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上,不少大孩子的妈妈近乎绝望地说:“我跟我家孩子几乎没法儿好好说话。经常是一沟通就以孩子哭闹收场。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甚至都想去算个命看看,是不是我跟这孩子就是天生合不来。”虽然听起来像是黑色幽默,但类似的困境,在我们当下的家庭教育中,却是非常普遍的。这也是我们一直在讨论的,如何跟孩子沟通的问题。 人们常说,说话是门艺术。对孩子而言,说话不仅是艺术,更是重要养料,说得不好,甚至有“毒”。因此,父母管住自己的嘴,真的很重要! 下面是我们常常在说的一些废话: 吃饭时不许再看电视,再看我就把电视关了! 别玩儿电脑了,我说了多少遍了。 瞎说什么,给我闭嘴! 又把衣服弄脏了,怎么这么不讲卫生! 这些话的特点是:父母居高临下地看着顽劣不化的孩子;父母习惯把负面词汇堆积到孩子身上。后果是,孩子不仅听不进去,而且会对父母产生逆反心理。即便孩子被暂时压制住,但内心情绪却未能得到化解。 别给孩子的好奇心上锁 常有家长百般苦恼地问我,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在我看来,孩子不爱学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心理动力不足。而这个心理动力,就来源于可贵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孩子问题多本是求知欲旺盛的表现。父母的搪塞、敷衍甚至不耐烦,都会大大减少孩子的意志力和主动性,结果孩子慢慢就习得了退缩和被动。试想,一个缺乏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孩子,日后怎么会有兴趣主动汲取知识、积极与人交往呢? 不仅如此,孩子不断得到类似的回答可能会影响良好的亲子互动关系。孩子的性格也容易怯懦自卑,遇到问题更容易选择放弃。所以,我的建议是: 1.巧妙自如地面对孩子稀奇古怪的问题 重视和肯定孩子问问题的态度。孩子问的问题无论你是否知道答案,是否觉得幼稚和不可理喻,都可以先拿出耐心,以鼓励孩子提问的态度来回答他,比如“啊,你提的这个问题太厉害了!让妈妈想一想。”这样,也给自己预留了思考时间。 2.巧用比喻,化解尴尬 比如孩子都喜欢问“自己是哪里来的”这样的问题。你大可不必欺骗孩子,也不必详细解释,可以根据孩子年龄段的理解能力巧用形象化的语言回答。我女儿开心也问过我这样的问题,我当时就是用给她讲过的鸭太太生出一个蛋的故事来回答的。 3.巧用绘本 现在很多制作精良的绘本都非常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大多数绘本都是根据孩子喜欢问的问题设计的。所以,养成每天跟孩子一起读绘本的习惯,孩子会在其中得到很多问题的答案。在孩子突然问你问题的时候,你也可以借用绘本中的人物给孩子作解释。 4.一起探寻答案 孩子问到父母不知道的问题时,父母往往担心直接说不知道,可能会影响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于是编造扯谎。这样其实反倒会让孩子在知道真相后产生不信任感。较好的做法就是承认不知道,并跟孩子一起寻找答案。我女儿开心前些天看到一本书上画着各式各样的深海鱼,就不停地问我这些是什么鱼。我很多都回答不来,就买了一本《动物大百科》回来跟她一起看。这也是一种方法。 智慧应对,教出更强大的孩子 1.别在敏感期伤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两岁左右的孩子就开始有自主行为了。这个时期是孩子建立自我评价的敏感期。他们常常什么都想自己做,但却又没有做好的能力。但这个时候父母千万不要说一些消极的话来打击他们的自主行为。否则,孩子就会处在羞愧的心理状态中,长期下去,会丧失斗志,失去挑战困难的勇气,形成怯懦的性格。 孩子在早期对自己的评价完全依赖于父母。父母不经意的低评价会让孩子在心中降低自我评价,认为“也许我真的很差”“我是做不好的”。这样的自我评价如何能让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有坚强的意志力去面对困难和挫折? 2.你的包容和鼓励是孩子信心的源泉 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给予鼓励和谅解。