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育儿 幼儿期 查看内容

我是独一无二的!宝宝的自我概念启蒙-幼儿期2-3岁-心理行为语言

2015-4-2 20:07|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8| 评论: 0

摘要:   自我概念决定孩子成长取向!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相信爸爸妈妈每天都有许多的新发现,并且藉由这些发现,加深对孩子的了解。有趣的是,孩子也是在与环境的持续互动中,累积对自己的认识,奠定行为模式,同时 ...

  自我概念决定孩子成长取向!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相信爸爸妈妈每天都有许多的新发现,并且藉由这些发现,加深对孩子的了解。有趣的是,孩子也是在与环境的持续互动中,累积对自己的认识,奠定行为模式,同时他的行为又会因外在的反应而改变。由此可见,自我概念为动态的成长历程,而无法单从静态、片面的学习获得。

  部分家长对“自我概念”不甚了解,因而不知道自己能或者该提供孩子什么样的帮助。其实孩子的各项发展,都是由认识自己为起点,才能顺利地向外延伸。建议爸爸妈妈不妨由认识自我概念及其形成因素开始,以便找出合适的因应对策。

  定义

  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儿童精神科医师刘书岑表示,自我概念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包括:“我怎么认识自己”、“对自身的感觉”、“我的价值观和信念”、“我对所作所为有何解释”、“我和别人有何区分”、“别人如何看待我”等等,涵盖身体意象、社会认知、自我认同及自尊等多重层面,而各层面间又环环相扣。

  自我概念之所以重要,在于一个人对自己行为、能力、价值观的看法,将影响他日后一切作为和决定。我们可以说,孩子将来会变成什么样的人、会有何作为,都和自我概念脱不了关系,自然不能等闲视之!

  形成因素

  长庚儿童医院儿童心智科临床心理师李筱蓉表示,自我概念的形成,绝非一蹴可就,而是经由长期的生活经验,及与身边的人互动中,一点一滴累积而成。或许家长会感到疑惑,婴幼儿每天不外吃、睡、玩,该如何进行自我概念启蒙呢?家长别担心了,这些乍看再平常不过的活动,对婴幼儿来说都是宝贵的探索经验,若再加上他人的回馈,一切就变得不一样。

  自己探索乐无穷

  生活中的大小事物,在孩子眼中都是新奇无比的,这时如能给予他充分探索、练习的机会,不仅有助于提升多方面能力,还能从尝试成功的经验里,了解自己的能力范围且获得自信心。

  他人的回馈不可少

  年纪越小的孩子,能力有限,对自己的感觉很多时候都取决于别人的反应,例如婴幼儿每次发出“ㄇ丫、ㄇ丫”的声音就能够得到注意与照顾,做了一个反应之后能够被称赞、让自己和别人都很高兴,因而获得自己是重要的、被肯定的认识。而这些都是自我概念的基础。

  他人的回馈,具备刺激发展的作用,而自我概念也会随着互动经验的增加,逐渐清晰或改变,像是家长在孩子有良好的表现时,不吝于给予赞美,他脑海里会去强化这份肯定,持续去做更多的尝试和努力:因此在婴幼儿时期,良好的生活照顾及亲子互动绝对是不可或缺的。

  一点一滴累积对自己的认识

  自我概念启蒙是一个持续且动态发展的历程,数个月大的宝宝,就能感觉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接着慢慢从与主要照顾者的互动中,累积对自己的认识,日后随着年龄增长,手足、同学、老师、甚至是陌生人相继加入人际互动,孩子的自我概念也越来越清楚了。李筱蓉和刘书岑都表示,家长只要认识自我概念的机制和过程,孩子的言行其实不难理解,更不用担心错过孩子的成长!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Check1 3~4个月

  刚出生的小宝宝,能够区分自己和他人的部分非常少。旁人抓着它的小手、小脚玩,他并不能辨别这是自主性的动作或外力所致。约至2~3个月大时,较能感觉到自己的手脚在动,3、4个月大时,会想要伸手探索,来感觉自己与外在的关系。

  Check2 6个月大

  6个月大的孩子,因感觉动作层次提升,喜欢东看看、西看看,还会吃手指头、踢踢脚,反覆地运用自己的肢体,藉此来观察能够达到何种满足。此外,当他从发出笑声,可以吸引爸爸妈妈过来跟他玩,一哭就会有人来照顾他,慢慢了解到不同的表现将得到不同的回应,并累积对自己的认识。

  Check3 18个月以后

  发展心理学家Michael Lewis和Jeanne Brooks-Gunn(1979)曾做过关于自我再认的研究,即把不同月龄的孩子分成几组,先请妈妈在孩子未察觉的情形下,偷偷在孩子鼻子上抹上口红,再将他们带到镜子前,观察他们的反应。结果显示8个月前的孩子虽会感到好奇,但全然不知镜中影像和自己有关。8—16个月的孩子则以为镜子里有另一个人,会想要去找他,隐隐约约感觉那人的动作和自己有关。而1岁半的孩子则已能知道镜中的孩子就是他,由镜中的影像发现自己的红鼻子,感到不好意思,同时了解自己的动作会引起镜中影像的改变。这些都显示一岁半的孩子已开始对外观发展出一定的自我概念。

  承继之前的发展,孩子至2岁时,自我意识很强,特别喜欢表现,对自己的认识不再停留于外观,而是强烈地想要尝试各种事物,并从每一次的尝试中,挖掘自己的能力,并且看看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对自己的行为、能力有更多的了解。

