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育儿 幼儿期 查看内容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幼儿期2-3岁-家庭教育

2015-3-31 12:00|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9| 评论: 0

摘要:   小禾老师试图走入黑三的心灵,但遗憾的是,每次黑三都不理她,连一句简单的应答都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小禾老师发现他并不是因为有什么特殊癖好而养苍蝇,而是在观察苍蝇。于是小禾老师就以苍蝇为切入点, ...

  小禾老师试图走入黑三的心灵,但遗憾的是,每次黑三都不理她,连一句简单的应答都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小禾老师发现他并不是因为有什么特殊癖好而养苍蝇,而是在观察苍蝇。于是小禾老师就以苍蝇为切入点,送给他有关的书籍教会他阅读,让他画苍蝇,通过写各种苍蝇的介绍来练习写字等,最终,黑三成为家喻户晓的“苍蝇博士”。

  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的孩子并不多见,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找到孩子的兴趣点,然后适当加以引导,世间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学习也一样,我也听说过有的孩子是在荡秋千的过程中学会了数数,在折纸中弄明白很多立体几何的知识。

  锦囊3:鼓励孩子爱动脑,多动脑

  所有的孩子都有问不完的为什么,而我的办法是,在孩子还没开始问你之前,先做个“为什么妈妈”——凡事先问孩子“为什么”。

  从熊壮壮一出生,这几乎就是壮壮妈与他对话的方式。他还不会说话,壮壮妈就自问自答:“为什么天会黑呢?因为太阳公公下山了。”他会说话了,壮壮妈的“为什么”就问得更勤,而他也会努力地回答。当然,开始的时候是以妈妈的引导为主,因为他还掌握不了那么多词汇,对世界的认知也有限。再往后,他就能“胡编乱造”了,对自己的一些“精妙”回答乐在其中,并且开始没完没了地问我“为什么”了。

  这是一种引领孩子思维的方法,让他的大脑从被动到主动地运转起来,他就会自己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从而进行一定的推理、联想。我相信,人的大脑只可能越用越灵,当孩子学会了怎么运用自己的大脑思考、解决问题,他也就掌握了一种很重要的学习能力。在动脑的过程中,孩子也会拥有成就感和乐趣,会促使他不断地去动脑学习。这样,就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孩子当然好学了。

  锦囊4:保护好奇心和求知欲

  几年前我采访《吉祥三宝》的作者布仁巴雅尔时,他告诉我,这首歌其实是记录了他和女儿的一段生活状态,那个时候他妻子去日本学习,他独自带着两岁多的女儿在北京生活。刚刚学会说话的孩子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整天都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灵感乍现,他觉得这样的生活场景就是一首歌,于是有了传唱一时的《吉祥三宝》,歌曲里依然保持父女一问一答的形式:“太阳星星月亮是什么?吉祥三宝;花儿叶子太阳是什么?吉祥三宝;爸爸妈妈和我是什么?吉祥三宝。”

  不能苛求每个家长都会为孩子写一首歌,但最起码我们应该接受孩子问“为什么”。但事实上,面对孩子的发问,很多家长要么不耐烦,甩下一句:“哪这么多为什么。”要么干脆敷衍,随便找个答案应付一下孩子,能做到诚恳地回答孩子问题的家长并不多。

  不耐烦型的家长如果一直不耐烦下去,终于有一天,他真的会很清静,孩子大概也很知趣地不再问什么问题,我常听一些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内向时说:“小时候还老爱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的,怎么大了反倒不爱说话了。”如果不是性格原因,如果不是孩子已经学会了独立思考,不需要向大人求助的话,那么家长们就得反思一下自己面对孩子提问时的态度了。有的时候,孩子会反复指着一个东西问,请耐心点一次次地告诉他们,因为,孩子只是为了验证自己是否真的记住了答案,请放心,他们绝没有刁难或者拿家长开心的意思。如果孩子的问题家长答不上来,孩子肯定不会想到这种不耐烦是为了掩饰,孩子可能会以为自己哪里做错了,继而可能产生挫折感。

  有一次畅畅拿着《冰河世纪》的封面,指着每一种动物问:“这是什么动物?”问到树懒的时候,畅畅妈还真是想不起来了,但回答不上来,还真没感到什么压力,因为她不是生物学家,不认识树懒很正常。我们没有实现预备孩子所需要的所有知识,这就是事实,接下来怎么办呢?说完不知道就算了吗?

  诚恳只是态度,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接下来,畅畅妈带着畅畅,在电脑上查了相关资料,一步步找到答案,并且还给她看了卡通版的树懒和真实版的树懒的照片。我的理解是,共同找答案的过程也是孩子学习的过程。

  锦囊5:小孩子是边玩边学的

  对于孩子来说,学习是件快乐的事,尤其是小孩子,作为父母,没必要把所谓的学习搞得煞有介事,“来,宝宝,我们念古诗吧”“妈妈教你这个字是什么”,这样的话最好少说,别让孩子把学习当成任务。没有什么人喜欢背负那么多任务,孩子也一样。学习是孩子天生的能力,让他们自然地快乐地学习吧。

  即使识字这样的学习活动,也完全可以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壮壮妈从来没有主动教过熊壮壮认字,但五岁多的他常用字几乎都认识。起初壮壮妈都很奇怪:“你从哪认识的?”他说:“你每天晚上给我讲故事,我就看书上的字,就认识了。”还有他喜欢的动画片,壮壮妈发现,底下的字幕他也看,并且会记下来,所以动画片里出现过“麒麟”,当经过一个叫“金狮麟”的酒店前,最难认的那个“麟”字他也认得出来。

  盛行于欧洲的瑞吉欧教育,强调孩子由自然引发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强调孩子对活动、工作的兴趣以及该活动本身的吸引力。

