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产生——私有意识产生,明确指明“这是我的。” “我的” 几天前,时代廊桥幼儿园的一个小朋友,在走廊里拉了巴巴。就在老师去给她拿裤子的时候,她把自己的巴巴包了起来,老师来时发现巴巴不在了,就以为是打扫卫生的阿姨来收拾了。在卫生间里,老师帮她洗屁股,她告诉老师,巴巴已经被她扔了。拉完巴巴后,她再也没有让任何人动过她的书包,包括平时可以动她书包的老师她也拒绝不让动。幼儿园的老师都知道她这段时间一直是这样,所以没有太留意。放学回家后,妈妈爸爸打开书包一看,大吃一惊。原来,她把她的巴巴带回了家。再问孩子原因时,孩子的回答更令人惊诧:“这是我的。” 看完这个故事,你一定会被孩子的举动惹得捧腹大笑。尽管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例子,但它却让我们了解了儿童的一个秘密,那就是自我意识的产生。 其实孩子在2岁左右的时候,许多的妈妈都开始注意到,当其他的小朋友来家里玩时,自己的孩子不愿意和别人分享玩具也不愿意让别人看他们的书,就算是他自己不想玩的、不愿看的也决不让别的孩子动,谁一拿,他立刻就说:“我的。”有的小朋友在户外玩耍时,见到别的小朋友玩东西,就要跑过去不由分说地抢过来,而且振振有词地说:“我的。”然后强行据为己有,妈妈们总是被弄得哭笑不得。 我们在幼儿园也能看到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上幼儿园时带的所有东西都不许别人动,也不让老师帮助他们提书包或别的东西。有时候书包特别重,有时候还要带被子,孩子就宁愿把东西拖在地上拉着走,也不让老师帮助。必须亲自拿着,因为那是他的。即使是进教室时脱下的鞋子,也要坚定的放在自己的书包里,当然就更不愿意给别人分享任何东西了。在这个年龄的孩子,什么都是“我的”,拿什么都是“我的”,总之全都是“我的”,好像这时候他们唯一的事情就是看着“我的”所有的东西,除此之外的任何事情都不重要了。 这些时候父母常常感到不解,感到难堪,觉得没法改变和说服孩子,甚至习惯性地把孩子的这些行为解释为自私的表现。如果这种现象再持续下去,家长们就会说,我这孩子怎么越来越自私了,什么都不让别人动,动不动就说这是我的这是我的。实际上这个时候的孩子跟自私是毫无关系的,我们一定要区分清楚自我和自私的关系。自私指的是在利益上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选择了损害他人的利益,而满足我自己的利益,这样的情况才叫做自私。那么自我呢?指的是一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情感、心理和意志的需要行使自己的计划、支配自己的行为。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呢?儿童在一出生时,他是没有自我的,他和世界是浑然一体的,儿童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在这个建构的过程中,最初儿童是通过占有属于自我的东西来区分自己和他人的,当儿童占有了自己的东西,当这个东西完全属于他时,儿童才能够感觉到“我”的存在,这也是儿童的自我诞生的标志。 此时的父母们应该满足儿童的这个需求,不要谴责孩子的行为,这样,我们就给了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因为这是儿童建构自我的开端。(王晓燕 )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5:45 , Processed in 0.063262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