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闭上双眼,去想象这样一个情景:你盼了好多天,终于见到你心爱的人儿。你们早就约好在某个餐厅享受周末的晚餐。空气中弥漫着浪漫的气息。你很享受这个时刻。遗憾的是,两小时后,你还要去赶飞机。你们在一起的时间总共不过两个来小时而已。每一分每一秒,对你来说都很宝贵。突然,一个陌生人闯进来,跟你的爱人打了个招呼就没完没了聊开了。他们聊天的内容并不重要,纯粹是闲聊,你听不懂,也不感兴趣。你一心只想独自享受与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的时光,不想被外人打扰。但是,半小时过去了,那人并没有要离去的意思,也没人理睬你。你感觉很烦闷,但是没有别的事情可做。你开始玩弄手头的餐具。玩了10分钟,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接下来,你决定玩自己的围巾,尝试了各种的系法。当然,你系不出更多的花样。你越来越烦躁,期待那人赶紧离去。但是,他们相聊甚欢,完全没有要结束谈话的意思。又是半个小时过去了,还是没人理睬你。你如坐针毡,开始通过各种巧妙的方式让他们关注你,但是,你的爱人不仅不理解你的感受,反而来了一句:“请你安安静静待一会儿!我现在要跟朋友讨论一些问题。”此时,你的感受如何呢? 现在,请闭上眼睛,回味一下刚才的感受,让那种感受变得更加清晰、强烈。然后,请换位思考一下。当我们把孩子冷落一旁,与其他人相聊甚欢的时候,孩子在做什么呢?当我们要求他自己玩儿,不要打扰我们的谈话时,他又该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孩子还小,他总是希望妈妈有更多的时间陪伴他。况且,动来动去,让自己有事情可做,无聊的时候寻求安慰,是他们的本能。加上他的自我控制力还比较弱,他无法像我们,能耐着性子控制自己枯坐半小时、一小时,去听一场无聊又完全听不明白的对话。几分钟对他来说已经足够漫长。于是,当妈妈专心与人聊天时,为了吸引妈妈的关注,他只好去拍妈妈的脸,把妈妈的头掰过来,朝向他自己。如果妈妈继续聊天,他就只好喊叫,大声表达自己的不满……每次他这样表达自己需求的时候,妈妈就会给予短暂的关注。尽管有时候,妈妈的关注是负面的。比如,妈妈可能会呵斥他,严肃地要求他保持安静。在多次提醒无效的情况下,脾气暴躁的妈妈可能控制不住情绪,甚至会拍他小屁股几下。不过,对他来说,能获得这种关注,已经是一种成功。 “妈妈,不要跟别人说话。”孩子的这种需求,是可以理解的。妈妈一跟别人说话,他就被冷落。倘若他正跟妈妈游戏,或者开展其他的活动,外人加入,他喜爱的游戏与活动就被迫中断,他的权益莫名地受到侵犯,他自然感觉不舒服。明明是妈妈与孩子的游戏在先,为什么外人一进入,孩子喜爱的游戏就可以无端地被中断呢?如果我们可以要求孩子等待,为什么我们自己不向孩子示范等待呢?理解了孩子的这种需求与感受,我们就可以尊重孩子,用更好的办法去处理这个问题,既不让孩子有被忽视的感觉,又让他学会礼貌待人。 况且,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之所以敢于把孩子冷落一旁,是因为我们没有尊重他的意识。在我们的骨子里,孩子是属于我们的,因此,我们可以随意地支配。但是如果仅仅因为他是个孩子,我们就可以冷落他,不尊重他,是不是也很不公平呢?试想,如果我们把孩子替换成一个成人,三个人的关系就变成了这样:你正跟某甲聊得欢实,某乙突然介入。于是,你的兴趣彻底转向某乙。