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育儿 幼儿期 查看内容

治疗受伤的海希-幼儿期2-3岁-心理行为语言

2015-4-3 21:48|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8| 评论: 0

摘要:   我接受的个人案例分两种:个人规划和突发事件。   个人规划,也就是个人成长顾问。主要帮助父母根据孩子各方面的特点和家庭状态来规划孩子现在需要的成长机会和具体实施方案。另一类就是解决突发事件的咨询, ...

  我接受的个人案例分两种:个人规划和突发事件。

  个人规划,也就是个人成长顾问。主要帮助父母根据孩子各方面的特点和家庭状态来规划孩子现在需要的成长机会和具体实施方案。另一类就是解决突发事件的咨询,例如前面静静的咨询案例。

  让我感慨的是,早在2003年,无论个人成长顾问还是突发事件,都几乎无人问津。可两年后的2005年,人们开始意识到“聊天”的重要性。社会的进步让人们意识到“术业有专攻”,虽然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孩子的父母,但并不代表一定都成为合格的教育者,他们需要学习做父母,需要专业的帮助。更重要的是,生活质量的提高让人们有时间和精力抬头看看天空,思考自己心灵的需要,开始重视精神食粮的重要性。

  相比较之下,我更喜欢个人成长顾问,因为个人成长顾问能够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据调查,中国的爸爸妈妈们总是在孩子出现某种问题,产生了严重后果之后才想到解决,而不懂得提前防范。当然,也有父母告诉我,不是不想防范,而是根本不知道应该什么时候防范、如何防范。

  教育是一门科学,不能仅凭经验。

  事实上,个体成长的生理和心理规律决定了教育本身就是一门学科,但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比如说,父母们总会抱怨自己处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偷懒,每次写作业都喊手酸。面对这样的情况,父母们自然会对孩子颇有微词,最后可能发展成一场“战争”。可孩子在发育过程中,写字用到的小肌肉群是晚发育的,所以低年级的孩子握笔写字超过30分钟确实会手酸。如果我们掌握了这样的科学规律就会理解孩子,就能适当调整写作业的时间,让孩子感受到做父母的体贴与关心,增进双方的信任。我们还常忽略孩子的好奇心强和自控能力有限这些正常现象,而仅凭经验为之下定论是“多动症”或者“感统失调”。

  教育的科学性需要普及,这是我一直努力在做的事情。

  临近中午处理完内波教授的邮件,我顾不上吃饭就开始准备下午的咨询。在咨询开始前的一小时内,我不吃任何东西,胃里饱饱的感觉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大脑的运转。

  即将到来的这一家人,因为是被推荐来的咨询者,我多少了解一些基本情况。这是一个复杂的家庭,爸爸是意大利人,妈妈是云南人,孩子八岁,到中国的时间很短,还不到10年。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没有学校愿意接收这个孩子。

  意大利和中国的混血儿,应该是一个极漂亮的男孩,我和他用什么语言沟通呢?我活动了一下舌头,用中文、英语和德语分别进行了练习,只希望一会儿不要被意大利语所困扰。

  13点整,我的房门准时响起叩门声。

  天啊,一个天使般的小男孩出现在我面前,又大又黑的眼睛,挺拔的鼻子,白皙光亮的皮肤,还有那头乱糟糟的头发,让我忍不住上去抚摸了他。他冲我一笑:“Hello!”那一刻,我觉得那是天下最好看的笑容。

  瘦弱的海希安静地坐在角落里,我还是忍不住在和他父母谈话的过程中看看他,他并没有回避我的目光,总是冲我礼貌而温柔一笑,这让我觉得温暖。

  父母娓娓道来的讲述,让我对这个漂亮小家伙如此复杂的经历感慨万分。

  六岁以前的海希,在意大利和印度生活,从小妈妈跟他说中文,爸爸跟他说意大利语,可在印度的时候他读的是法语幼儿园,所以在幼儿园里说法语和英语。现在到中国不到一年,又得开始努力适应中文语言环境。

  当我得知这些时,眉头不由皱了起来,或许大多数人会认为这有助于孩子学到更多的语言,可六岁以前正是孩子语言能力从萌芽发展为基础系统的阶段,可怜的海希居然处在一个如此混乱不堪的环境。[孩子小时候的成长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会造成自身系统的混乱,所以处于多变系统的家庭需要格外关注孩子教育的系统性。]