  比如有的孩子对汽车感兴趣,他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非常关注汽车,此时,父母可以适时地捕捉他的兴趣点,从他容易兴奋或回应的话题进入,为孩子买来与汽车有关的图书;围绕着汽车,和孩子一起用积木或者任何材料搭一个加油站、建一个一个车库……孩子关于汽车的认知将极大地拓展开来。模仿开汽车,顺嘴说一个有关汽车的儿歌等,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孩子主动而有创造性地学习,而不是完全被动地按照成人事先划定的学习历程一步一步地学习。

  锦囊6:让孩子自己寻找答案

  《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雷夫老师,20年来在同一所学校的同一间教室里上课,他的学生都是来自非英语母语的移民国家,大多数都很贫困,然而雷夫老师带领他们创造了很多奇迹,比如他们的全国测试成绩在美国名列前茅,他们中的一些人进入哈佛等名校。能够持续在一段时间内,批量化地产生优秀学生,绝非偶然,雷夫的诀窍在哪里呢?

  教育理念固然重要,不少人也积极称道雷夫的“道德培养六阶段”,但我更欣赏他提到的一些学习方法,比如他在书里就有专章涉及如何学习阅读、写作、数学、历史、艺术和经济。

  教孩子学习并不是仅仅是老师的工作,家长也完全可以做到,并且不用刻意去做。生活给了我们很多机会,举个例子,每当孩子问我们问题的时候,我们直接把答案给他们吗?

  有一天,畅畅突然说:“吃饭的时候,嘴和牙齿在吃,舌头在干什么?”这个答案其实可以很容易地告诉她,但畅畅妈没有说话,递给她一颗脆冬枣,先让她放在嘴唇上,接着放在牙齿上,最后让她用舌头舔一舔,畅畅恍然大悟,说:“舌头可以尝味道。”

  如果直接告诉她答案,自然省事,但是,教给孩子学习和思考的方法比直接传播知识点重要,这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

  锦囊7:让孩子体会到成功

  成功能成为一种习惯,失败也可能成为一种习惯,成功带来的喜悦感会激励他们继续学习,而失败的阴霾至少会影响孩子的信心,我们不能希图孩子永远成功,尤其是对一些有难度的事情,但我们可以尝试着做点工作。

  首先是不要制定超越孩子心智发育的目标。曾经有人告诉我,她的孩子对阅读一点兴趣都没有,什么样的书翻一小会儿就扔开,当我问她孩子有多大时,她说:两岁。

  我们无法希望一个两岁的孩子像大人一样拿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从头看到尾,这么大的孩子很难实现所谓的自主阅读,如果再进一步看,孩子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长短跟年龄有直接关系,一般来说,五六岁的孩子能坚持10分钟左右,七八岁的孩子可以坚持到15分钟。如果强行要求一个两岁的孩子非得拿着一本书看半天,那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孩子觉得读书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其次,可以适当分解步骤,让孩子体会到小成功。还记得小时候数学考试时,老师通常告诉我们,可以把解题步骤写出来,即使最后未必全答对,但至少可以得到步骤分,孩子的学习也一样,如果有可能,我们不妨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而不是上来就让孩子去解决一个大问题。有一个名叫《味儿》的绘本,讲述了这样的故事,一个孩子十分抵触画画,因为他压根儿就不会,老师鼓励他,随便画个什么,他顺手在纸上点了一个点儿,老师很郑重地说:“请签名。”并且把他的画装裱起来。看到自己的“作品”如此受重视,孩子感到意外的同时也备受鼓舞,从此爱上了画画。

  我们不能存有一口气培养一个画家的妄想,但我们可以成为那个鼓励孩子画出第一个点儿的人。

  在○到三岁这个年龄段,教育的重点到底在哪里?是所谓的在起跑线上抢跑吗?未必!好比开车,刚启动的时候,我们得耐心等待相关的部件都进入工作状态才能加油,而不是一开发动机就猛给一脚油,车并不会因为我们心急而跳过程序马上进入飞奔状态,孩子早期的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家长必须帮助他们完成最初的启动程序,任何揠苗助长的行为都只是满足了家长一时的虚荣。

  关于学习的忌语

  你天生不是学习的料信心是孩子做好任何一件事情的前提,无论孩子学习如何,我们首先不能打碎他们的信心,否则再多的辅导班都不能解决问题。

  如果考100分,我就给你买……物质刺激或许偶尔有效,但从长远来看,很难成为孩子学习的动力,任何外在的诱惑都不如孩子自己主动学习能够长久影响他们。

  你要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去扫大街学习是为了成才,但学习不好也不一定就不成才。如果孩子学习好,我们没必要将学习跟一切所谓低贱的工作对立起来,如果孩子学习不好,那我们又何必过早给他们划定一个未来呢?我曾经亲耳听过一对母女的对话,小姑娘上厕所的时候不知道做错了什么,妈妈就说:“你上不了好小学就上不了好中学,上不了好中学就上不了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你一辈子就完了。”小姑娘怎么也搞不明白,自己的前途怎么就在卫生间里如此毫无逻辑地确定了。

  学那个干吗,又不考试这完全是基于应试教育的一句话,但事实上,孩子未来的知识构成并不完全等同于学校所学的书本知识,我们要做的恰恰是帮助孩子弄明白,学习是一种伴随终生的习惯,否则考试结束之时便是结束学习之日。

  只要你学习好,别的什么都不用管即使孩子学习任务已经很重,我们也没必要用刻意打消他们对其他事物的兴趣,否则有一天我们会突然发现,自己亲手打造了一个书呆子。

上一页123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5:53 , Processed in 0.061259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