你们俩滔滔不绝。某甲完全无法介入,而你们全然没有注意到某甲坐上了冷板凳。某甲即便不拂袖而去,也会感觉很别扭。尊重孩子,不应该是一句空谈,而应从这些细微处做起。况且,从细微处着手尊重孩子,实际上也是在给他良好的示范。一个得到尊重的孩子,他才能从我们的身上学到尊重他人的技巧,继而懂得尊重别人。 当我们与朋友聊天的时候,如果孩子恰好在旁边,我们不妨从一开始就以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将其带入。只要他觉得自己受到尊重,得到关注,那句“妈妈,不要跟别人说话”就会被他弃置一旁。 琛琛小的时候,为了吸引我的关注,他也会说:“妈妈,你别跟别人说话。”或者干脆来一句:“妈妈,你别说话。”记得有一次,邻居家女孩趁商场打折的时候买了一双高跟皮鞋,很兴奋地拿来给我看。因为这双鞋,我们自然而然便聊起商场打折的话题。聊得正酣的时候,琛琛急了。我意识到冷落了他,于是,开始想办法补救。 “我前两天也给琛琛买了一双新鞋呢。你看看,琛琛的鞋也很漂亮吧?鞋面上还有米老鼠的图案呢。”对方自然要恭维一下琛琛的鞋。小家伙一听到说米老鼠,立刻开心地把小脚丫翘起来给阿姨看。米老鼠是他那个阶段最痴迷的角色,因此,在谈话中引入米老鼠,是吸引他关注、让他觉得自己受到重视的好点子。 “你那双皮鞋多少钱?” “98元。” “果然是便宜。琛琛的鞋更便宜,有米老鼠图案,就更显得便宜了。”转向对方:“打了几折呀?” “打了5折呢。跟的高度也合适,挺舒服的。” “真不错。改天我也去看看。琛琛,你看看,阿姨的鞋是高跟的,你的是平底鞋。你的鞋跟阿姨的鞋有哪些不同呢?” 就这样,时不时捎带着把孩子也扯进去,让他也有参与话题的机会,他就不会觉得自己被冷落,自然就不会跟妈妈对抗了。 从那以后,每次带着琛琛碰上邻居、朋友,在与他们聊天的过程中,我都时不时找个机会,让琛琛以他能理解的方式参与一下。这样一来,我们就尊重了孩子,让他心情舒畅,他自然就不会跟我们对抗了。而我们也因此主导了局面,就不会从始至终被孩子牵着鼻子走了。 当我们因为某些原因,不得不中断与孩子的游戏,去跟他人交流的时候,不妨干脆事先跟孩子交代清楚,而不要等到孩子开始不耐烦再去关注他:“我们玩得好开心呀!不过,我们需要暂停一会儿。妈妈这会儿要跟阿姨聊点事情,聊完再跟你玩儿哦。我大概需要10分钟,你看看,表的指针走到这个位置,就差不多了。你先……(给孩子安排点别的活动,比如看书、画画、搭积木,或者其他孩子喜爱的活动)等着妈妈哦!”之后,给孩子一个热烈的拥抱,一个亲吻,给他一些正面的暗示,他就会尝试耐心地去等待了。 不过,孩子对时间没有具象的概念,因此,当你告诉他需要等10分钟的时候,还不到两分钟,他也许已经忍耐不住了。此时,让他有事情可做,是帮助他消磨时间、避免无聊的最好方式。即便孩子有事情可做,当他发现妈妈被别人占用的时候,他也会“吃醋”。因此,视情况不时给他一点儿关注,是保证他耐心等待的强心剂。给予孩子的关注可以很简单,比如,对着他竖个大拇指,或者赞赏他一句:“你已经安静地玩了5分钟,妈妈相信你还可以玩更长的时间。我看到你控制自己的能力越来越强了。真不错!”也许孩子并不能完全听懂这些话的含义,没关系,妈妈赏识的态度,孩子是可以明确感觉到的。于是,他的耐心得到鼓励,他尝试等待的时间就会越来越长。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5:43 , Processed in 0.057162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