  Check4 3~5岁

  这时期的孩子,因认知发展的限制,所以很少听到他们以形容词来描述自己或他人。相反地,具体的拥有物或生理特质、最近发生的,及对他们来说有意义的重大事件则会出现在对话里。例如他们会开始把自己归到某一个分类里,像是男女、大人小孩、皮肤的颜色等,或者以他的所有物来描述自己,如,我有一台脚踏车”、“爸爸买玩具给我”、“我喜欢冰淇淋”、“我喜欢和小明玩”、“我有绑辫子”等等。直至孩子六岁以后预备进入小学,方能以较抽象的心理特征或个人特质来描述自己。这个时期,也是自尊感开始浮现的时期。孩子藉着探索外在世界的活动经验、学习到新的技能等,从中体验到自发、自主与自尊。

  自信vs自卑

  刘书岑表示,学龄期前的孩子,他对自我的看法,仍比较倾向于从他人的反应得到信息,如生活上被照顾、被回应的经验、大人对其行为好坏的赞美或贬抑等,从中逐渐形成其自我概念和看待人际世界的内在运作图像。值得注意的是,此时他收集的讯息通常较为片段,认知上又不具备足够的讯息处理能力,如果缺乏安全的依附关系,及正向的回应,极可能会形成负向的自我归纳和自我概念。

  自我认同正向的孩子,明显较有自信,而长期接受负面讯息的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价值通常抱持比较负面的态度及评价。家长可别以为孩子年纪小,而轻忽自我概念对他未来发展的影响,导致自信、自卑的差别会越来越大!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est

  你的孩子属于哪一型?

  李筱蓉表示,因每个孩子随着发展状况、所处的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不同,自我概念也有其个别差异。大致来说,自我概念可以分为正向与负向两大类型,两者各方面表现差异如下:

  正向发展型

  1.喜欢自己,较有自尊、自信心强。

  2.知道别人关心他,他也能发挥影响力,拥有较开放的心胸。

  知道自己表现得不错,能经由努力得到某些满足,因而会思考该如何做得更好,进而提升表现。

  1.较能自我给予肯定,自主性地努力,不一定非要有奖品才肯去做。

  2.面对没把握或新事物时,尝试意愿较高,而且他对自己有信心,愿意去努力,相对成功机率较高。

  因能接受不同的讯息,即使做错事,心情有点难过,但较愿意接受修正,不易失控或放弃。

  负向发展型

  自我赞同

  无所适从,没有办法真正接受自己,或肯定自己有优点。

  成就动机

  怕犯错,很可能大人脸色稍有不对就马上退缩,或造成他过度预测大人想法,习惯去讨好对方。

  自主性

  比较被动,因怕被责骂或批评,演变成“一个口令、一个动作”的情形。

  挫折忍受度

  遇到困难容易生气、抱怨或放弃,觉得“我一定做不到”、“反正我就是这样了”。

  人际关系

  由于怕被拒绝,不敢结交新朋友,或是过度依赖,在团体中可能会适应不良。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认清助力?阻力? 启蒙效果佳

  父母作为子女的主要照顾者,同时也是引领、提供孩子最初社会化经验的人,孩子会朝向自信或自卑发展,其实就奠基在亲子互动。家长照顾孩子固然辛苦,偶尔不妨想一想自己的教养方式,是孩子成长的助力还是阻力?方能打造一个更适合成长的环境:

  ★女建立安全的依附关系:

  刘书岑表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从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即便是襁褓中的小婴儿,如有家长妥善的照顾,和及时敏感的回应,孩子便能感觉到自己处在一个安全的环境,并产生基本的安全感及信任,之后配合其力的发展,作为孩子放心探索周边一切,乃至未来更广大的外在世界之“安全堡垒”。

  ★适切回应孩子的需求:

  除了衣食住行的照顾外,如何回应孩子的需求,也是影响自我概念启蒙的关键,包括从小建立安全的依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他的身心转变:怎么处理孩子良好的或者不适当的行为,有无传达清楚的规则让他知道等,这些通通不能轻忽!

  要提醒家长的是,当孩子处于认知发展阶段的感觉动作期时请不要吝于给予语言及非语言的讯息,如愉悦的表情、声音等。待他大一点时,如有良好的表现,适度且明确的赞赏具有很大的增强作用,能鼓励他提升努力及表现。做错事时,也不建议采取严厉的处罚,而是要将你的处理规则清楚地传达给孩子,并以温和但坚定的态度一致地、确实地执行。家长若一开始便不曾注意孩子的行为,无法适时给予回应,之后又直接以打骂来处理问题,必然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我概念发展。

  ★多元探索丰富自我概念:

  李筱蓉表示,家长应鼓励孩子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像是人际互动的经验、认知能力的累积、才艺技能或兴趣的发展等或者帮助他发觉自身性格或行为上的优点,如很温柔、细心、主动、努力等等,而不要局限于认知学习,避免当他在某—项领域表现不好时,便觉得自己不被接受、没有优点。

  ★允许他犯错、表达自己:

  现代生育率低,家长容易因过度保护、希望孩子表现超前的期待、生活忙碌,而直接帮孩子处理大小事物,结果反倒剥夺孩子的练习机会、然而孩子本就需由不断的尝试,修正,达到社会认可和自我认同的平衡,藉此累积自信心,再加上如能有充分表达自己或探索的机会,他会感觉到被信任,对建立自我概念都有很大的助益。

  ★勿用“结果”断定一切:

  好的结果固然令人欣喜,不过对孩子来说,“过程”的重要性不亚于结果。家长应多肯定他尝试的意愿、过程中的努力,否则容易给孩子一种错觉,即他的价值好像只建立在结果好坏。孩子彷佛戴上光鲜亮丽的“假我”面具,却不敢肯定真实的自我。

  文/蔡淑如

  咨询/长庚儿童医院儿童心智科临床心理师 李筱蓉

  台大医学院儿童精神科医师 刘书岑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5:46 , Processed in 0.067176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