  往下的情况让我的心揪起来。

  在印度读幼儿园时,天生倔强的性格让海希从不告诉家人幼儿园里发生的一切,直到某天妈妈看见他身上的新伤,才知道那场噩梦。海希来到中国后,这一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新问题再次出现了,他无法很好地交流沟通。对学校的规则、制度和考试,海希无法理解,更无法接受。

  当他刚进入一个学校,插班到二年级时,上来就考语文,可怜的海希一道题都不会做,然而在这陌生的环境中他多么希望自己能被接纳、被认可,于是他立刻不顾考试规则,开始观望旁边同学的试卷——他实在是连题目都读不懂。而后在一所国际学校,他大闹校长室,五个外籍老师连同校长本人都无法控制事态。再接下来,北京一个私立学校在海希入校后的第三天,就把家长请到办公室,一分不少地退还了所有学费,包括已花费的费用,恳请家长将孩子领回家。

  至此之后,戏剧性的情景发生了。但凡有学校流露出有招收海希的意向,妈妈就会立刻送孩子过去。当海希进入校门后,妈妈就在学校附近的咖啡厅里看书,但通常不到两小时,妈妈的电话就会响起了。

  电话内容有时是老师的不解,但更多的是海希的不解。

  海希不能理解为什么下课还不能出教室、不能到操场上去玩?他不明白为什么老师写中文?为什么那么快,让他怎么也跟不上?想要看看旁边同学的书本,刚一伸头、话还没说出口,就被老师提醒说他要遵守课堂纪律、上课不能随便说话。面对这些指责,他既不能很好解释,也不能有效地明白别人的意思,这压力让他比别人更容易暴躁,当他控制不住时会大哭大闹,这使他变得更加无助,时刻想念自己的爸爸和妈妈。

  而现在,海希从第三个学校回到家里,“待学”在家。

  表面上,很难从这个瘦弱可爱的男孩脸上看到所谓的“暴躁”和“无规则”,但我能够感受到他所受到的“伤害”,在他的字典里“规则”这两个词已经被自我保护替代了。我想,在他敏感的心中是不能容忍别人对他的忽视的,因为他是一个内心有伤的人。

  海啸,海希的爸爸,一个魁梧的意大利男人,一脸的无奈,大声抗议:“为什么海希就不能有学校读?我认为孩子当然会有一些小问题,这是每个孩子都有的,但应该有学校接收啊!”海希妈妈,一个非常典型的云南女子,看上去已经有些筋疲力尽了。

  “能给我和海希一点儿时间吗?我需要单独和他待一会儿。”我微笑地提出了这个请求。[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都需要从“当事人”那里获得第一手信息,这既代表了对他的尊重,也帮助我们全面了解事件,更重要的是对后面的引导打好相互信任的基础。当父母被告知孩子的不良表现之后,和孩子第一次接触时,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询问:“你能告诉我发生什么了

  ?”而不是简单地凭借从他人那里获取的信息进行判断。]

  “好的。”海希爸爸转过头去,与海希用意大利语说了些什么,海希点了点头。

  房间里就剩下了我和海希。

  “你好,我是兰海。”我放慢了语速,但却技巧性地没有让海希发现这是我故意的。[不让孩子发现我们刻意的照顾,会让敏感不自信的孩子更好地接受我们。]我不想这样的刻意让他变得敏感。“我能认识你吗?”我第一句话用汉语,第二句话用英语,用两种语言是对海希的一种尊重。[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确认海希能够明白我的信息。]

  果然,他眼神中闪过了一丝惊讶。

  “你好,我是海希,我快八岁了。”

  天哪,估计只有我能听懂这句话,这简单的一句话,居然掺杂了汉语、英语、法语和意大利语。

  我朝海希果断地伸出了手,说:“和我握手,用你最大的力气。”

  海希缓慢地朝我伸过手,非常缓慢。我换了一个姿势,坐在地上——让海希处于一个比我高的位置,这居高临下的状态应该能带给他足够的安全感。[和谈话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也是一种心理关系的暗示。]我的手停留在半空中,坚持着,脸上保持着微笑,眼睛看着海希,用眼神传递出等待的邀请。

  手居然停留在空中30秒,这已经突破了我最长18秒的“握手记录”。

  终于,他的手软绵绵地和我握在了一起。

  “能用最大的力气来握紧我吗?”我扬起眉毛问道。

  海希眼睛看了看天花板。我一直在关注他的眼神,脸上保持着笑容。[孩子在交流的过程中不看你,并不代表他不专心,而是他在思考与你有关的问题。]

