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一时冲动,打了老师的脸。 中学老师体罚孩子,导致孩子住院两周。 小留学生中途辍学,绝望后成为杀人恶魔。 挨训的孩子一气之下屋里放火,使之变为灰烬。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像这类令人毛骨悚然的新闻,如今也不稀奇了。为什么事情会不受控制地发展到这种地步?大多数人虽说不至于像他们那样行为极端,成为头条新闻,但每个人其实都有如洪水般发泄自己情绪的时候;也都会有因一时失控向无辜的亲人发泄情绪而懊悔不已的情形。看来,情绪调整并不是极少数几个人的问题,而是我们大家共同的问题。也许再过几年,这类事件可能不会再出现于报纸或电视媒体中了。并不是说到那时这种惨剧就会完全消失了,而是由于过于普遍,已经不足以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了。 人们为什么会这样?明知不对,却还是会情绪失控,失去理智,进而做出荒诞幼稚甚至是丑陋的行为呢?而这现象出现在家庭或学校等影响孩子人格塑造的环境中时,则会更严峻。所谓“成熟”,我想应该是,在一个人生存的每个瞬间,五感都时刻竖起“触角”,敏感而丰富地感受每个喜怒哀乐,从而体验人生的矛盾与极端。不仅如此,即使处于极端情绪下,也能寻求用理性判断来左右自我行为和思维的生存智慧。只有感性和理性有机而巧妙地相结合,才能做出正确的行为,这才是成熟者所具有的能力。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学习这种能力并传授给他人。回头看看国内,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无一例外都在漠视和压抑孩子的情绪,一味地强调理性处事。当孩子哭时,大人会冷漠无情地喊“停”,一下把孩子所有的情绪都憋回去了。甚至还威胁孩子:“你看,那边警察叔叔正瞪着你呢!”有些家长还喜欢用奖励来引诱孩子的情绪,如只要不哭就立刻奖励一个冰激凌等。而当所有的恐吓和贿赂无法镇住孩子时,就会对孩子大打出手,继而体罚孩子。韩国是出了名的体罚国家,是全球197 个国家中,允许校园体罚的89 个国家之一;也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OECD)国家中,允许家庭体罚和校园体罚的7 个国家之一。相比之下,全球范围禁止体罚的国家(以发达国家为首)正迅速扩大,而韩国依然在诸多领域毫无顾忌地沿用体罚制度。专门监督体罚的国际机构表示,韩国的体罚程度与伊斯兰国家、新加坡等允许体罚的国家相比,要严峻许多。问题是这种体罚还经常被韩国人美化,用一句话来概括,即“打是亲,骂是爱”。但我可以肯定,没有一个人在挨打时内心还能感受到爱意。事实上,挨过打,反而会极端地认为惩罚自己的人是因为厌恶自己,而自己本来就是个该打的坏孩子。认为打就是爱,是一种错觉,是一种借口。大人试图用此来逃避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也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好理由。 一起来看下列观点,这些均是通过客观研究得出的结论,而非我个人的片面之词。体罚对于孩子的情感教育没有丝毫帮助。体罚不但会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任荡然无存,还会激起受罚学生的愤怒心理,使他感到不安,甚至变得更暴力。体罚会导致一个人出现不安障碍、酒精中毒和依赖性等心理问题的概率大幅度升高。体罚也许能起到短暂的效果,但并不能带来长期性效应,而且还会伴随一些副作用。体罚只能带来短暂的瞬间效果,以及更加长远的反抗效果(逆反效果)。体罚容易助长暴力。受过体罚的孩子最终有暴力倾向的概率非常高。为什么会如此倾向于体罚?估计人们只是因为它的随手性(不受时间限制)和经济性(无须成本)。但也许你并不知晓,在将来,必然会为体罚而付出代价。随着科学家对与大脑相关课题的研究发展,人们不但可以从哲学(道德)层面理解人性,还可以从科学(脑科学和人类发育学)层面来理解。前额叶的主要功能是负责人格的形成,这个过程通常在25 岁左右完成。最容易出现严峻问题的阶段,要数青春期。通常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后,会表现出分析力、计划性及判断力不够成熟,难以进行自我情绪调整的特点。首先在情绪上和孩子相互沟通,然后再逐渐转向理性行为。在这一过程中,情绪管理训练作为最先进的方法,对于人性教育非常有效。美国华盛顿州政府、比尔·盖茨财团、(美)国防部、PBS 教育广播电台、TALARIS 研究所等多所机构,都将“情绪管理训练”推崇为最佳的儿童培训方法。事实上,学生和儿童的人性问题,都是由于大人(家长和教师)不当或不到位的介入导致的结果。因此,我们不得不面临新的抉择。到底是延续过去那种无视先进技术和信息的奖罚教育方式?还是运用科学验证过的最先进方法?这种选择不单是选择介入方法,也是选择家长和子女及老师和学生相互对敌还是站在同一个战线的问题,甚至是国家未来能否跨入先进国家行列的选择。过去,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身边总是围绕着许多大人。除了父母,还有哥哥、姐姐、爷爷、奶奶、姨妈、姑姑、叔叔……不仅是亲人众多的大家庭,而且左右邻里和亲戚之间走动也相当频繁。这些对于人性教育,无疑是非常有益的环境。但近年来,几代同堂的情景正在逐渐消失。不但如此,就连核心家庭(仅由父母及子女组成)也不容易维持。如果是男主外型的家庭,爸爸就会不经常在家;而如果是双职工家庭,那妈妈也会经常缺席,不能对子女进行教育。就算妈妈在家里,如果孩子长时间沉迷于电视或网络游戏中,独处的时间比较多,与大人共处的时间同样少得可怜。不仅如此,随着同龄相聚的文化倾向加剧,导致孩子大多在自己同龄人的圈子里玩耍,周围已不再有父母跟随。这只能导致一种结果,孩子无法从成熟的大人那里学到有关人性与理性相和谐的办法,大大减少了这样的学习机会。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一家团聚的时间太少。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不得不思考将过去“习惯”的模式改变为采用“更有效办法”的模式。而情绪管理训练,恰好就是人们尝试不同方法的一个契机。事实上,我写这本书出于两个目的。 第一,希望教师们能通过本书介绍的情绪管理训练方法,营造一种更积极而且有意义的师生关系。通过这种努力,让孩子们从老师身上寻找到健全完善的人格魅力,使他们对于未来长大成人抱有一种美好的希望。“我一定要做个像老师这样优秀的人”,而不是消极且咬牙切齿地想:“我绝不会成为那种人”。达到这种境界时,老师也会克服所有的压力,从中体验到由衷的幸福。只有在这种教书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才可能摆脱学生人权与教师权利相互对立且格格不入的过激模式。 第二,希望父母不要把孩子想象成尚未成熟的大人,不要过分执著于孩子的缺点和不足,而应理解他们所特有的纯真与单纯,读懂他们的快乐和新鲜,真正与孩子快乐地分享童年。相信这些努力,会让你真正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每个孩子都是上天赐予我们的最好礼物。而这时,你也会明白,和睦的父母关系是我们能给孩子的最佳礼物。“孩子的情绪管理训练”应该是开启美好未来的神奇钥匙。当然,这需要你我共同努力,以创造更好的和谐关系!赵碧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5:55 , Processed in 0.062282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