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放弃欲求的孩子,不能放弃欲求的孩子 1岁之前“放弃心”( 自我抑制力的基础 )萌芽的孩子,在1岁以后3岁之前可以顺利接受其他重要的训练。这样他就更可能成长为健全的人。 那些训练都是孩子在1岁之前拥有“放弃意识”之后才能进行的。如果没有“放弃欲求”的意识,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很多父母现在没有犯这样的错误,正在以适当的方式育儿。即使用的也是“孩子中心育儿法”,但是并不囫囵吞枣,而是有所区别。 所以孩子虽然在性格上有点“性急”或“任性”,但止于“调皮耍机灵”的程度,总体来说还是成长得比较健全的。不过,大约2成的父母几乎没对孩子进行过放弃训练。 现在看来,“暴力胡闹的孩子”几乎都是这一时期没受过适当的放弃训练的孩子。 不进行放弃训练的父母 不进行放弃训练的父母中有些是放任孩子不管的父母,像离婚的家庭,还有虐待孩子的家庭,那样的生活环境下,确实会有这种现象。 但是现在最多的是对育儿充满热情的父母。 做这种训练他们当然会担心,“那种训练不会影响亲子之间的感情吗?”“孩子不会反抗吗?”其中还有些父母更是感情用事,认为“不愿意用那种方式,要让孩子无拘无束地成长”。 其实这些都是受到那些不成文的观念的影响,比如“不能违背孩子的意愿”,“不能让孩子哭”,还有就是“父母的爱和亲子之间的skinship比什么都重要”的固定观念。 但是,这个时期只做skinship而不做放弃训练的父母,实际上犯了先后顺序颠倒的错误,将来意识到非做不可的时候,那时已经是马后炮了。 什么是skinship Skinship是日本造的英文,英文字典里查不到,是日本特有的,不是世界共通的用语。原意是“亲子之间的肌肤接触”,在《 斯伯克博士育儿经 》中限于育儿室那种语境。但是不知什么时候,在日本升级到了整个育儿方面。 Skinship原本是表达爱的一种方式( communication tool )。即使不用肌肤接触,也有许多其他的方式。这也是为何该词不被世界认可的最大原因。比如说,只用单纯的肌肤接触,有很多爱是无法传达的。国外用attachment这个词表示基于“亲爱感情”的相互之间的信任,广为应用。而且不止于亲子之间,也包括养育孩子的家人,福利机构的职员与孩子之间。 人类之爱不仅仅限于温柔的爱,有“紧紧拥抱的爱”,也有“严厉训斥的爱”,还有“放手的爱”( 敦促孩子自立 )。这些都是爱的重要表现方式。倒不如说,只有用skinship之外的方式才能传达更多的爱。为什么要狭隘地认为只有“亲子之间的肌肤接触”才是重要的呢? 掉入这个怪圈的不只是父母们。 接受咨询的一方 这是真事。 “我不知道应该怎样跟孩子打交道。”年轻的妈妈对咨询师说。 咨询师是这么说的:“你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得到过肌肤接触吗?” “没有过。” “也是啊,你自己没有在父母的爱下长大,所以你也不会用爱来与孩子接触。” 最近,真有这样的咨询师在为人们解答疑问,真是让人吃惊。接受咨询的人们,做好心理准备也是很重要的。 临床心理咨询师所进行的心理咨询,不管结果如何,在现行的资格认定制度下,咨询师都是没有职业上的责任的。他们的过错不会被追究,也不对后果负任何责任。 信还是不信咨询师,信的结果是好还是坏,一切的责任都在于咨询者自己。也就是说,“咨询者要自己判断是否全盘相信咨询师的建议”。 咨询者不能自己判断的时候,容易被咨询师或者他人的言语所左右,容易迷惑,这一点要注意。 咨询师的建议只不过是见解之一而已。 刚才那个去咨询的年轻妈妈,其实只要爱孩子,她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与孩子接触,这样可以告诉孩子人类有很多种爱的方式。 孩子即使再小,也能感觉到父母是否爱他,他们识别敌友的感觉比成人还要敏锐。只要父母真的有爱,他们就完全可以感觉到。爱是不需要特别表演出来的。要是演戏的话,那层“伪装的皮”很快就会被剥下来。 最可悲的是那些相信所谓skinship是唯一的爱的接触方式下养大的孩子。这些孩子没能理解多样化的人类的“严厉的爱”,就那么抱着对爱的渴求,怀着对社会的怨恨度过一生。 当他们面对社会的“严厉之爱”的时候,很快就遭遇挫折,他们喊道:“是把我养成这样的父母不好!” 最后的加工很重要 3岁之前,培养孩子自我抑制力的工作到了最后阶段。1岁之前培育的“放弃萌芽”给其后育儿的顺利进行做好了准备。 那么,3岁之前应该怎么做呢?跟两个要素有关系。首先,3岁前后孩子真正的“自我”开始萌芽,那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开始,自我抑制力的基本训练到此必须完成。“第一个反抗期”开始以后,孩子的逆反心理增强,再想训练的话很困难,不仅效果无法期待,孩子还有可能因此胡闹,这样的话就是顺序错误了。另外,人类的“自制力的中枢”是位于大脑前额区的“眼窝前额皮质”,它的发育是从2岁半到3岁之间,临界期非常早。 为了促进“眼窝前额皮质”的发育,在充足的爱的基础上建立信赖关系,以及在3岁之前的放弃训练都是非常必要的。 这两件事情都是有期限的——3岁之前。 如果这个时期“眼窝前额皮质”发育不全,动辄发火孩子的基本性格,比如自我中心、任性、没有共鸣感和体贴心、缺乏忍耐等,即使多少有些缓和,有些修正,但是也会伴随其一生。 到上学年龄,引起“班级秩序混乱”、“班级崩溃”和校园暴力的孩子,他们的性格在教育下即使看上去有些转变,原则上也是改变不了的。 于是,最终这些带着性格缺陷的孩子走入社会、融入企业,企业对如何管理他们伤透脑筋。这就是现实的问题。 3岁以后,将进行更进一步的“欲求忍耐”训练。而且,关于社会性下人的价值观的学习机会也仅此一回。这是下面的课题。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5:44 , Processed in 0.053898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