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城堡是由时间筑成的 相信每一位父亲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是,为什么许多孩子认为父亲不爱他呢?因为爱是一个动词,它是由时间和质量构成的,父亲对孩子的爱需要时间。爱孩子,意味着愿意为孩子付出自己的时间,它需要足够多的时间,需要一定量的“黄金时间”以及“关键时刻”。 孩子需要的是父亲的时间不是钱 孩子往往会把父亲的爱跟父亲的时间直接挂钩,在孩子的眼里,“爱我”就等于“花时间陪伴我”,时间就是爱的标志物。 一位父亲在日记里写道:“今天和儿子去钓鱼,又浪费了一天。” 儿子当天也写了日记,内容是:“今天和爸爸去钓鱼,可以说这是我出生以来最得意的一天。” “爸爸,我向你借一天,陪我玩一次,长大后我会还你100天。” 这是一个孩子向父亲的诉求。他的父亲是一名长途车司机,每天早出晚归,有时甚至一连几天不回家。从孩子记事起,就一直过着没有父亲的生活。父亲忙工作,从没陪孩子过过一次儿童节,甚至忘记了儿子的生日。孩子说:“六一儿童节那天,看着别的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一起开心的样子,我就恨爸爸。我想问爸爸,难道地球离了你真的就不转了吗?”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爸爸很晚才下班,回到家看到5岁的儿子站在门口,爸爸这时已经很疲惫,也很烦躁。 “爸爸,你能告诉我你一个小时挣多少钱吗?” “儿子,这不应该是你问的问题。” “可我想知道,爸爸。” “好吧好吧,我一小时赚20美元。” “那……爸爸,我可以跟你借9块钱吗?” 爸爸听了孩子的话有点生气,他烦躁地告诉孩子,爸爸已经很累了,不要再胡搅蛮缠了,赶紧睡觉去。 “我每天工作已经够辛苦了,不要再拿这些无聊的事来烦我。”爸爸生气地说。 小男孩一脸委屈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去了,过了一会儿,冷静下来的爸爸开始对自己先前的态度感到不安。 “我刚才的话有点重了,这是9块钱,拿去吧。” 小男孩开心地从床上跳起身,然后从被子底下掏出一叠皱巴巴的零钞。 看到这情景,爸爸的火气又升腾上来了。“你不是有钱吗?干吗还要借钱?” “刚才……还差9块钱。”小男孩有点怯生生地回答。 “爸爸,我想让你陪陪我。我有20块钱了,可以买你一个小时吗?” 在孩子的眼中,钱没有那么重要,父亲的陪伴更重要。有一些忙碌的父亲其实内心里很爱孩子,但是孩子却感受不到,认为父亲不爱自己,就是因为父亲没有花时间陪伴孩子。 孩子需要足够多的亲子时间 孩子需要足够多的亲子时间。如果父亲安排的亲子时间太少,他的心态就会显得急躁,急躁之下,本来用于促进亲子关系的时间就可能成为破坏亲子关系的时间。比如,有一个父亲,他每天安排20分钟的亲子时间,而且时间固定:晚上9点到9点20分。他很忙,即使是晚上还有好多事情要做。结果,一等到晚上9点,他就希望儿子抓紧时间过来接受自己的教育,而儿子可能因为其他事情(比如心爱的动画片)耽误几分钟时间,父亲就感到不耐烦,劈头盖脸地训斥孩子不珍惜自己的时间,训斥孩子不理会自己的一片苦心,弄得气氛很压抑,结果适得其反,父亲越是教育,父子间的关系就越差。有些父亲,因为时间紧,而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告诉孩子,所以往往就采取说教的方式,亲子时间成了长篇大论式的演讲,孩子自然没有兴趣听那些不断重复的大道理。 如果有足够多的亲子时间,父亲的心态就会平和下来,耐心地跟孩子沟通交流,去做一些孩子喜欢而不是父亲喜欢的事情,注意倾听而不是不停地说教,父亲的爱心就会被孩子慢慢体会到,让孩子感觉到父亲很爱自己、很在意自己。 关于多少时间属于足够多的时间,当然没有明确的标准,我们认为,父亲每天需要至少抽出半小时的时间,才能基本满足孩子对父亲的需要。 创造亲子的“黄金时间” 足够多的亲子时间是一个前提,但更重要的是亲子时间的质量,质量重于数量。