大饼还成为他逃避尴尬、回避困境的一种方式,遇到别人问他无法回答或不愿意回答的问题,或当别人逗他玩以至于他有些不适应时,他都以一声“大饼”转移别人的注意,同时自己也从那种处境中逃脱出来。

  儿子的心理机制,本能地完成了上述种种行为,从而使他与大饼结缘。

  认清问题的实质,我决定对症下药,与妻子约定无论儿子再怎样喊大饼,都装做听不见,不理睬他。儿子喊大饼是为了得到某种呼应与反馈,如果目的长期达不到,他自然不会再重复这无益的行为。这一招果然灵,半个多月下来,儿子真的不再喊大饼了。过了半年多,有一次爸爸试探着对他说了句“大饼”,儿子已然想不起是怎么回事了,他彻底忘了。

  可是,“大饼”走了,“讨厌鬼”又来了。

  “讨厌鬼”是我和妻子在 10年婚姻中习惯形成的生气时使用的共同语言,已考察不出最初是谁向谁学的了。被淘气的儿子惹恼时,我们也会斥一句:“讨厌鬼!”一天,我也惹恼了儿子,3岁多的他瞪着眼睛气哼哼地对我吼道:“讨厌鬼!”

  这三个字从他嘴里出来别有一番情趣,我和妻子当时忍不住都笑了。没想到这一笑又使儿子养成不断说“讨厌鬼”的语言习惯。就像一年前说“大饼”一样,“讨厌鬼”变成了儿子的口头禅,不分场合与对象,一天不知要对多少人重复多少遍。

  正赶上春节,儿子的“讨厌鬼”再度遍地开花。

  同样是软硬兼施,同样一无所获。奶奶说:“怪了,平时这么懂道理的孩子,怎么这事就同他讲不明白呢?”即使这话,儿子同样要回敬一句“讨厌鬼”。

  对许多长辈不断地说讨厌鬼,我和妻子再怎么样也要打一通儿子了。儿子被打后满脸是泪,哇哇哭得伤心极了,拧脾气犯了,哽咽着、恶狠狠地不断重复着:“讨厌鬼!讨厌鬼!讨厌鬼!”

  幸好春节没几天便过去了,我们带着儿子回了北京。我们心里清楚,“讨厌鬼”不过是“大饼”的翻版而已。我们约定:第一,从自身改起,自己再也不说讨厌鬼;第二,儿子说讨厌鬼的时候,我们不理睬他;第三,毕竟不同于一年前说大饼的时候,儿子长大了一岁,更懂事了,所以在适当的情景下,我们要明确地告诉他:“讨厌鬼是骂人话,爸爸妈妈以前骂儿子是讨厌鬼不对,我们错了,向儿子道歉。爸爸妈妈也知道儿子说讨厌鬼没有恶意,但别人不一定都知道,以为儿子不喜欢他们呢,儿子肯定不是这个意思,所以,以后儿子不要再说‘讨厌鬼’了。”

  不到半个月,儿子便真的告别了“讨厌鬼”。一天同奶奶通电话,儿子忽然想起了什么,说:“奶奶,我下次回天津的时候,再也不说你讨厌鬼了。”奶奶当即高兴得笑了起来……真正理解孩子,因人制宜、因势利导地引导孩子,才能使他们一点点健康成长起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5:56 , Processed in 0.060938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