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计生、卫生、教育等部门,都在积极开展0—3周岁的早期教育工作,“早教”内容有的侧重于智力的开发,有的侧重于亲子互动,有的侧重于健康的培养,而古时候的教育则是注重培养孩子如何做人。 中国古代的教育告诉我们:中国“教”这个字的本义是“长善救失”的意思。“长善”指父母帮助孩子如何增长他(她)的善心、善行;“失”是过失,如何来拯救他(她)的过失。这是教育!最重要的手段是“身教”。 这个教育从母亲怀孕开始。因为胎儿在母亲的子宫里,头脑很清楚,母亲的起心动念、饮食起居对他(她)都有很大的感应,他(她)不是无知。所以准母亲要做到:不善的话不说、不听,不善的事不看、不做。 婴儿从出生到三岁,还没有读书的能力,也没有识字的能力,可是,这个基础教育——伦理、道德等这个时候扎根。因为,婴孩一出生,他(她)就会看、就会听,他(她)已经开始在学习了。《弟子规》是父母要把它做出来给婴儿看,三岁以前他(她)天天看。父母是最接近的人,凡是跟他(她)接近的大人,言谈举止都要守礼、都要端正;凡是负面的、不善的,绝对不能让他(她)看到、不能让他(她)听到、不可以让他(她)接触到,这叫“童蒙养正”。保护他(她)到三岁,这一千天叫“扎根教育”,这个根扎下去的时候,中国古谚语里有一句话“三岁看八十”,到八十岁都不会变,也就是说,社会上那些不善的东西,他(她)不会沾染。 教孩子如何做人,重要的参与者是母亲。夫妇两人结合成为一个家,家的核心最重要两桩事情,一个是家庭物质生活,一个是传宗接代,两桩事情,男主外,负责家庭经济生活;女主内,内是相夫教子,最重要的是把小孩教好。古时候周朝最长800年,开国时,有三位妇女,周文王的祖母太姜、他的母亲太任,他的夫人太姒生武王、生周公----称“三太”,“太太”养的儿子都是大圣大贤这个意思。中国人从此以后管自己的妻子都叫“太太”,希望太太能够学太姜、太任、太姒,把小孩都教成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所以,中国社会不是重男轻女,对妇女期许的太高了。母亲真正爱儿子、真正是自爱,“天下太平,女子负一大部分责任”,为什么?因为孩子教得好: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所以,天下太平。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5:55 , Processed in 0.051302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