如果对孩子不理解、不尊重,即使天天与孩子在一起也会让父子、父女间冲突不断、日渐隔阂,相见不如不见。孩子更需要的是来自父亲的高质量的“黄金时间”。 这种高质量的“黄金时间”有这样3个特征: (1)专注。父亲的这段时间是专门预留给孩子的,除非紧急而重要的事情,其他任何事情都不能干扰这段时间。 (2)以孩子的需要为中心。做孩子喜欢做的事情,聊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主要由孩子来主导和安排这段时间谈什么、做什么。 (3)以倾听为主。父亲要多听少说,一个善于倾听的父亲才可能是一位好父亲。 “黄金时间”可以融洽父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让孩子感受到父亲是真正在乎自己、关注自己的,这对孩子的安全感和价值感的获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十几分钟的“黄金时间”抵得上几十遍甚至几百遍内容空洞的“我爱你”。 抓住孩子成长中的“关键时刻” 有一些“关键时刻”,是父亲千万不能错过的,比如孩子的出生时刻、孩子的生日、孩子特别在意的某个重要活动(如某项比赛)。关键时刻,主要是针对孩子而言的,即孩子认为非常重要的时刻。这样的时刻不多,一旦错过了,父亲需要十倍甚至百倍的时间都不一定能弥补,因此它们被称作“关键时刻”。 在“关键时刻”,父亲的出席和陪伴对父亲与孩子关系的发展具有极强的加分效果,可谓事半功倍。这些关键时刻往往只有一次或少数几次,往往给孩子留下难以忘掉的深刻印象。 下面就是几位忙碌父亲,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做出了重大的牺牲,就是为了不错过孩子的“关键时刻” ★ 约翰·霍华德 在担任澳大利亚总理时,他可谓日理万机,但他还是设法挤出时间参加儿子在学校的辩论赛。 当他成为总理后不久,有次必须要去昆士兰州视察干旱地区,而他的小儿子那晚正好有学校的辩论赛,虽然他都要忙晕了,但他还是直接从机场前住学校。儿子特别对他说:“爸爸,谢谢你。我知道,其实你前一秒人还在昆士兰州。” ★ 比尔·哈文斯 在1924年的第8届巴黎奥运会上,最有可能夺得划艇金牌的是美国的4人组合,其中一位名叫比尔·哈文斯。不巧的是,他的第一个孩子的预产期正好在奥运会比赛期间。而当时,从美国到巴黎,只能乘坐速度很慢的远洋轮船。比尔进退两难:如果他去巴黎参加比赛,他就有可能实现自己参加奥运会的最大梦想,并极有可能收获一枚奥运金牌,但这也代表他无法在孩子出生的时候陪在妻子身边;如果他不去参加比赛,他多年参加奥运会的梦想就无法实现,因为这种机会对他来说只有一次。 虽然许多人,包括比尔的妻子坚持要他去参加比赛,但比尔最后还是决定放弃机会(事实上也放弃了金牌,因为美国队获得了该项目的金牌),陪伴在妻子身边,等待孩子的降生。 28年后的1952年春天,比尔在家中接到了一封来自芬兰赫尔辛基的电报:“亲爱的爸爸,感谢您在1924年我出生的那一刻,等候我的来临。我即将返家,身上还带着原本应该属于您的一块金牌。”他的儿子——富兰克在第15届赫尔辛基奥运会上夺得了加拿大式独木舟个人金牌,他认为这枚金牌其实也属于父亲。 ★ 阿朗索·莫宁 2000年第27届奥运会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篮球运动员莫宁作为美国梦四队的唯一中锋参加比赛。在比赛期间,莫宁放弃了美国队的三场比赛,飞跨了大半个地球从澳大利亚飞回迈阿密,他的目的只有一个:亲眼看到女儿的降生。当面对媒体的质疑时,他感到很困惑,他不明白为什么竟然有人问他为什么为了女儿的出生而错失比赛。 这些关键时刻,往往会给孩子留下许多有关父亲的美好的、温馨的记忆,许多孩子长大后对父亲美好形象的回忆往往也定格于这些关键时刻。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5:53 , Processed in 0.054855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