  可我心中在默默地读秒,每一秒都那么漫长,让人忐忑不安。

  突然,海希冲我一笑,开始用力和我握手。当双手终于牢牢地握在一起,我也顺势从地上起来,坐到了他的旁边。

  我们俩就这样坐着,没有说话,只是彼此握住对方的手。[很多时候,没有语言的交流往往更能够进入彼此的内心。]

  很难想象,这是我,一个三十岁的人,与一个八岁的人的感情交流的时刻。

  接下来,我们开始了心之间的交流。

  与其说是交流,不如说是海希的独角戏,他用力想要表达自己,不停地眨巴着眼睛,手舞足蹈,每说完一句话都要喘口气。他也尽量在说话时不夹杂意大利语,仅使用汉语和英语。他告诉我,他喜欢看书、喜欢玩拼装玩具,我露出满脸渴望,让他在我崇拜的眼神中获得骄傲的满足。他连比带划地让我明白他们一家三口是骑着三轮摩托车来的,我的嘴巴立刻张得大大的,让他感受到我的羡慕。他说自己在学校里如何制止了别人对他的“侵犯”,我立刻抓住他的手,让他体会到我对他真切的担心……

  我扮演了倾听的角色。[对很多孩子来说,倾听他们远远比“说”他们更有效果。]我努力去听懂他说的每一个词,看透他的每一个表情。同时,也尽量选择他能理解的语言和表情给他回应,让他明白自己的重要性。

  很快,30分钟过去了。当海希的父母再一次进入房间时,看到的是两眼放光的海希和筋疲力尽的我。

  ……

  “兰海,海希说他喜欢你。”海希爸爸有些迫不及待地告诉我。

  “是吗?我也很喜欢他呀。”

  “下一步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会给海希制订一个计划,但计划的目的不是让他去到学校上课,而是全方面地调整他目前的状况,让他能够去接受其他人,拥有安全感,这样才能让他成为一个社会人。”

  “太好了,这也是我的想法。是否进学校读书并不是根本问题,那只是一种学习手段,而我更关心的是他需要一个能够接受他的集体。”海啸坚定地说。每每遇见开明的父母,我总有脱口而出“谢谢”的冲动。

  “那好,以后我们每周二下午这个时间见!”

  我把他们一家送到了办公室门口,朝海希挥了挥手,他同样向我挥手告别。

  看了看表,离下一个约会还有一个小时,这期间我开始整理刚才的谈话。

  握手这个动作,居然用了将近30秒才完成。

  与每个孩子认识都需要三个程序:首先是握手,其次是拥抱,最后是亲吻。如果能适时地进入这三个程序,那么就能拥有一把打开孩子内心的钥匙;如果有足够的感受力,就能感知到孩子的一切。

  握手,是一个很简单的动作。当一个成人与一个孩子握手时,这意味着一种平等关系的建立。我试图通过这样的行为传递一个信息:我们都是一样的,是平等的。而第一次握手的轻重和节奏,这些细节能让我判断孩子的自信心如何、性格特点,等等。缺乏自信的孩子第一次和陌生人握手是无力的,比较莽撞的孩子则会急速地握紧你的手并且上下摇动,而胆小害羞的孩子则会迟疑地握手,或者根本不敢与人握手。

  当我要求他们用最大力气时,他们内心会有一种释放的快乐,他们从听到我的要求到加大力气,这段时间的长短,能让我感受到他们对我的信任程度,是否仍然迟疑,是否已经开始了信任。所以,这看似简单的握手,总能让我获取他们的心灵密码。

  拥抱是一个双向行为,而且我是让对方来拥抱我,当孩子朝我张开双臂时,那就证明他已经完全信任我了。因为他们的主动拥抱,代表了一种绝对信任。而我迎接他们的拥抱,也让他们感受到我对他们的信任。

  亲吻就是更亲密的一种行为了,我会经常特意追着那些不好意思的孩子们,强迫他们在我脸上轻轻地亲一下。看上去是我强迫的,但实际上他们很乐意我这样的“强迫”,因为这样的强迫使他们感受到自己如此被热切地喜欢。

  我经常下意识地摸一摸自己的脸——天哪,上面不知道沾有多少孩子的口水啊!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5:42 , Processed in 0.071325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