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成为一个君子,一个人生完满的人,必须学习。学什么呢?学做人,学做事,学作文。向先贤学习,向书本学习,还要向身边的人学习,在社会交往中学习。学习,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事情。 如果我们的学习只是纸上谈兵,没有让我们的行为发生改变,那就等于没学;如果学习不能发自内心,让内心感到充实和愉悦,那也等于没学。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管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吕氏春秋》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东晋) 陶渊明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唐)颜真卿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北宋)林逋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南宋)岳飞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明)文嘉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 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鲁迅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华罗庚 关于圣人孔子的书《论语》,其第一个字是“学”,大儒荀子的第一篇是《劝学》,他说:“学,可以已乎?”可以说中国古代教育的第一个范畴就是“学”。要想成为一个君子,一个人生完满的人,必须学习。 学什么呢?学做人,学做事,学作文。像先贤学习,向书本学习,还要向身边的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社会交往中学习(社会是个大学校)。把学到的方法和知识,应用到自己的言行、生活和工作中,验证它们,实践它们,一切顺流而下,做事情很顺,这不是让人很快乐吗?“学而时习之”,这个习字,本来就是鸟反复振翅飞翔的意思,所以含有实践的意味。宋朝的道学家,程颢、朱熹、王阳明等都强调:如果我们的学习只是纸上谈兵,没有让我们的行为发生改变,那就等于没学;如果学习不能发自内心,让内心感到充实和愉悦,也等于没学。 学习,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事情,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为什么呢?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特别是现在学科分得很细,往往隔行如隔山。文学出身的人,不懂得历史,历史出身的人不懂哲学。李宗盛有首歌的名字叫“忙与盲”,我们盲点太多,要做一个完整的人,一个丰富的人,必须正视自己的缺陷和无知。怎么样来弥补呢?就要勤学好问。孔子说他自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师项橐(tuó),读易“韦编三绝”等故事,都给我们做了非常好的表率。无论我们处在什么年纪,只要决心发奋学习,都来得及。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我们如果懂得了人生的道理,即使不能长寿百岁,也没有多少可以遗憾的;但是如果我们一直懵懵懂懂,糊里糊涂地过一辈子,即使活一千年,又有什么价值呢? “其生也有涯,而智也无涯。”这是哲人庄子的感慨,要把我们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问中去,所以我们必须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鲁迅说,时间就是生命。也许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时间似乎可以大把挥洒,那是因为对时间、对生活、对生命还缺乏认识。其实,时间并不是说在我们自身以外还有时间这个东西,每一个人的时间就是他自己的生命,没有时间了,生命自然就走到了尽头。所以珍惜时间,就是热爱生命,热爱人生。 鲁迅还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要学会挤。中国古代有著名的三余、三上,以及祖逖闻鸡起舞,司马光“警枕”等,都是关于怎么挤时间的故事;《凿壁偷光》、《负薪挂角》、《囊萤映雪》等都是讲一个人怎么克服不利条件,坚持读书的故事;好学,必然需要珍惜时间,它的动力来源于自己高远的理想、信念和意志。《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则启示我们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可以给人带来荣誉。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5:52 , Processed in 0.053174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