可以说:“妈妈知道你是想帮忙,但东西实在太重所以撒了。”这时,孩子的不安和羞愧一定会被你的包容和理解所融化。他会明白,你是理解他的,你对他的爱和支持,无论何时都不会改变。理解完了,要帮助孩子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你可以进行引导,如“你可以寻求妈妈或者爸爸的帮忙呀,我的宝贝!” 3.跟孩子一起收拾残局,做孩子的榜样 让孩子懂得为自己做错的事情承担后果的方法有很多,但责备和埋怨一定不是好方法。当孩子犯错时,家长不必多说什么,让孩子跟自己一起收拾残局,其实孩子会明白你想让他明白的一切。 4.给孩子创造机会,让孩子获得成功和自信 孩子的自信是通过一点一点小小的成就感建立起来的。平时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放手让他尝试去做。孩子喜欢拎东西,小的或者轻的东西就主动给孩子拎,并及时表扬和鼓励他。孩子会在小小的成就感和你的评价中获得自信。 巧妙应对,养出高情商宝宝 1.别说些没有意义,发泄情绪的话 孩子闹脾气让家长乱了方寸,于是开始摆权威来简单粗暴地强迫孩子接受。其实这样做,只会让孩子不服气,认为父母蛮不讲理。久而久之,亲子沟通就会越来越不顺畅。孩子要么变得压抑懦弱,要么变得乖张跋扈。 我一直很不喜欢“让孩子听话”这样的说法,为什么要孩子无条件地“听话”?真的是所有的“话”孩子都应该“听”吗?那父母是不是首先也应该“听听”孩子的“话”?所以聪明的父母不会不问青红皂白让孩子无条件服从。 另外,“你不……妈妈就不喜欢你了”这样的话最好不要说。我们一直强调给孩子 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性。父母的爱是不能有附加条件的。拿这样可怕的话语来威胁幼小的 孩子,可能会一时奏效,但给孩子心理埋下的阴影却是看不到、难抹去的。或者孩子已 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判断能力,他发现你只是将此作为权宜之计来威胁他,只是“说说 而已”,那这样的话就更加没有意义了。 2.合理订立规矩,巧妙化解争执 规矩要提前和孩子一起定好。为防止孩子有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在平日里就可以多跟孩子做一些约定。比如去超市之前,就跟孩子提前约定好,我们可以买什么,不买什么。甚至让孩子和你一起制作购物清单。孩子参与了,会更愿意遵守约定。 多用正向的话语给孩子提供选择,而不是用负向话语做威胁。比如: “你不要跑这么快!”换成“请你走慢一点儿,咱们可以边走边感受泥土的香味儿,还有小草和花儿的美。” “你真懒,把自己的房间弄得这么脏,还不快去收拾。”换成“请收拾一下你的房间吧,妈妈知道你是个爱干净的孩子。” “不要老挑食,这也不吃那也不吃。看你越长越瘦小了!”换成“看看这是小绿!吃了可以长很高呢!” 孩子没有在听自己说话,说:“你怎么老是心不在焉,我说的话你听到没有。”直到提高嗓门大喊大叫,希望对孩子有足够的威慑力。建议换成,直视孩子的眼睛,温和但坚定地告诉孩子:“妈妈有重要的事儿要跟你说,你要认真听。” “吃饭时不要玩食物。”换成“食物是用来吃的,吃饱了就变成大力士了哦!” “不能撕纸。”换成“这些纸是用来画画的,不是用来撕的。”同时提供一些废旧报纸等,供孩子撕。 “不能吃糖。”换成“糖要在饭后吃。我们吃完饭,就可以吃一颗糖了。” 总之,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语气柔和,态度坚定。孩子们控制力没有发展完全,所以给孩子建立规矩不可能一蹴而就,有时候会出现反复或者孩子不遵守的情况,这些都是正常的。父母需要用孩子能理解的话跟他讲清原委,表明立场。让他明白,他和父母定好的规则不能轻易更改,是要坚定执行的。 沟通是一门艺术。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其实是非常“讲究”的一件事儿。不要因为日积月累的“无心之失”和“口无遮拦”,让你和孩子之间出现沟通的鸿沟。良好顺畅的沟通模式,需要父母的用心和耐心。
本文由化学工业出版社授权摘自《陪伴是最好的教养》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5:51 , Processed in 0.057661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